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
这次开家长会,老师一共介绍了6本书,推荐给所有家长看。
我只买了其中的5本,还有一本缺货。
这是我学习完的第1本书《早期教育与天才》。
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
有娃的父母们,各种育儿经典都想看一看,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好的育儿方案。
听说有致富成功学,厚黑处事学。
如今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个育儿玄学。
一大群妹子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孩子值得不值得?是婆婆带孩子还是自己亲妈带?是全职带娃还是索性赚大钱,丢给家里带?她们还在考虑生娃到底痛不痛苦,自己要结婚的另一半对自己爱还是不爱。
而已经有娃的这一部分,对于另外一半,爱不爱自己已经不重要了。
他们沉迷于育儿经,争取要把自己的娃带成绝世神童。
这本书所举例的经典里面,所有天才神童都有一对不错的父母,父母们都有自己的信仰。
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家庭,很多问题都会变的很简单。
但是如果这些方法搬到天朝,那无法改变这里的父母(原生家庭的信仰),不太适合照搬。
这些育儿方法都只供参考。
但我相信从这些参考里面,你可以知道。
一个人的成功,只归功于个人的努力
是微乎其微的,他需要代代人的努力,代代人的成功。
并且把这种努力,这种信仰,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种家庭才会强盛。
《早期教育与天才》还提到了许多育儿的细节,尤其强调语言学习。
想要自己的孩子,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他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如果他在语言方面都有困难(听、说、读、写)。
那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社会结构已经改变了。
从男尊女卑,转变为男女平等,共同走向社会。
虽然它的转变很缓慢,但是育儿不再不仅仅是妈妈的事。
社会的工作流程也转变了。
从单一的依靠体力劳动。
变成了体力脑力相结合,进而转化为精细的脑力劳动。
部分的职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比如去取高铁票,只用到站在机器上刷卡,不需要人工服务。
比如买饮料,奶茶店的服务员已经变成了机器人。
人们只好专注于培养技能更高的孩子,以便于在后来的人工智能社会生存。
育儿方向也改变了,但初衷不变。
他们不仅要胜任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职位,更要适合与人竞争,与人和平共处。
倘若你想到这些,便不会奇怪为什么育儿会如此火爆。
他们不过是想自己的后代,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
原始人只需要摘果子奔跑和
辨别方向的技能,他们有自己的洞穴会生火,就可以逐渐经营一个家。
而现代人,要生存下来繁衍后代,需要学习的技能就太多了。
我们来说说书中提到哪些技能。
1、开发语言能力。
加强孩子的听力和会话能力。
是家长首先要做的。
语言能力要从胎教抓起,我想起在哪里读过关于佛教的一个注解。
孩子在胚胎时期,已经具有第八识。
虽然很多人觉得,他是没意识的,但是你可以把这一点作为参考,在怀孕的时候就培养他的语言能力。
假设他是可以听懂的,那么你们的交流就可以开始了。
2、标准语言发音是教育的起跑线。
有很多真正喜欢把儿童音作为正式语言教给孩子。
这在后来的学习中,可以纠正过来。
如果你想更简便。
直接把标准交给他。
我觉得许多日常生活中的道理也可以如此。
在人格上你把孩子作为成人对待,把成人世界的道理直接交给他。
3、语言学习方法。
不教语法,重复朗读。
4、在2~3个月就开始阅读训练。
不要觉得孩子不懂这些,可以直接把这些交给他。
选择色彩丰富的书籍,让孩子首先从色彩上对读物感兴趣,父母朗读,培养孩子认真聆听的习惯。
5、不用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
可以多带孩子去散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沙坑。
多带孩子到外面的世界出游,了解人情世故,学习风土人情。
6、早期教育注重品德。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早就听说过,选择好的邻居,好的玩伴,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讲伟人的故事,树立他们的信心,用童话故事给他们找榜样。
7、唱歌有益肺部呼吸,所以培养孩子唱歌的能力。
8、让孩子具有良好的食欲,吃东西定时定量。
小时候不要过分苛求餐桌礼仪,让他愉快的用餐。
如果不能和大人同桌,就给他安排旁边的桌子。
无论是用左手还是右手,无论是用勺子,叉子还是筷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吃饱,是首要的第1步。
请不要在吃饭时骂孩子。
9、养育孩子的父母家人需要注重自身形象。
家长和孩子可以不穿质地最好的,价钱最贵的衣服,但一定要干净整洁。
家长的一言一行也代表了孩子。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编写不够有条理,亲身育儿体验中。
孩子的健康才是首要的,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思想,一切所谓的天才育儿法都无从谈起。
首先应该追求让孩子身强体壮,不容易生病感冒。
然后是德
育,然后才是所谓天才培养。
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天才就是语言能力更强(听说读写从幼儿抓起)。
而这种方法养育出来的孩子,本书的作者却没有给出任何统计答案。
他没有举例说明,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有没有更幸福,有怎样的人生成就,有怎样的婚恋生活,是如何度过了童年以后的人生。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说服力不够。
(北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