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春之歌1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春之歌》,感受乐曲抒情明快的情绪,体验流水般的旋律带来的春天气息,想象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情景。

2、在欣赏乐曲过程中,通过听辨、吹奏主题、哼唱旋律的活动,与伙伴合作、交流讨论,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对春天的热爱。

3、知道无词歌的基本特色与《春之歌》的曲式结构;了解门德尔松以及主要作品。

重点难点体验《春之歌》的优美抒情的旋律所表达的春天景色,感受春天。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打击乐曲、音响资料(多种版本的《春之歌》)2.资料补充:(1)作曲家介绍:(2)无词歌:"无词歌"亦称"无言歌",就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小型器乐体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简单的伴奏所组成。

这种方法为的就是使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无遗。

而且,无词歌的旋律不一定非得象歌曲一般,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内,而可以稍稍宽广一些。

门德尔松一生总共创作了四十九首无词歌,大约创作于1830至1845年间,分为八集出版。

(3)作品介绍: 《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作品第6 2号),A大调,2/4拍。

本曲为门德尔松创作的所有"无词歌"中最为著名的曲子,不仅用于钢琴独奏,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与其它乐器的独奏曲而广为流传,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这首被冠以《春之歌》标题的无词歌具有流水般轻柔的浪漫旋律(片段1),使听众沉醉于快乐的气氛中。

曲式虽单纯,但十分巧妙地应用了装饰音,从而利用钢琴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效果,由此我们不得不对门德尔松的天才发出赞叹。

在伴奏与踏板的关系中,也显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钢琴音乐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感受春天变化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寒假里您们过得愉快不?生:很愉快;师:春天来了,您们感受到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生:天气变暖与了;小草发芽了。

师:嗯,同学们说得很好,观察得都很仔细。

下面我们来瞧一瞧春天的变化欣赏图片集——春天的大自然(放多媒体软件)二、欣赏无词歌《春之歌》(一)了解门德尔松与无词歌1.认识无词歌与它的音乐地位。

(二)初听《春之歌》欣赏钢琴版的《春之歌》,以感受情绪为先,对乐曲有初步的感知,先不出示乐曲的标题,通过自己的感受体验给乐曲写上标题。

师: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乐曲,大家认真听,感受一下乐曲,想象乐曲表现怎样情景?生:聆听乐曲,分小组讨论。

师:听完了这首乐曲大家从中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景?生:感受到“春天”的情景师:好,大家给这首乐曲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生:《春之歌》《春之声》《春天的乐曲》《春天的旋律》。

师:很好,瞧您来大家都听懂了这首乐曲表现的内容。

师:老师来告诉大家今天这首乐曲的名字就是《春之声》,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作曲。

揭题、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及作者。

总体描述乐曲的情绪、速度、节奏等。

(三)再听(小提琴钢琴版)分辨乐曲中的几种乐器。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

播放乐曲师:同学们,您们听出这首乐曲就是由哪些乐曲演奏的不?学生回答。

分段欣赏听赏第一段主题:讲述这段主题中小提琴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钢琴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演奏第一主题旋律片段。

轻轻地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主题旋律。

听赏第二段:感受乐曲的速度,打击乐器或拍手为乐曲伴奏。

律动表现乐曲,体验乐曲与第一段情绪与节奏的变化。

用“la”哼唱主题(3) 听赏第三段找出与前面两段相同的地方。

在速度与力度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四)完整欣赏《春之歌》(视频)边瞧边哼唱主题,跟着旋律节奏轻轻摇晃身体。

视频把乐曲表现的意境通过直观的图像展示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诗如画的意境,整体感受乐曲的情绪。

视频资料只就是作者对这首乐曲的个人感受,所以放在最后让学生体验,而不就是放在初听时用,目的在于不把学生的思维固定,放在教学阶段的最后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人们眼中的《春之歌》,开拓视野。

三、拓展1.请小朋友演奏《春之歌》(《选自〈汤普森钢琴基础教程〉》)2.欣赏门德尔松的另一首无词歌《快乐的农夫》3.展示描写春天的音乐作品。

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在充分发挥学生想象能力下,合理运用音像资料,丰富课堂、拓展视野。

在本课中用丰富的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春之歌》以及其优美的旋律带给人们的视听享受,从而知道门德尔松的音乐成就。

音乐欣赏重在对音乐作品的想象与理解,所以从情绪感知出发,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运用已经掌握的课堂乐器演奏技巧,与校本教材相结合,鉴赏音乐作品,学生能很容易地记住主题旋律、得到成功的喜悦。

二年级音乐下册《春风》2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聆听并学唱歌曲《春风》的过程中,感受每一段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趣味性的音乐活动中,通过模仿春风-春天的景色-欢呼春天-延伸(创作与创作春景)等环节,有感情地来演唱《春风》。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自信的同大家一起用明亮、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春风》;能根据歌词用肢体动作,用表情来进一步体验歌曲。

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启发学生感受每一段的音乐形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验春天的美好,从而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注意两声部的音准与与谐。

教学过程一、体验春风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首歌。

请大家随音乐一起唱一唱(播放歌曲《嘀哩,嘀哩》)。

师: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与所描绘的季节?生:《嘀哩,嘀哩》,描写的就是春天。

师:“嘀哩,嘀哩”在歌曲中就是什么意思?生:就是模仿小黄莺的叫声。

师:那么,春天还有什么景色?生:花儿红了,草儿绿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

师:就是呀,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大地,春天已悄然而至。

谁能用声音或动作模仿“春风”。

生:模仿。

师:春风唱着轻快地歌声向我们吹来,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师:让我们一起用“噜”来尝试着模唱一下吧!(轻快) 师:谁能用口哨把旋律模仿出来。

(同学自由练习,然后瞧教师指挥一起吹奏)。

师:这一句出现了几个休止符,您们觉得它有什么作用?生:(学生回答)再一次用“噜”哼唱。

师:这一缕缕春风还在不停的奔跑,听它的奔跑的节奏。

(观瞧聆听课件音乐节奏) 师:谁能模击这一条节奏?(学生一起模击,并加入歌词) 师:我们一起随琴唱一唱(课件出示第二句的旋律) 师:这里出现了两拍休止符,您们觉得有什么意义?生思考并回答二、春天景色师:温暖的春风吹过后,大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唱,您能从中找到答案不?(学生听后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按节奏朗读这几句歌词(课件出现第三句节奏与歌词)。

师:这么美的景色,您们的心情会就是怎样?用什么力度?板书:愉快的。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弹琴用愉快的心情填入歌词。

师:上面这一条旋律,与我们唱的旋律相同不?生:不同,区别do与升do的音高不同。

师:这两种唱法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想象回答) 师:让我们在一起来体会。

(学生随琴唱)三、欢呼春天师:渡过了一个漫长的寒冬,我们终于盼到了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同学们当瞧到春天这美景时,您会有什么反应?生:(用肢体动作表现,或用语言表达心情。

)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春天带来的喜悦。

生:词曲结合,全班同学一起尝试演唱。

师:唱完这几句歌词,您联想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想象,教师启发如:鸟儿、天空、花草树木、成人、小孩等在春天到来的感受,活动情况等。

) 师:演唱时您会用怎样的心情,力度与前面比应该怎样。

生:兴奋的。

师:根据情绪与力度我们再一起唱一遍。

(瞧教师指挥)四、揭题师:春风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喜悦,在日本就有一首儿童歌曲《春风》由于旋律轻快,活泼,充满儿童情趣,因此广泛流传,我们一起来欣赏。

(放音乐) 师:这首歌您们觉得熟悉不?这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

下面让我们随音乐有感情地唱一唱。

(放音乐伴奏,教师指挥)。

巩固:小组赛唱、接龙演唱、齐唱、独唱等形式。

五、延伸(创作与表现)师:春天还有许多美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不同的春景填在第三句的旋律中,并唱一唱。

学生创编歌词。

师:请同学来唱一唱您们小组所填的春景。

(学生演唱,师生点评。

)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您喜欢的形式来赞美并抒写一下春天美好的情怀吧!生:活动,展示,评价。

六、总结:“这节课我们口哨模仿了春风,用优美的声音感受了春景,以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了春天给我们带来的喜悦,并尝试了我们心中的春景,这些都就是生活的写照,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多观察生活,那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音乐。

最后让我们在《春风》的歌声中一起来拥抱,享受春光的美好时刻吧!”教学反思《春风》这一课,围绕着春天的主题开展传授教赡养动。

采取的就是分段式传授教养。

让学生在初听曲子后把曲子的三大组成部分找到。

第一句用噜声模仿春天的声音,并经由进程对比传授教养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奔跑的风的附点的练习。

第二句小树溪水就是怎样欢迎春天的?用问题带入她们找到歌词并跟唱旋律。

最后一句春风的问候。

从这三个部分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学会歌曲。

分组学,小老师传授教养,最后申报请示给所以同学,比一比瞧哪一组的同学最厉害。

在传授教养的进程中,学生对歌曲的分段现在掌握的还就是很好,能在听一遍歌曲后就能准确的分出曾次。

但自己识谱的部分学生大多能掌握音高节奏仍然会有些问题。

在日常传授教养进程中,学生大多以模仿为主。

所以教师更应该在难点的地方多范唱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新的东西。

常常在传授教养中会碰到您所预计不到的事情,好比您以为孩子们应该会唱的地方,她们却偏偏唱不很准确,有时候以为难的地方反而她们接受的还快些。

所以在课堂上一切注意力都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

就好比她们对某一句的节奏不稳定,把节奏单独拿出来用不同的乐器来敲奏,学生把节奏打稳了就方便她更好的掌握整首歌曲。

在这样的细节融入后学生的乐感确实就是要比之前要好很多。

一方面乐器的配合提高了她们的积极性,再一个加强了她们的记忆。

希望以后能在课上多寻找些突破口,从小入手,逐渐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大树妈妈》3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摇篮曲优美、抒情、柔与的风格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3、能准确唱好带有“0”的节奏。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大树妈妈》难点:正确演唱好后八分休止,做到音断气不断。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大树妈妈》的故事:从前,有一棵大树,个子长得好高,每天都举着茂盛的叶子为小花、小草们遮风挡雨,大家都叫她大树妈妈。

有一天,一只迷路的小鸟找不到妈妈了,她疲倦地停在大树妈妈的手臂上,急得呜呜地哭。

大树妈妈说:“别哭,别哭,孩子,我就就是您的妈妈!”大树妈妈用树叶做成了一个温暖的摇篮,随着风儿摇呀摇,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小鸟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听,大树妈妈微笑着为小鸟唱起了摇篮曲,多么温柔、多么好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