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县政协提案法制委员会办公室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县农水科技局、市场监督局相关负责人和本土专家组成调研组,采取实地调研和外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于2018年6月至8月,深入到城关、江口、广货街、龙王、四亩地、筒车湾、新场镇等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技人员和合作社负责人深入交流;于9月17日至20日,赴汉中市略阳县、留坝县、洋县,宝鸡市凤县考察学习。

历时近四个月对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与模式
(一)总体情况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各行业部门的指导下,近年来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取得了较快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截止2018年10月,全县登记注册合作社x个,遍布11镇68村。

从行业分布来看:从事种植业x个(有机大米、杂粮、食用菌、中药材等),从事林果业25个(苗木、板栗、核桃等),从事养殖业x个(养猪、养牛、中蜂、土鸡等),从事特种养殖2个(林麝、梅花鹿),从事服务业x个,其它61个。

全县农民合作社总资产达到了x亿元,入社农户x余户。

在脱贫攻坚战中,各镇按照“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经营模式,多渠道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共有x户x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带动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分别占全县贫困户的x%和x%。

2017年全县农民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总值x余万元,实现经营收入x余万元,实现盈余x余万元,上缴税金80余万元。

目前全县已成功创建县级示范社26个,市级示范社6个,省级示范社4个。

(二)发展模式
从调查总体情况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模式、合作层次不断提升,统一经营得到较快发展,综合发展能力日益增强。

发展比较成功的典范模式如下:
一是产业带动型。

模式为“产业+合作社+农户”,由合作社把基地和农户联系起来,其特点是实现生产基地化、专业化、标准化,形成了产加销发展模式。

如xx绿宝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于2012年12月,主要从事有机大米、有机杂粮种植、加工、销售活动。

现有入社农户x户,其中贫困户95户,占x%。

合作社以朱鹮野化放飞基地城关镇寨沟村为基点,按照产前统一种苗、农资、技术规程;产中农户分散管理、分户经营、实时监控;产后统一高于市场价回收、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宣传销售。

在种植过程仅使用有机肥,采用物理防控手段,保证产品品质,实现全程无污染控制。

合作社注册了“秦耕”商标,已拿到了有机转换认证证书。

2018年有机大米种植规模达到x亩,有机杂粮x亩,预计年产有机大米、杂粮x吨,产值达到x万元。

据统计,2016年该社发展有机种养业综合收入x万元,户均纯收入x元,人均纯收入x元,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脱贫标准。

二是园区牵头型。

模式为“园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由现代农业园区牵头,把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合作社组织起来,其特点是生产技术成熟、成本节约率高、经济效益较好。

如xx县梨子园养蜂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于2013年,现有社员x人,其中女社员x人,占全体社员的52%,带动贫困户72户,占27%。

该社主要从事中蜂养殖、蜂蜜加工销售、良种选育、新技术研发与推广、蜂产业原辅材料供应。

值得赞誉的是该社通过外引内联方式,已经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中蜂养殖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

现存蜜蜂x箱(群)。

通过土地入股、技术入股、劳力入股、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严格按照“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蜂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实现了标准化建基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无污染控制。

合作社生产的“蜂婆娘”系列生态蜂蜜产品共计x吨,实现产值x万元,入社社员户均收入x元。

三是能人领办型。

模式为“能人+合作社+农户”,其特点是由德高望重的村干部,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掌握农业技术的能手、返乡青年等能人,依靠当地的产业优势和地理人文优
势,组建专业性强、社员联系紧密、生产效率高、辐射面广的农民合作社。

如四亩地镇四亩地村青年邓庚,十多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合作种植林麝饲草、中药材、林麝养殖入股等方式,增加经济收入。

2016年,公司已流转18户贫困户共计x亩土地,发放土地流转金x万元;35户贫困户52人在园区务工,领取工资x万元;给52户贫困户发桑树、构树苗5万棵,收购林麝饲草x万斤;与x户贫困户合作种植核桃x亩。

建成林麝圈舍x
间x平方米,养殖林麝x头,并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养殖x头,使基地林麝养殖总量达到x头,年产麝香x克,为全县提供x头优质种麝。

种植林麝饲料林面积达到800亩。

核桃面积达到1000亩,五味子面积达到x亩,中药材500亩。

江口回族镇竹山村青年农民李宁创办的佳慧生态养猪合作社、新场镇新场村脱贫能人大户刘海峰创办的宝蜂种养合作社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些能人大户不但自己能致富,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企业驱动型。

模式为“企业+合作社+农户”,由合作社把企业和农户联系起来,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生产标准化高、经济效益好。

如xx县新场镇花石村成立的荣兴花石专业股份合作社,发展生态养殖产业,由合作社负责生态养殖环节,西安海荣集团负责产品销售(即将森林散养猪肉回购后用于海荣酒店自营),互利共赢,优质生态猪肉产品不愁销路,能够保证合作社社员有稳定的收入。

五是支部引导型。

模式为“支部+合作社+农户”,政府部门为确保实施的农业产业项目拓展延伸,支持当地的专业大户或村干部兴办的合作社,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性较强,巩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

如筒车湾镇海棠园村在包扶单位中央办公厅驻村工作队的引导和帮助下,于2015年2月注册成立了“xx县海棠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87.25万元,该社以种植生产绿色有机大米为主,兼顾销售蜂蜜、香菇、木耳、野生猕猴桃等农副产品。

2015年以来,免费为农户提供水稻良种2656斤,有机肥51吨,组织种植培训20多次。

2017年累计带动农户280户,户均增加现金收入55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5户。

该合作社在精准脱贫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三)主要成效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互助性质的合作社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有效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是深化了农产品供给侧改革。

农民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依靠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更加趋向合理,提升了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县以农民合作社为基本主体,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坚持工业化发展理念,实施产业化运作,集中打造以生态养猪、养牛、养蜂等现代畜牧业,以板栗、核桃为主的干鲜果业,以富硒大米、杂粮为主的有机产品,以天麻、猪苓、白芨等为主的中药材等四大特色产业,加快了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步伐。

二是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

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民办经济组织,与广大农民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有效克服了分散经营的农户无法对接大市场的弊端,有利于形成名特优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和区域布局,促进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 x家,总资产x亿元,年产值x亿元。

同时,大力培育知名品牌,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有陕西名牌产品1个,陕西省著名商标2个,有机食品认证3个,无公害认证7个,xx地理标志(xx香菇、xx天麻、xx猪苓)产品3个,有效提升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知名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