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疆写在课前的话
人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中需要牢记两件事,首先,截至目前H5N1 禽流感病毒还不具备人传人的生物学特征,只能由禽类或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传染到人身上。
另外,到目前为止,人类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
通过此课件的学习,使学员充分掌握人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人禽流感的监测
(一)监测步骤
怎样才能做好人禽流感病毒的预防控制
工作呢?首要的任务是做好禽流感的监测工
作。
禽流感的监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为
农业部门,需要对禽类和其他动物进行禽流感
病毒的监测。
另一部分,作为卫生系统来讲,
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好有关人感染禽流感病
毒的监测。
目前为止,人感染禽流感病毒还是
一个偶发事件,我们如果花大力气仅仅去做禽
流感病毒的监测,很显然,我们还达不到的这
个水平。
所以,我们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把把人禽流感监测与流感监测有机结合。
有关人禽流感的监测,主要的分以下几步:
第一类监测就是类流感病例监测。
有关季节性流感的监测,主要是集中在大城市,因为流感的流行往往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容易实现。
禽流感跟季节性流感完全不一样,目前来讲,禽流感主要还是跟禽有高等密切接触的农村地区呈现高发状况。
所以,人禽流感监测应扩大到农村,主要的目的就要早期掌握流感的流行动态,
早期发现人禽流感病人。
第二类监测是有关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非常有特异性,它的目标主要是针对两个疾病:SAS和禽流感,目前来讲,其实国内发现的部分病例,就是在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中发现的。
所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在禽流感的防控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早期发现人禽流感病人,减少死亡。
同时能及早采取公共卫生措施,控制蔓延。
第三类监测是流感或类流感爆发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这类监测,才能了解有关禽流感包括季节性流感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
为什么要做禽流感的监测,主要是担心禽流感病毒,特别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会不会发生变异,演变成适合于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从而引起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
所以,在爆发疫情中监测流感病毒,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第四类监测是有关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其目标很明确,就是及早发现新亚型病毒。
流感大流行的定义也非常明确,就是有一个新的亚型在人群当中出现流行之后,出现大规模的跨越国界,跨越洲界的流行。
第五类监测是应急监测。
目前特异性的针对禽流感或人禽流感爆发流行之后,开展的一项监测。
这种监测主要是为了及时发现人传人现象,所以这个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中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网络
目前,人禽流感监测网络主要是依托流感监测网络。
我们国家的流感监测网络是比较健全的一个网络,它上至卫生部,下至区县,都会参与到流感的监测中来。
(三)监测内容
1.流感样病例监测
发热(体温≥38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这样一类病例就是流感样病例。
在这个概念中,要明确它跟流感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流感样病例就是像流感的病例,但是可能通过临床的一系列诊断,还不一定是流感。
截止到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有接近200个流感样病例的监测网络,所以这个网络是非常庞大的。
2.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全年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在这个监测系统中,除了要监测不明原因肺炎外,还要排查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和非典型肺炎。
3.病原学监测
有关病原学的监测,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有关季节性流感病毒的监测,各地每年都会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监测,比如说我国南方城市是全年监测,北方城市是半年监测,根据流行季节往往都采取10月1号,到3月31号,这么一个6个月的监测时间。
第二个部分是专门针对禽流感病毒的监测,目前,禽流感病毒监测仅仅局限于国家疾控中心。
因为,有关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需要由P3级实验室进行,除了有个别的省市CDC 具备这种条件之外,我们国家的大部分CDC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所以这项工作,主要是在国家CDC开展。
有些CDC不能开展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目前为止我们国家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人还是很少的,仅仅只有几十例,相对季节性流感来讲,是一个极为有限的数字,所以,也无法开展大规模的监测和分离。
禽流感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传染性强,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
目前,专门针对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仅仅局限于国家疾控中心,为什么不能像流感病毒的监测一样大范围开展呢?
4.应急监测
发生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相关地区应立即启动人禽流感应急监测工作。
发生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也包括从水禽或野生侯鸟等分离到禽流感H5N1病毒。
出现人禽流感待查病例、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
毗邻接壤国家或地区发生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或人禽流感疫情。
(一)三同
三同时指的就是我们卫生系统要和农业部门同时到达现场,要和农业部门同时开展调查,要和农业部门同时进行疫情的处理。
应该把禽流感当成一种人畜共患病,对于人畜共患病,除了要做好人的保护还要做好疫情的处理,只有通过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地识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趋势或流行环节等,为将来更好地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四早
对于卫生系统来讲,我们更要做好的就是四早。
所谓四早就是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所谓早发现就是通过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疫情;早报告就是及时向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逐级上报;早诊断,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诊断、及时治疗的话,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死率就会大大的得到控制。
早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最重要的一个措施。
所以,三同四早,是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
(一)调查目的
为核实病例提供流行病学证据;调查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为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为研究人禽流感自然史,积累个案调查资料,描述分析流行现状;发现人传人的线索、并寻找其证据,为及时做好流感大流行应对准备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人禽流感待查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出现发热等异常临床表现的密切接触者;
其他需要排除人禽流感的病例。
四、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处理
(一)禽流感密切接触者
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包括: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人禽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现场流调确定的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没有适当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对可能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进行采样、处理标本、检测等实验室操作或者违反其他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的工作人员。
(二)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处理措施
在医学观察期间不限制医学观察对象的活动,但病(死)禽密切接触者须在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范围(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内活动。
人禽流感待查、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可正常工作和生活,但每天必须按照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机构规定的时间、地点接受医学观察,如体温测量等。
医学观察期限暂定为7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
医学观察期间,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机构的专业卫生人员每日对密切接触者测试1次体温,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并做好个案登记,县级疾控机构每日汇总上报。
医学观察期间,被观察对象出现发热等异常临床表现的,按照《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实施方案》进行诊断和报告,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测。
禽流感密切接触者不仅包括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还包括哪些人群?
目前,卫生部对有关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一,要求各个医疗机构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一旦发生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之后,应该及时启动预案,作出相应的反应。
第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定点医疗救治机构,收治人禽流感病例和危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