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及全身疾病关系

糖尿病及全身疾病关系

糖尿病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摘要:本文从口腔疾病与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对口腔疾病的影响、口腔治疗和护理对糖尿病的控制作用等几方面介绍了口腔疾病对糖尿病的影响,可以应用各种口腔护理办法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 口腔疾病; 糖尿病; 相关性糖尿病(DM)可引起血管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第3大疾病, 在我国其发病率近年来也呈迅速增长之势。

DM 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原发性占绝大多数, 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

DM 又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 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 Ò型)、与营养不良有关的DM 等。

继发性DM 占少数, 例如: 肢端肥大症中垂体性DM, 柯兴综合征中类固醇性DM 等。

DM 患者由于代谢紊乱使牙周组织营养不良, 再生能力下降, 局部微循环受损, 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使牙周组织及口腔黏膜易遭受损害和发生溃疡, 而对DM 和口腔疾病的关系研究发现,在DM 人群中, 牙周病的发病率高,病变损害严重且进展更迅速,认为牙周病是DM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牙周病对DM 有一定的影响。

再之,口腔内环境湿润、营养丰富、温度适宜, 利于多种细菌寄居,而DM 患者口腔自洁度降低, 牙周组织含糖量增高,使细菌易于生长繁殖而发生口腔及牙周炎症病变,从而使DM 患者的血糖难以控制。

因此,目前口腔病变已被列为DM 的第6并发症。

DM患者常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口腔病变。

大量研究表明, DM 与牙周病发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且互为高危因素。

DM 患者牙周病发病率高、组织破坏严重经完善牙周治疗后DM 可得到适当控制和缓解。

现就口腔疾病对DM 的影响进行综述。

1口腔疾病与DM 有关联胡祥文等[1 ]( 2007) 对XX市中直企业32 677人进行健康体检。

诊断DM 患者432例, 并随机抽取无系统性疾病健康者432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人群均由经过统一培训医生进行口腔检查。

结果在DM 患者中, 有376例( 87.37% ) 患有各种口腔疾病,其中牙周病360例( 83.33% )。

对照组中有208例( 48.15% ) 患有各种口腔疾病, 其中牙周病168 例( 38.89%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

结论是DM 患者口腔疾病发生率高, 其中以牙周病为多。

斋藤俊行等[ 2 ]对福冈县久山町的居民进行血糖值和口腔健康状态调查表明[2 ], DM 患者出现中等程度牙周病的比率是正常人的2.1倍, 出现严重牙周病的比率为正常人的3. 1倍, 研究人员也由此推断牙周病容易使人患DM。

DM 患者常见的口腔症状有:口腔溃疡、口臭、牙龈出血、牙龈肿痛, 此外还有口腔黏膜干燥、牙齿松动、早脱等,而重度的口腔病变是促使DM 患者血糖增高的危险因素之一。

牙周疾病和DM 都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普遍的慢性疾病。

DM 的血糖升高影响正常的血流, 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加强,抗凝血因子减少, 红细胞脆性增加,造成组织缺氧, 血管内皮损伤, 有利于细菌及其毒素的侵袭和感染的发生。

DM 患者由于全身有微血管病变,包括牙龈微血管壁变化,白细胞功能缺陷,包括多形核白细胞( PMN )的趋化功能及吞噬功能都有降低, 胶原合成减少等原因, 使DM 患者易患牙龈炎、牙周炎。

虽然100多年来,学者们对DM 与牙周病间的关系,持有不同的意见, 但多数资料表明DM 患者牙周病发病率较高。

在WHO 召开的第3届牙科预防保健研究会上,将DM 与牙周病列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X代杰等[ 3 ]选取齐鲁医院内科住院患者120例, 分为Ò型DM 组63 例、对照组57例。

两组均设计相同问卷进行临床调查, 比较两组牙周患病率及牙周健康状况(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齿缺失、牙龈萎缩)的差异。

结果Ò型DM 组的牙周病患病率(50.05% )高于对照组( 33.25% ), 牙周健康状况差于对照组,牙周病与Ò型DM 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Pontes A ndersen 等[4 ]研究表明:Ñ型,Ò型DM 增加了牙周病的患病风险或加剧了患病的严重程度。

这很可能与牙周病患者的牙周组织的改造有关。

同时牙周病对DM 的发生发展也有作用,但其根本机制还缺乏大量的研究证明。

认为啮齿动物模型的研究证实了人类以往的发现,进一步增加了与DM 患者牙周改造的了解。

但另一方面,极少量动物模型的研究探索出牙周病导致DM的结果。

他们的研究清楚地显示了牙周病可以是DM 及前驱DM 的潜在危险因素。

但其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揭示。

Tan等[ 5 ]搜集相关医学文献资料,对DM 和牙周病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流行病学,临床核试验学的研究。

结果表明牙周破坏的严重程度对于血糖控制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认为虽然有研究指出了二者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但牙周状况的改善是否能导致集体代谢的好转仍不清楚。

N ish-imu ra等[6 ]实验已经证明肿瘤坏死因子(TNF-A)作用在胰岛素受体, 加剧了胰岛素抵抗。

除脂肪细胞外,单核细胞, 巨嗜细胞亦产生大量的TNF - A。

由于炎症诱导的单核细胞产生的TNF-A加剧了胰岛素抵抗。

我们的假设:¹牙周组织产生的TNF-A是牙周炎症的危险因素;牙周炎症产生的TNF-A加剧了肥胖和Ò型DM 中的胰岛素抵抗,我们认为这可能是Ò型DM 和牙周病相互作用的机制。

牙周病主要是由于牙齿之间的有害细菌增殖所致。

长期听之任之, 牙周病就会不断恶化,有害细菌就会进入血液,妨碍胰岛素发挥控制血糖的作用。

重度牙周炎是DM 患者血糖增高的危险因素之一。

伴有重度牙周炎的Ñ型DM 患者血糖控制明显差于无牙周疾病的患者。

如果牙周感染得以有效治疗,患者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就能恢复正常,其控制血糖所需的胰岛素随之减少,这说明患者的糖代谢得到了改善。

2 做好口腔疾病的防治有益于DM 的控制考虑到二者之间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 一个完整的DM 的治疗应包括口腔健康的维护, 特别是牙周状况的维护。

治疗应采取DM 和牙周病同时治疗的原则。

有研究表明, DM 患者患牙周病时, 兼顾治疗两种疾病, 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治疗[ 8 ]。

完善的牙周治疗可改善DM 的症状, 甚至可减少DM 的用药量同时, DM 的控制又会缓解牙周病的程度。

故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口腔护理对减轻DM 症状意义重大。

X晓红等[ 9 ]对45例Ò型DM 患者伴口腔疾病的患者, 进行计划饮食和口腔护理, 护理3 周后, 口腔疾病愈合的有效率达8819% , 血糖、血脂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 P < 0105、P < 0101)。

研究结果证实: 口腔护理对DM 患者血糖、血脂数值降低有积极作用,DM 患者口腔护理后血糖、血脂数值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显著( P < 0105、P < 0101)。

说明口腔特殊护理, 对减轻DM 症状有促进作用。

实践证实: 坚持口腔特殊护理可有效清除口腔中的有害细菌, 促进口腔疾病的愈合, 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和治疗DM 并发感染。

X代杰等[ 3 ]对63例Ò型DM 患者中的26例行牙周非手术治疗, 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4、8周的牙龈出血、牙周袋深度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

结果Ò型DM 患者牙周非手术治疗后, 牙龈出血减轻或消失、牙周袋变浅、重型牙周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

结论Ò型DM 患者牙周炎症的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代谢水平及治疗效果。

A lm as等[10 ]评估口腔卫生指导与沙特国民中Ò型DM 男性患者患有的牙周疾病的影响。

他们将60名受试对象分成3组, 每组各有20人, 分别是:无DM 的牙周病患者, 患有Ò型DM 病和轻到中度牙周病患者, 患有Ò型DM 和重度牙周病患者。

记录口腔卫生保健和抽烟习惯。

受试者参与下口腔健康保健指导: 使用欧乐-中毛牙刷, 每天采用巴氏刷牙法刷牙3次, 每次两m in, 1周后接受检查。

结果表明口腔健康指导对于空腹血糖水平, 龈沟液, 治疗需求的社区牙周指数, 牙菌斑指数有降低的作用,但治疗需求的社区牙周指数在实验7 d内的改变不是很明显, 但在第3组重度牙周病患者中以上指标变化不明显。

M ealey等[11 ]认为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治疗应用, 能改善DM 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 尤其是那些重度牙周病且血糖控制差的患者。

生化机制提示, 牙周部病原体的去除是DM 的症状得到改善。

因此, 患有牙周病的DM 患者应在牙周病医师处接受牙周治疗。

口腔疾病是DM 患者的普遍问题, 一方症状的加重会使另一方患病加重, 反之亦然。

二者均可刺激致炎因子的缓慢释放, 其对牙周组织有损伤作用,对Ò型DM 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

在过去的几年中, 有许多的文献讨论了牙周病和DM 之间的关系。

弄清DM 与口腔健康的关系对于内科医生与口腔医生都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 胡祥文, 周仁, 李萍, 等. 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J]. 口腔医学, 2007, 27( 3): 162 – 163.[ 2 ] 史宗道, 何瑶. 住院患者的口腔护理[ J ]. 上海护理, 2005,5( 2 ) : 70 - 71.[ 3 ] X代杰, 赵先芝, 杨学馨. 糖尿病和牙周病临床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4, 14( 10): 571 - 572.[ 4 ] Pontes A ndersen CC, F lyvbjerg A, Buschard K, et a l. Relationsh ipbetween periodon titis and d iabetes: lessons from rodent stud ies [ J ].J P eriodontol, 2007, 78 ( 7) : 1264 - 1275.[ 5 ] T an W C, T ay F B, L im LP. D iabetes as a risk factor for periodon tald isease: cu rrent status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 [ J ]. Ann A cad M edS ingapore, 2006, 35 ( 8) : 571 - 581.[ 6 ] N ish im u ra F, Iw am oto Y, M inesh iba J, e t a l. P eriodon tal d iseaseand d iab etes m el litus: th e rol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 a2-w ay relationship [ J ]. J P eriodontol, 2003, 74 ( 1) : 97 - 102.[ 7 ] 孙林琳. 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治疗及口腔卫生保健[ J ].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 2003, 5( 6): 45 – 46.[ 8 ] 王洪鹏, 谭学新, X 瑞风, 等. 牙周病与糖尿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4, 33( 3): 259 - 260.[ 9 ] X晓红, 吕斌, 王桂香. 口腔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口腔疾病效果的观察[ J]. 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 2006, 4( 8): 23 - 24.[ 10 ] A lm as K, A l-Lazzam S, A l-Q uad airi A. T he effect of oral hygieneinstructions on diabetic type 2 m ale patien ts w ith periodontal d isea-ses [ J ]. J Con temp D ent Pract, 2003, 154( 3 ): 24 - 35.[ 11 ]M ealey BL, Rethm an M P. P eriodon tal d isease and d iabetes m elli-tus. B id irectional relation sh ip [ J ]. D en t Today, 2003, 22( 4 ) : 107- 113.[ 12 ] S lots J, Sabeti M, S im on JH. H erpesviruses in periapica l pathos is:an et iopathogenic relat ion sh ip? [ J ]. O ra l S urg O ral M ed O ra lP athol O ra l Rad io l Endod, 2003, 96 ( 3) : 327 - 331. [ 19 ] D anesh J, W heeler JG, H irsch field GH, e t a l. C-react ive p roteinand other circu lating m arkers of in flamm ation in the p red iction ofcoronary heart d isease[ J ]. N Eng l J M ed, 2004, 350 ( 14 ) : 1387- 1397.[ 20 ] Sukh ija R, F ahdi I, G arza L, et a l. Inf lamm atory m arkers, angio-graph ic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pat ien t ou t e[ J ].Am J Cardiol, 2007, 99 ( 7) : 879 - 884.[ 21 ] R idker PM, C annon CP, M orrow D, e t a l. C-reactive p rotein levelsand out es af ter statin therapy [ J ]. N Eng l J M ed, 2005, 352( 1) : 20 – 28.[ 22 ]孙英杰.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IL -6和hs-CRP的影响[ J]. 社区医学杂志, 2007, 5( 3): 8 - 9.[ 23 ]M acin SM, P erna ER, F ar as EF, et a l. A torvastatin has an impor-tan t acu te anti-inf lamm atory effect in pat ien ts w ith acute coronarysynd rom e: resu lts of a random ized, doub le-b lind, p lacebo-con-tro lled study [ J]. Am H eart J, 2005, 149( 3 ): 377 - 380.[ 24 ] G ortney JS, Sanders RM. Im pact of C-reactive p rotein on treatm en tof patien ts w ith card iovascu lar disease [ J ]. Am J H ea lth SystPharm, 2007, 64( 19 ) : 2009 - 2016.[ 25 ]赵卓, X学思, 韩志红, 等.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住院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普伐他汀的临床研究[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33 ( 1) : 54 - 5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