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框架

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框架


蛋白质
核酸
糖类 脂质
检测 脂肪+苏丹Ⅲ/Ⅳ (橘黄/红)
四. 核

组成元素:C、H、O、N、P 组成物质: 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 1种 2种 5种 核糖核苷酸(4种) 基本单位: 核苷酸 (8种) 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核酸 核糖核酸(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 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课堂小结:
被动运输 物质 的跨 膜运 输方 式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胞吞 消 耗 能 量
离子和小 分子物质
顺浓度 梯度 载体蛋白
大分子物质
胞吐
第 五 章 能 量 供 应 和 利 用

作用:降低活化能,催化 本质:蛋白质、少量RNA 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结构:A—P~P~P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ATP的利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第 四 章 物 质 输 入 与 输 出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破裂) 物质跨膜实例 植物成熟细胞(质壁分离)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流动镶嵌模型 探索历程 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流动性、蛋白质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无需载体蛋白、能量) 运输方式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无需能量) 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能量) 胞吞胞吐
核 酸
功能
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DNA与RNA的比较
名称
脱氧核 糖核酸
简称 基本单位
五碳糖
含N碱基 分布
主要在细 A、T、 胞核中
脱氧核糖 DNA 核苷酸(4 脱氧核糖 种)
RNA 核糖核苷 核糖
C、G
核糖 核酸
酸(4种)
A、U、 主要在细 胞 质中 C、G
单链还是双链? 通常DNA为双链、RNA为单链。 组成核酸的碱基和核苷酸分别有多少种? 碱基:5种 核苷酸:8种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1、走近细胞 必 修 一 分 子 与 细 胞 2、组成细胞的分子 3、细胞的基本结构
4、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5、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6、细胞的生命历程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 一 章 走 近 细 胞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统 生物圈 3、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先加NaOH 液于样液中, 再加CuSO4 液于样液中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 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盐酸的作用: 1.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2.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3. 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 DNA与 染色剂结合。 现象: 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 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 结论: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RNA主要存 在于细胞质内。
ATP 细胞 呼吸
ATP ——ADP + Pi + 能量
C6H12O6+6H2O+6O2→6CO2 + 12H2O + 能量 C6H12O6 → 2C3H6O3 + 能量 → 2C2H5OH + 2CO2 + 能量
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光合作用 叶绿体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 原理 (探究历程) 过程: 光反应、暗反应
• \\\
1.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染色质(染色体),核仁。 原核生物有拟核,是DNA的存在区域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 细胞质,DNA,核糖体 3.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
显微镜使用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如目镜 为10×,物镜为40×,则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 (2)低倍镜或高倍镜一般指的是物镜, 即:低倍镜 <40× 高倍镜>40×物镜 (3) ☆目镜物镜的判断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越长则距离载玻片的距离约 近;而目镜恰好相反,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4)显微镜使用步骤:低倍镜→目标移至中央→转换为高 倍镜→调光(大光圈,凹面镜)→调细准焦螺旋 ☆用低倍镜时,先粗后细(即,先用粗准焦螺旋,再用细 准焦螺旋精确调焦) ☆用高倍镜时,不准动粗(即,只允许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
3、血红蛋白分子中含574个氨基酸,4条肽 链,在形成此蛋白质分子时,脱下的水分 子数和形成的肽键的数目分别是( D ) A.573和573 B.573和570 C.570和573 D.570和570
4、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 现有一蛋白质由2条肽链共98个肽键组成, 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最接近于( C ) A.12800 B.12544 C.11036 D.12288
• 1、某一多肽链内共有肽键109个,则 此分子中含有—NH2和—COOH的数目至 少为( D ) • A.110、110 B.109、109 • C.9、9 D.1、1 • 2、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 由280个氨基酸的4条多肽组成的蛋白 质,其分子量约为( B ) • A. 31432 B.31486 • C.31378 D.36382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生物) (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5、细胞学说及建立过程(施莱登 施旺) (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课本P5)
(1)八级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 群→群落→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最高级的层次是生物圈
☆abc是物镜(因为有螺纹,镜头下面的横线 代表载玻片),de是目镜 ☆abc三个比较,放大倍数b>a>c,(物镜 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且越长,距离 载玻片越近 de两个比较,放大倍数e>d,目镜与物镜 相反,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目镜是5×,然后选用abc三种镜头,看到的视野 效果如下: 则,(一)是选用镜头 (二)是选用镜头 (三)是选用镜头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水
无机盐
糖类
有机化合物 脂质 蛋白质 核酸
三.



含量: 占细胞干重50%以上
蛋白质
组成元素: C、H、O、N,有的还含Fe、S、P等 种类:约20种 基本单位: 氨基酸 通式:(写法、识别、计算等) 特点 脱缩 氨基酸种类不同 水合 多 数目成百上千 肽→肽链→蛋白质 样 排列次序变化多端 性 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结构物质 功能 调节新陈代谢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 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化学试剂+有机化合物→特定的颜色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
砖红色沉淀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
脂 肪 +苏丹Ⅲ(或苏丹Ⅳ)→橘黄色(红色)
淀 粉+ 碘 →蓝色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加 → 热
砖红色沉淀
先混合再加入糖中 ( NaOH +CuSO4)
化能合成作用: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制造有机物
第 六 章 细 胞 的 生 命 历 程
细胞增殖
有丝分裂(前、中、后、末)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细胞的分化 定义: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细胞全能性、干细胞 衰老和凋亡 衰老细胞特征——水、酶、色素、呼吸速率、膜通透性 细胞的凋亡——基因决定、自动结束 定义:遗传物质、致癌因子、恶性增殖 特征:无限增值、形态结构变化、表面 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 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对比
项 目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通 过红细胞 需要
需要消耗
葡萄糖、氨基酸 通过小肠上皮细 胞膜;离子通过 细胞膜等
是否需要 载体蛋白 是否消耗 细胞内的 能量 代表例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需要 不消耗
氧气、水、二 氧化碳、乙醇、 甘油等通过细 胞膜
考点:哪些物质是蛋白质及相应作用(绝大多数酶、血红蛋白、 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
a、n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一条多肽链时, n-1 个水,形成_______ n-1 个肽键。 需脱去_______ b、n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2条多肽链时, n-2 个水,形成_______ n-2 个肽键。 需脱去_______ c、n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 n-m 个水,形成_______ n-m 个肽键。 需脱去_______ d、由100个氨基酸构成的一条多肽链中, 至少有____ 1 个氨基,____ 1 个羧基。
细胞癌变
问题:
1.复制前后,染色体组成及形态发 生了什么变化?
① ② ③
复制
着丝点分裂
A
B 两条完全相 同的染色体
一条染色体 一条染色体包含 两条染色单体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
4
1
2
6
7
3
8
5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
,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 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所占的时间较 长,所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中间期细胞最多) 分裂间期特点: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自显影技术证明) 前期特点: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 、核仁消失(两出两消) 中期特点: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辨认染色体的 最佳时期) 后期特点: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 分别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染色单体数目 为0 ) 末期特点: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 出两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