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柏浪涛2016冲刺80题的答案

柏浪涛2016冲刺80题的答案

2016司考刑法冲刺80题(附答案版)柏浪涛提示:题型为不定项选择题。

1.李某(警察)在执勤时,所携带枪支被歹徒田某抢夺去。

李某担心被处分,没有向单位报告。

田某某天在楼顶喝酒时,不慎致枪支掉落,将一位行人砸成重伤。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DA.由于丢失枪支不报罪要求“丢失”枪支,而李某不是丢失枪支,基于此原因,不构成该罪B.丢失枪支不报罪中的“丢失”可以解释为“非自愿而导致枪支脱离控制”,这是一种扩大解释。

因此,李某的枪支属于丢失枪支C.丢失枪支不报罪的成立要求“造成严重后果”。

行人重伤的结果属于严重后果,所以李某构成该罪D.丢失枪支不报罪中的“造成严重后果”仅指不法分子用枪支作为违法犯罪工具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这是一种缩小解释。

因此,李某不构成该罪2.《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关于该规定的理解,有以下观点:①第一句话旨在明确刑法的法益保护原则。

第二句话旨在明确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

②两句话均在明确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

③第二句话的目的是保障人权。

④罪刑法定原则的目的是保护法益。

关于上述观点的正误,表述正确的是()B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B.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C.第①②③句正确,第④句错误D.第①②③④句均正确3.关于刑法的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BCDA.甲在我国国内犯贪污罪,逃到国外,根据属人管辖,我国可以管辖B.从我国驶往国外的列车,即使进入外国境内,车上发生的刑事案件,我国有管辖权C.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国外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如果是轻罪,可以不予追究D.刑法溯及力既适用于未决犯,也适用于已决犯4.甲的轿车丢失,警察在乙的住所找到。

现有证据能够证明的程度是:乙要么亲自盗窃了该车,要么替盗窃犯窝藏了该车。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A.可以认定乙构成盗窃罪B.可以认定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C.既可以认定乙构成盗窃罪,也可以认定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D.根据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既不能认定乙构成盗窃罪,也不能认定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5.王某是某天天公司董事长,集体决策,以单位名义实施了两件事:第一,实施有价证券诈骗,骗得100万元。

第二,帮助王某的表弟李某实施信用卡诈骗,李某骗得100万元。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DA.第一件事应作无罪处理,因为有价证券诈骗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B.第一件事应作有罪处理,王某构成有价证券诈骗罪C.第二件事中不存在帮助犯,因为信用卡诈骗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D.第二件事中存在帮助犯,王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帮助犯6.关于被害人自陷风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DA.甲乙丙在河中游泳,丙提议到最深的地方看看水有多深,甲乙同意。

三人手拉手向前走,由于一人未站稳,三人一起掉下去。

甲乙被救,丙溺死。

甲乙对丙的死亡应负刑事责任。

B.甲因盗窃被抓至派出所,朋友乙来看望,甲让乙买瓶老鼠药,以喝药的方式吓唬警察。

乙照办,甲喝药后死亡。

乙对甲的死亡应负刑事责任。

C.甲驾车带女友乙兜风,行至湖边,湖面结冰。

甲提议驶上冰面到对岸,乙同意。

车辆在冰面上掉下去。

甲获救,乙死亡。

甲对乙的死亡应负刑事责任。

D.甲来到渡口,要求船工乙将自己运到对岸。

乙认为有暴风雨而拒绝。

但在甲的一再要求下,乙答应。

船在河中翻沉。

乙获救,甲死亡。

乙对甲的死亡应负刑事责任。

7.关于被害人自陷风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A.司机甲送总经理乙去机场。

为了赶时间,乙要求甲超速行驶。

甲照办。

由于超速发生追尾事故,乙死亡。

甲对乙的死亡应负刑事责任。

B.甲醉驾被警察乙检查发现,乙责令甲驾车搭载乙前往派出所接受处理。

甲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醉酒,酿成车祸,乙死亡。

甲对乙的死亡应负刑事责任。

C.驾校教练乙坐在副驾驶位置指导初学者甲开车,要求甲按照自己命令操作。

甲按照乙的某个错误指示操作,酿成车祸,导致乙死亡。

甲对乙的死亡应负刑事责任。

D.甲对乙家放火,乙为了救孩子,冲入家中,被火烧死。

乙属于被害人自陷风险,甲对其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8.关于不作为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A.甲乙共同抢劫出租车女司机丙,致丙昏迷,抢劫到财物。

乙又强奸丙,而甲在旁边袖手旁观,乙强奸既遂。

甲构成强奸罪的不作为的帮助犯。

B.甲在一个商场安装了定时炸弹。

甲被抓获,警方要求甲告知炸弹安装地点。

甲拒绝告知,更拒绝拆除。

甲此时属于不作为的不法侵害,警方有权对这种不法侵害实施正当防卫。

C.王某开车不小心撞伤李某,打车送李某去医院,途中谎称要买烟便下车,出租车司机丙等不到王某,担心自己被认作肇事者,便悄悄将李某抛弃在市区马路边,然后开车离去。

后李某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丙构成不作为犯罪。

D.王某开车不小心撞伤李某,然后逃逸,留下李某躺在路中央。

丙驾车路过,将李某送到加油站,然后离去。

后李某因为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丙构成不作为犯罪。

9.关于不作为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DA.甲将自己一把收藏的刀递给乙,让乙观赏。

不料乙拿刀后,直接刺向身边的丙。

丙受伤。

甲对丙有救助义务。

B.在一个街角,乙向甲借吸毒用的针管。

甲借给乙。

乙用该针管吸毒,由于过量导致身体受伤。

甲看到后,不予救助。

甲构成不作为犯罪。

C.六岁幼女甲看到邻居大叔乙在院子里洗澡,因为年幼无知,对乙身体实施了“猥亵”举动。

乙任其“猥亵”并不制止,时间很久。

乙构成不作为的猥亵儿童罪。

D.甲在黑夜里将车停在高速公路上,不采取防止后车追尾的措施,导致后车相撞,后车司机死亡。

甲构成不作为的交通肇事罪。

10.关于因果关系与结果归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DA.甲向丙投放了致命毒药,丙服毒后昏迷。

乙路过,看到仇人丙昏迷,便用石头砸死了丙。

虽然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有条件关系,但没有相当的因果关系,所以丙的死亡结果最终不能归属于甲,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B.甲向落水的丙扔去一个救生圈。

丙马上要抓到救生圈时,乙路过,看到仇人丙,便捞走救生圈。

丙被淹死。

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C.甲将水性不好的丙推入河里,丙马上就能抓到一块木板。

乙路过,看到仇人丙,便捞走木板。

丙被淹死。

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D.护士没有做皮试就给患者注射抗生素,患者因注射抗生素死亡。

事后证明,即使做皮试,也无法查出该患者的特殊生理反应。

该死亡结果不能归属于护士。

11.关于因果关系与结果归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D。

A.甲向湖中小船上的乙开枪,乙为了躲避子弹不慎落水淹死。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B.甲用盐酸故意毁损美女乙的容貌,乙的容貌变得恐怖,乙不堪打击而自杀。

甲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C.甲将炸弹扔到乙身边,乙立即踢开,炸弹落到丙身边,丙被炸死。

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D.甲刺杀儿童丙,致其重伤。

丙的父亲乙发现后,故意不救助丙,丙流血过多死亡。

甲构成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既遂。

乙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既遂。

12.关于正当防卫,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A. 张某误将一个小孩的身影当作野兔,准备开枪射击。

李某见此情景,情况紧急,朝张某大腿开一枪,救了小孩。

李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B. 甲开车不慎撞伤行人乙,欲逃逸。

以丙为首的群众看到后,使用暴力阻挡甲,强迫甲送乙去医院。

丙构成正当防卫。

C. 对正当防卫不能正当防卫,但对紧急避险可以正当防卫D. 对假想防卫不能正当防卫,但对事后防卫可以正当防卫13.乙欲杀害丙,正要开枪时,被甲的枪打死。

原来,在距乙十米的地方,甲(猎人)正在擦枪,不慎触动扳机,打死了乙。

甲当时看到旁边有乙及其他人,但没有发现乙在悄悄杀人。

事后查明,若甲不打死乙,乙便会打死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A. 如果认为成立正当防卫要求具有防卫认识,那么甲的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B. 如果认为成立正当防卫不要求具有防卫认识,那么甲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C. 客观上,甲的行为本身对他人的生命法益具有一定危险性D. 客观上,甲的行为制造的结果(打死乙、救了丙)不是刑法禁止发生的危害结果14.甲拿起丙的花瓶(价值一万元)砸向乙,欲伤害乙。

乙急忙用手臂抵挡,导致花瓶损毁。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DA. 乙的行为对甲构成正当防卫B. 乙的行为对丙构成紧急避险C. 甲的行为对丙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D. 甲的行为对乙构成故意伤害罪15.关于正当防卫,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BCDA.甲入户盗窃,主人乙喊一声“谁?”甲便逃离。

乙属于正当防卫。

B.乙伤害甲,甲为了反击向乙扔石头,却击中旁边的丙。

甲属于打击错误。

C.甲殴打乙,拳击乙的头部。

乙反击时力量应等于甲拳击乙的力量,如果超过,则乙属于防卫过当。

D.甲乙相互斗殴,甲致乙轻伤。

甲构成故意伤害罪。

16.关于过失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A.甲知道自己患有癫痫病却驾驶汽车,在驾驶过程中癫痫病突发导致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甲构成过失犯罪。

若甲不知道自己患有癫痫病,则属于意外事件。

B.保姆甲给主人的两岁孩子乙喂桂圆,桂圆核卡住乙喉咙。

甲打电话叫来救护人员,但怕担责任,未告知桂圆核卡喉咙的事实,救护人员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延误抢救时机,导致乙窒息死亡。

甲构成不作为的间接故意的故意杀人罪。

C.货车司机甲马虎装货,在高速公路上,货物落下来,导致后面车辆相撞,后面车辆司机死亡。

甲构成交通肇事罪。

D.主刀医师甲看到助手乙用未消毒的手术刀做手术,并未阻止,导致病人伤口感染死亡。

甲存在监督过失,构成医疗事故罪。

17.甲向乙连开两枪,一枪击中乙附近的丙,致其死亡,另一枪击穿墙体,击中隔壁躺在床上睡觉的丁的头部,致其死亡。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DA.依据严格的法定符合说,甲对丙和丁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依据折中的法定符合说,甲对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丁构成意外事件。

C.依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丁构成意外事件。

D.依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对丁构成意外事件。

18.甲欲杀害乙,将毒药涂抹在一盘干果上,诱骗乙吃干果。

乙刚吃了一颗干果,干果引发乙过敏症状,过敏症状引发心脏病,乙猝死。

其时,毒药尚未发挥致命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D。

A.该案可以依照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处理,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该案首先应在客观阶层考察乙的死亡能够归属于甲的杀人行为。

C.根据条件关系,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具有“无A则无B”的条件关系。

D.由于乙的死亡不是甲的杀人行为的危险的现实化,所以不能归属于甲的杀人行为。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19.甲欲杀害乙,以为前方的丙是乙,向丙开枪,子弹打偏,击中附近一人,此人恰巧是乙,乙被打死。

下列说法正确的()ABCD。

A.本案属于对象错误。

B.本案属于打击错误。

C.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