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春粤教版高三高考总复习物理必考知识点必修1 第一章 第1讲运动的描述

2020春粤教版高三高考总复习物理必考知识点必修1 第一章 第1讲运动的描述

[高考导航]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考点内容要求201620172018命题分析参考系、质点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Ⅱ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卷Ⅰ·T 21:两个物体的v -t 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卷Ⅰ·T 22:实验:水滴计时器、瞬时速度、加速度卷Ⅱ·T 22:实验: 平均速度、速度公式、v -t 图象卷Ⅱ·T 19:根据v -t 图象分析追及相遇问题卷Ⅲ·T 18:x -t 图象的理解及应用T 22:自由落体运动及相关的知识点1.从题型上看,有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试题新颖,难度中等。

2.考查知识点主要有:运动规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等。

3.从整体命题趋势上看,将会越来越突出地考查运动规律、运动图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及实验的拓展与创新,在2020年高考复习中应多加关注。

第1讲 运动的描述知识排查参考系、质点1.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2)选取: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位移、速度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是矢量,ΔsΔt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加速度1.定义: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

单位:m/s2。

ΔvΔt3.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由合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0、v t的方向无关。

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小题速练1.思考判断(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 )(2)体积很大的物体可能视为质点。

( )(3)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 )(4)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 )(5)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 )答案 (1)× (2)√ (3)× (4)× (5)×2.[粤教版必修1·P4·T1、T3及P8·T4改编](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地球为参考系B.对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可以将学生看成质点C.9时0分50秒“神舟五号”点火,9时0分50秒指的是时刻D.新闻联播节目在19时开播,19时是指时间间隔答案 AC3.[粤教版必修1·P8·T2及P16·T1改编](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路程大于物体运动的位移的大小B.测量树叶下落的平均速度大小时应测量树叶的路程和下落时间C.加速度为零的物体速度不一定为零D.加速度越大,则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答案 CD 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理解质点、参考系和位移抓住“三点”(1)质点的模型化:建立模型。

一是要明确题目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看所研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是否有影响。

(2)参考系“两性”①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②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位移的矢量性:一是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二是位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1.(2019·深圳检测)2017年9月4日,男子400米决赛成为引爆全运会赛场的首个项目,上海小将郭钟泽跑出了45秒14的个人最好成绩,一举打破了徐自宙保持了16年之久的全国纪录。

关于这则消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消息中的“45秒14”是时刻B.消息中的“16年”是时间C.该比赛中的位移一定是零D.该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解析 消息中的“45秒14”指的是某一过程所用的时间,故A 错误;消息中的“16年”是时间间隔,故B 正确;在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移不一定为零,400 m 是指路程,故C 、D 错误。

答案 B2.2017年国际泳联游泳世锦赛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孙杨以3分41秒38的成绩夺得冠军,实现世锦赛该项目三连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3分41秒38”指的是时间间隔B.孙杨400米自由泳的平均速度为1.92 m/sC.在研究孙杨的技术动作时,可以把孙杨看成质点D.在游泳过程中,以游泳池里的水为参考系,孙杨是静止的解析 时间间隔指一段时间,对应一个过程,孙杨游泳400米,是一个过程,故3分41秒38为时间间隔,A 正确;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得==0(位移为0),B v -s t v - 0t错误;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时,物体才可以看做质点,所以研究孙杨的技术动作时,孙杨的形状不能忽略,即孙杨不能看做质点,C 错误;孙杨在游泳过程中,以水为参考系,他是运动的,D 错误。

答案 A3.如图3是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投掷炸弹瞬间的照片,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3A.以飞机为参考系,炸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B.以地面为参考系,炸弹的运动轨迹是直线C.研究炸弹的运动轨迹时,可将它视为质点D.研究炸弹的飞行姿态时,可将它视为质点解析 以飞机为参考系,炸弹落地前一直在飞机的正下方,运动轨迹为直线,选项A 错误;以地面为参考系,炸弹在空中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选项B 错误;研究炸弹的飞行轨迹,可以将其看做质点,选项C 正确;若研究其飞行姿态等细节知识,则不能将其视做质点,选项D 错误。

答案 C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

(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只有当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时,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1】 (2018·山东烟台检测)一条平直的道路限速20 m/s ,从t =0开始,甲车行驶的路程按s =20t 的规律变化,在它前方相距100 m 处的乙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其速度按v =4t 的规律变化,达到限速值后匀速运动。

若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 )A.乙车速度刚达到限速值时,甲、乙两车相距50 mB.乙车速度刚达到限速值时,甲、乙两车相距100 mC.0~6 s 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D.0~6 s 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 m/s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t =5 s 时,乙车速度刚达到限速值,此时甲的路程为s 甲=20×5 m =100 m ,乙的路程为s 乙=×5 m =50 m ,两者相距Δs =100 m -(s 甲-0+202s 乙)=50 m ,A 正确,B 错误;0~6 s 时间内乙车的路程为s =50 m +20×1 m =70 m ,故平均速度为v == m/s ,C 、D 错误。

s t 706答案 A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v 0+v t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v -s t v -12线运动。

1.暑假中某同学在公园跑步时,用手机计步器记录了自己的锻炼情况,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图中的5.0 km/h 为平均速度B.图中的5.0 km/h 为瞬时速度C.图中的5.0 km/h 为平均速率 D.图中的5.0 km/h 为平均速度的大小解析 由于人行走的路线不是直线,所以图中的6.65公里是路程,不可能是位移,所以图中的5.0 km/h 不可能为平均速度,更不可能为瞬时速度,选项A 、B 错误;因为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图中的5.0 km/h 为平均速率,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选项C 正确,D 错误。

答案 C2.一质点沿直线做变速运动,它离开出发点O 点的距离s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s =5+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v =6t 2 m/s ,该质点在t =0到t =2 s间的平均速度和t =2 s 到t =3 s 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12 m/s 39 m/sB.8 m/s 38 m/sC.12 m/s 19.5 m/sD.8 m/s 13 m/s解析 平均速度=,t =0时,s 0=5 m ;t =2 s 时,s 2=21 m ;t =3 s 时,s 3=59 v -st m 。

0~2 s 间的平均速度1= m/s = m/s =8 m/s ,2~3 s 间的平均速v -s 2-s 0Δt 121-52度2= m/s = m/s =38 m/s ,故选项B 正确。

v -s 3-s 2Δt 259-211答案 B3.[拓展——极限法的应用]如图5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s ,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Δs Δt ΔsΔt 是( )图5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仪器的精确度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解析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Δs 减小,Δt 减小,更接近瞬时速度,选项A ΔsΔt正确。

答案 A 加速度的理解及计算1.三个物理量的对比物理量速度v 速度的变化量Δv 加速度a物理意义表示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即速度的变化率公式v =s t Δv =v t -v 0a =v t -v 0t 单位m/sm/sm/s 2关系三者无必然联系,v 很大,Δv 可以很小,甚至为0,a 可大可小2.a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的决定式是a =,即加速度的大小由Δv Δt v t -v 0t F m 物体受到的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

【例2】 (2019·三门峡模拟)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