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网输变电工程标准化设计110kV变电站(含20kV)施工图设计设备投标厂家宣贯本次标准化的二次主要成果1各个方案的二次施工图集(包括图纸、电缆清册、设备物资招标清单)2使用总说明3设备技术规范书附图索引目录1、施工图图集的方案和卷册目录1.1 江苏110kV变电站施工图标准化设计技术方案组合注:B-1、B-2、B-5方案中,20kV可以采用移开式或充气式开关柜。
1.2 二次施工图设计卷册目录注:B3、B4方案第二卷电气二次部分《110kV部分二次线》分册无,为《电缆清册及敷设》110-B-3(4)-D0203所代替。
2、使用总说明2.1 电气二次部分技术原则110kV变电站标准化按无人值班计算机监控设计,全站设置一套具有远传功能的变电站监控系统和一套视频监控系统。
2.1.1 二次设备布置本变电站二次设备布置方式为:操作员站等监控后台设备布置在控制台;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远动设备、保护测控及公用柜(交流柜、直流柜、电能表柜、低频低电压减载柜)等二次设备布置于二次设备室内;20kV系统的测控保护装置及电能表布置于相应的开关柜内;MIS网交换机安装在视频监控系统柜上。
二次设备室的屏位按变电站远景规模一次建成,并预留10%~15%的备用屏柜位置。
二次设备室内屏柜柜体结构、外型及颜色均应一致。
柜体外形尺寸:2260x800x600mm,前玻璃门,后双开门,颜色Z32,静电喷涂。
监控系统及保护组柜原则:远动通信柜1面,公用测控柜1面,每台变压器组1面测控保护柜,110kV线路保护装置2个单元组1面柜, 110kV线路测控装置2个单元组1面柜(线变组接线除外)。
20kV采用测控保护一体化装置,就地安装在相应的开关柜上。
二次设备室应符合GB2887《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的规定,应尽可能避开强电磁场、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的干扰,还应考虑防尘、防潮、防噪声,并符合防火标准。
全所110kV及主变间隔端子箱均采用XJ-1型,电容器间隔端子箱采用XJ-4端子箱。
2.1.2 计算机监控系统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结构,主要由站控层设备、间隔层设备和网络设备等构成。
站控层设备按变电站远景规模配置,间隔层设备按工程实际建设规模配置。
变电站站控层网络与间隔层网络采用直接连接方式,采用单以太网。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信号采集按照江苏电网《变电站运行监视信号采集规范》(苏电生[2007]1600号)执行。
至调度的远动信息传输按照《江苏电网变电站、电厂自动化信息传输规范》(苏电调337号-1)执行。
变电站除了具有防止人员误操作、还应具有防止监控系统故障误控电气设备和防止监控系统通讯接口以及远程维护接口非法入侵的二次安全防护措施。
变电站不设独立的时钟同步系统,通过网络与监控中心实现NTP方式对时。
站内的所有远动信息均传送到市调和监控中心,传送方式为:主通道为:数据网、规约为IEC-870-5-104方式。
备通道为:点对点、规约为IEC-870-5-101方式。
2.1.3 防误操作防误操作按照江苏省电力公司《变电站防误操作技术规定》(苏电生〔2008〕631号)设计。
110kV及主变单元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逻辑闭锁+电气闭锁来实现防误功能,其中GIS组合电器应提供完整的电气闭锁回路。
20kV采用具有五防功能的开关柜;20kV电容器、接地变本体部分闭锁采用电磁锁。
“远方/就地”转换开关及解锁开关均采用钥匙开关。
2.1.4 测量计量测量、计量表计均按电力行业标准DL/T5137《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和电力行业标准DL/T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进行配置。
有关电气量监视、记录的功能由站内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
电能表一律采用带通信接口的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采用三相六线制接线。
110kV及主变110kV侧电能表、电能量采集终端服务器安装在二次设备室电能表柜内,站用电电能表安装在交流站用电柜内,20kV电能表分散安装在20kV开关柜内。
电能表辅助电源采用UPS电源供电。
2.1.5 交流系统站用电380V系统接线方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155-2002《220kV~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第4.2.1 条“所用电低压系统应采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中性点直接接地”,仍采用我省广泛采用的“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
考虑到动力检修用电焊机以及照明灯具的接地要求,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624-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第7.1 条“系统接地型式”,在动力照明箱内将中性线与保护线分开,即将PEN线分成PE线和N线。
交流站用电系统由2面站用电柜构成,正常情况下,两回进线具有自动投切功能,同时要求进线开关具有过流保护,过流动作跳开时能闭锁自投。
馈线有100A/3P,63A/3P,32A/3P共46路,其中10路32A风机回路附带热继电器。
柜上设置计量、测量表计。
本次标准化仅设计有关外部接口内容,柜内接线和相关联锁由站用电柜厂家完成,制造厂应确保站用电柜内部回路的正确性。
2.1.6 直流系统变电站中配置安全可靠的直流电源,采用一组蓄电池,一套充电装置接线,充电装置采用N+1备份配置,全站事故停电按2h 考虑。
蓄电池选用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充电机采用高频开关电源模块。
直流系统接线为单母线接线,分为32路馈线回路,直流电压220V;DC/DC模块(20A)按照2个配置,分为4路馈线回路,通信直流电压48V。
直流柜选用智能型直流电源柜,采用微机测控技术对蓄电池、充电机、DC/DC模块等装置实现智能化实时管理,并可与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通信控制机接口实现直流系统的四遥功能。
两路交流进线应有自动切换功能,馈线回路采用C型双级直流自动空气开关。
具体工程使用时各馈线回路应根据实际负荷大小选择脱扣器额定电流值。
对于B-4方案,蓄电池容量配置100Ah,组1面蓄电池柜,充电模块按照(2+1)x10A配置,微机监控装置、DC/DC通信电源模块、馈线空气开关、交流自动切换装置、降压与稳压装置等设备组1面直流充电柜和1面直流馈线柜,共3面直流柜。
对于A-1、A-2、A-3、B-1、B-2、B-3、B-5方案,蓄电池容量配置150Ah,组2面蓄电池柜,充电模块按照(3+1)x10A配置,微机监控装置、DC/DC通信电源模块、馈线空气开关、交流自动切换装置、降压与稳压装置等设备组1面直流充电柜和1面直流馈线柜,共4面直流柜。
具体工程应根据相应的规模选择使用。
保护测控屏柜柜顶不设直流电源小母线,采用辐射供电方式。
2.1.7 交流不停电电源(UPS)系统变电站配置一套交流不停电电源(UPS)系统,容量3kVA,单独组1面柜。
UPS为变电站中计算机监控系统和电能计量系统等重要二次设备提供不停电交流电源。
UPS系统不自带蓄电池组,直流电源由站内220V直流系统提供。
UPS系统接线为单母线接线,分为16路馈线回路,交流电压220V,馈线回路采用C型双级交流自动空气开关。
具体工程使用时各馈线回路应根据实际负荷大小选择脱扣器额定电流值。
2.1.8 公用部分(1)公用部分二次线的设计内容:二次设备室平面布置;二次设备室小母线布置;电压重动并列柜、公用测控柜、远动通信柜(含网络设备)柜面布置及外部接线;电能表柜柜面布置;母线设备测量、计量、控制、信号回路;监控闭锁逻辑图。
(2)保护测控屏柜的具体要求:要求保护、测控柜厂商除满足技术规范书要求外,还应满足本次标准化设计的保护、测控柜柜体的标准化要求。
保护、测控柜内设备按每层装置的下沿水平线位置定位;对屏柜的结构和屏柜的正面、背面、底面以及端子排安装布置等的具体要求按本次标准化设计要求实施。
(3)二次设备室小母线布置:本次设计中二次设备室小母线仅考虑设置110kV电压小母线和交流电源小母线。
全所母线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公共接地端(N600),均引至电气二次设备室的公用测控柜柜顶YMN小母线,YMN母线应经4x6mm2电缆牢固接地,并做相应的标识,全所只设一个公共接地点。
(4)公用测控:交流站用变系统、直流系统、 UPS系统、低频低压保护柜、消弧线圈系统、视频监控系统、SF6报警装置、远动通信柜、母线设备间隔、电压并列柜、20kV分段隔离柜、电能表柜、消防系统等公共部分的遥信、遥测、遥控量接入公用测控装置。
公用部分的测控装置按远景配置,本期一次上齐。
(5)远动通信柜:柜内安装数据通信及处理单元,数据网接入路由器,智能接口设备,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二次室内设备的局域网交换机、通道防雷等设备。
(6)母线设备和110kV电压并列:根据一次主接线方案,设置相应的母线设备回路配置相应的电压并列装置。
单母线和双母线接线方案设置110kV电压并列装置1套,扩大内桥方案设置110kV电压并列装置2套。
电压并列装置组柜一面。
线变组接线(B-3、B-4)方案不设电压并列装置,防止二次倒送电的电压重动使用GIS内的闸刀辅助接点,其他方案中防止二次倒送电的电压重动使用电压并列装置的重动继电器。
(7)电能表柜:柜内安装110kV的计量设备和电能量采集装置1套。
(8)监控闭锁逻辑:计算机监控系统厂商应按本次标准化设计的监控闭锁逻辑实施。
2.1.9 主变及110kV部分(1)主变及110kV部分二次线的设计内容:110kV部分及主变各侧的电流电压、控制、信号、保护、测量、计量等回路。
(2) 110kV系统保护配置110kV系统保护应根据具体系统情况确定,本次标准化设计针对一次主接线按照规程的常规要求配置,特殊工程应根据特定系统条件具体设计。
本次标准化设计各种主接线的系统保护配置方案如下:单母线分段接线:110kV线路配置距离保护,110kV分段配置充电保护并设置分段备自投。
扩大内桥接线:110kV进线不配置保护,由对端电源侧装设线路保护,110kV内桥配置充电保护,并设置扩大内桥备自投,不考虑线路备自投方式。
其中A-2方案备自投装置应满足本期为内桥接线、远景为扩大内桥接线方式的要求,扩建时应将装置软件逻辑从内桥方式修改为扩大内桥方式。
双母线接线:110kV一般线路配置距离保护,电厂线路配置差动保护,110kV母联配置充电保护,110kV母线配置差动保护。
线变组接线:110kV进线不配置保护,由对端电源侧装设线路保护。
当110kV变电站有电厂接入时,应根据稳定计算结果配置相应的系统保护和稳控装置。
特殊工程需要设置线路备自投方式的,初步设计时应提交详细方案供审查确定。
(3)主变保护配置:主变压器保护采用微机型保护装置,包括主保护和完整的后备保护以及相应的非电量保护。
单母线分段接线:差动保护110kV侧使用主变间隔的独立CT,20kV侧两个分支分别使用开关柜内的独立CT;110kV侧后备保护使用主变间隔的独立CT;20kV侧两个分支后备保护分别使用开关柜内的独立CT,主变套管 CT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