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第五课练习题
1.炎黄部落—(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的主体。 2.华夏族从(黄河)流域(农业)区发展起来,在(秦汉)时期形成汉 族。
3.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以(游牧)或(渔 猎)为主的区域。 4.(蒙古)草原是北方游牧活动的大舞台,先后被(匈奴)、(鲜 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族控制。 5.民族交流的方式有(迁徙杂居)、(边境贸易)、(官府和亲)、 (冲突战争)。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 7.从(东汉)后期开始,北方,西北方大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与(汉) 族杂居,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 (西晋)时人数达几十万,与此同时,大批汉族南迁到(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8.善于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流的统治者有(唐太宗李世民)、 (北魏孝文帝)。 9.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 (文成)公主成亲,这件 事被唐朝画家(阎立本)画在(步辇图)中。 10.民族冲突战争比较集中的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宋元)时 期。 11.正确评价民族冲突战争:(冲突战争虽给人民带来了苦难,但也在 不断的接触中加速历史上的民族交流)。 12.西汉和东汉时期,中原政权与(匈奴)争夺河套,河西地区,并且 为控制(西域)进行了多次的战争。 13.十六国时期,(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与(东 晋)政权发生了淝水之战。 14.唐中宗时期(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金成)公主成亲。 15.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迁都(洛阳),穿(汉 服),说(汉语),以(洛阳)为籍,改(汉姓)。 1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鲜卑族同汉族的融合,北魏国力一 度十分强盛。 17.原意是镔铁,或刀剑,属于鲜卑族一部的后裔的少数民族是(契 丹)。 18.历史上许多强盛的民族如(匈奴)、(鲜卑)、柔然、(氐)、 (突厥)、(敕勒)、(契丹)等逐渐融合到其他民族中形成一些新民 族。 19.元灭金后,契丹和女真北方汉族通称为(汉人)。 20.到了13世纪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1.吐蕃是今天的(藏)族。
第三课练习题
1.秦始皇的主要活动有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 字),修筑(长城),颁布(律令),出巡以及梵书坑儒。 2.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的思想,他 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定都(洛阳)。 4.中国历史上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有(秦)、(西晋)、(隋)、 (元)。 5.(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领先世界,对外交往进入昌盛时期。 6.秦汉时期主要包括(秦)朝,(西汉)和(东汉)。 7.秦汉的时代特征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与巩固的重要时 期)。 8.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是(秦)国。 9.秦统一后,秦王(嬴政)以(皇帝)为君主的新称号,自称(始皇 帝)。 10.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11.秦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是以后2000余年中国政
22.(自然条件)差异使古代中国不同地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产生活 方式。
23.“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是(李世民)说的。 24.730年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上书说“蒙降金城公主, 遂和同为一家人,天下百姓,晋皆安乐”。 25.少数民族的代表人物有(匈奴)族的冒顿单于,(氐)族的前秦王 苻坚,(鲜卑)族北魏道武帝拓拔硅,(越)族领袖冼夫人,(契丹)
治制度的基础。 12.秦朝开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帝国时代。 13.与梵书坑儒事件相关的人物是(秦始皇)。 14.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都城(长安)。 15.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治统一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国家的指导 思想,一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16.西域(今新疆)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汉)朝。 17.秦汉文明的世界意义是(秦汉时期,中国文明开始不断向外传播到 其他国家和地区。秦汉文明具有世界影响)。 18.从东汉末到隋朝统一前,被称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 国历史上一段以(分裂对峙)为主的时期。 19.隋朝的时代特征:(隋朝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20.唐朝的时代特征:(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21唐太宗李世民时的封建盛世称为(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时的封 建盛世称为(开元盛世)。 2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23.唐玄宗晚年政治腐败,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24.唐朝时和(亚)洲、(欧)洲、(非)洲等70多个国家有经济文 化的交流。 25.唐朝都城是(长安)。 26.唐都长安的地位(都城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和商业大 都会,也是世界性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7.唐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后世外国人把中国称为(唐),把中国人称 为(唐人)。海外各国把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 28.唐朝的世界影响:(亚非不少国家派出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成 为东亚文明的辐射源,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10.东周时期也称为(春秋战国)。春秋时代因(孔子)修订鲁国编年 史《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因各诸侯国连年征战而得名。 11.春秋五霸通常称(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 王)、(秦穆公);另外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 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2.第一个成为霸王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打出(尊 王攘夷)的旗号。 13.战国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 (秦)。 14.(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器具逐渐被推广使用。 15.夏朝的历史地位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6.铁制器具被推广使用产生的影响是:(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社会 处于急剧变革时期)。 17.春秋的时代特征:(诸侯争霸);战国的时代特征:(兼并战 争);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战争不断)。春秋战国战争不断的积极 作用是:(对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8.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战国)时期。 19.和“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典故相关的人物是(禹)。 20.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西部。 21.商建立后,汤定都于(亳),后迁都于(殷)。
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
版)
第一课练习题
1.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2.四大文明古国有(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 伦)。 3.位于黄河流域的远古人类是(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是(粟);种 植水稻的远古人类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 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5.(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 6.居住在干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人;居住在地穴式房屋的人是(半 坡)人。 7.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使用(弓箭)射猎鸟兽。他们还会制作(骨)器和 (陶)器,半坡人能烧制彩陶。代表作品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8.黄河流域最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黄帝)。 9.尧、舜、禹通过(禅让)制传递首领位置。 10.炎黄部落的贡献是(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11.中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12.远古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磨 制)石器,(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更有利于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
朝,建立政权史称(后金)。 7.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并定族名为(满洲)。 8.清初的封建盛世称为(康乾盛世),相关的皇帝是(康熙)、(雍 正)、(乾隆)。 9.1772年乾隆皇帝下令修《四库全书》。它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宏大丛 书,是我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工程。 10.清朝前期经济繁荣,人口激增,从(1)亿多增加到(4)亿多。 11.清政府前期统一了(台湾),巩固了(西北)边疆。 12.清政府的民族政策(恩威并重);清政府的外交政策(闭关自 守)。 13.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是在(清)朝。 14.(清)朝奠定了今天祖国疆域的基础。 15.蒙古族(准噶尔)部贵族长期与清政府为敌,并勾结(沙俄)煽动 西北各部反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派兵平叛。 16.清朝皇帝顺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 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16.北宋的时代特征是:(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 17.北宋的建立者是(赵匡胤),定都(开封)。 18.与北宋同时存在的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族 建立的(西夏)。 19.少数民族政权的主要贡献是(开发边疆)。 20.南宋的都城是(临安)。 21.南宋的抗金名将有(岳飞)、韩世忠等人。 22.统一蒙古的是(铁木真),他被称为(成吉思汗)。 23.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 24.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奠定了清朝和中国省级行政的基础。 25.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进行管辖开发。 26.元朝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王 朝)。 27.宋元的时代特征是:(宋元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由几个民族政权并立 到大统一的时代)。 28.中国疆域最辽阔的朝代是(元朝)。
第四课练习题
1.公元1004年秋,辽攻北宋,宋辽议和成功,这就是(檀渊之盟)。 2.明清的时代特征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帝国发展到顶 峰)。 3.建立明朝的是(朱元璋),定都(南京)。明成祖在位时迁都(北 京)。 4.明朝的统治者废(丞相),设(内阁),强化(皇权)。明朝前期政 局稳定,国力强盛。 5.(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江南)市镇尤其繁荣,反映市 民(工商)阶层生活的文化异常活跃。 6.统一女真各部的首领(努尔哈赤),他建立起(八旗)制度,脱离明
族的耶律阿保机,(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蒙古)族的铁木真,
(满)族的努尔哈赤等。
26.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宗喀巴),(明)朝人。 27.裤子靴字旗袍都是(少数)民族。
第六课练习题
1.随着大一统的秦王朝的出现,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逐渐 建立。 2.(皇帝)是古代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 3.周代的君主自诩是上天的儿子承受天意,管理国家,故称(天子)。 4.(皇帝)是历代君主最高尊崇的专称,认为自己的功业“德兼三皇”“功 包五帝”的是(秦始皇)。 5.皇帝的印,以玉为质,故称(玉玺)是皇权的凭证和象征。 6.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告示称为(昭)。 7.天下之事取决于(皇帝),皇帝的个人(品德)对国家的兴衰至关重 要。 8.“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出自(唐太 宗)之口。 9.皇位不仅是(终身)的,而且是(世袭)的,皇位的选择大多不是择 优遴选,而是采取(嫡长子继承)制。 10.历史上典型的昏庸误国之君有北宋的(徽宗)古典文学名著《水浒 传》的素材就在他统治期间。 11.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监督百官设置(锦衣卫)作为军事特务机构,由 (皇帝)直接指挥。 12.后来明朝皇帝先后设置了(东厂),(西厂)这两个机构都由宦官 统领。 13.清朝时期,为打击反清思想,推行文化恐怖,大兴(文字狱)。 13.清代文字狱主要集中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 (乾隆)统治时期最盛。 14.清代文字狱(数量)多、(规模)大、(株连立夏王朝。 2.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起商朝的是(汤),商朝又叫(殷)朝。 3.商朝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汉字的前 身。 4.商王(盘庚)在位时迁都,商王(纣)是有名的暴君。 5.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是(夏商周)时期。 6.青铜文明的特点有:使用范围广、(数量大)、(种类多)、(水平 高)、(地位重要)。 7.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8.周代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9.周王自称(天子)。他通过(礼)来规范贵族的身份等级,(礼)的 严格执行,是周政权的巩固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