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岳村镇总体规划(2006-2020)(调整)说明书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规划编制背景 (1)1.2 上轮总体规划回顾和评述 (1)1.3 规划存在问题 (1)1.4 结论 (1)1.5 规划目的 (2)1.6 规划原则 (2)1.7 规划依据 (2)1.8 规划指导思想 (2)1.9 规划范围 (2)1.10 规划期限 (2)第二章概况 (3)2.1 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3)2.2 自然条件及资源 (3)2.3 土地利用 (3)2.4 基础设施 (3)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4)3.1 区位条件 (4)3.2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4)3.3 经济发展战略 (4)3.4 镇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6)3.5 村镇体系规划 (6)3.6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8)3.7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9)3.8 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1)3.9 煤矿沉陷区的规划 (11)3.10 镇域综合防灾规划 (11)第四章镇区总体规划 (12)4.1 镇区概况 (12)4.2 镇区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12)4.3 规划原则 (12)4.4 镇区规划区的界定 (12)4.5 城镇性质 (13)4.6 镇区建设用地评价和镇区发展方向的选择 (13)4.7 镇区人口预测与用地规模预测 (13)4.8 镇区用地布局 (13)4.9 镇区建设时序 (15)4.10 镇区专业工程规划 (15)4.11 环境保护规划 (20)4.12 近期建设规划 (20)4.13 镇区远景规划设想 (22)4.14 城市“三线”导控规划 (22)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23)5.1 城镇的发展目标 (23)5.2 完善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体制 (23)5.3 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23)5.4 加强公众参与,加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3)第一章绪论1.1 规划编制背景2006年初,为进一步推动岳村镇城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岳村镇政府委托河南阳光城镇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岳村镇总体规划,并于2006年批准实施。
自06总规编制完成,至今已有4年。
4年间,岳村镇社会经济均有较大发展,城镇建设速度日益加快,岳村镇城镇发展的已出现明显变化。
为适应岳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指导下一步的详细规划,有序的推进城镇建设和发展,亟需对06总规进行修编。
1.2 上轮总体规划回顾和评述1.2.1 规划要点1.2.1.1 镇域部分(1)镇域体系结构岳村镇村镇体系分为中心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
其中尹村、苇园、司家门为中心村,其他自然村以行政村为地域单元,经行政整合后作为基层村,规划镇域基层村16个,人口规模800-1500人。
卢沟、马沟、园林村纳入镇区规划。
(2)战略目标力争生产总值年递增18%,生产总值超过12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0%;农业总产值年递增15%;财政收入年递增2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
至2020年,在稳固农业的同时,建立完备的村镇体系和市场体系,强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采矿业和矿产资源加工业,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3)空间经济发展与镇域经济分区以镇区为中心的中部加工贸易区;以苇园为中心的东部农林发展区;以尹村为中心的西部建材、农牧业发展区;沿密杞公路发展工业集聚区。
(4)镇域人口规模2010年镇域总人口控制在4.0万人;2020年镇域总人口控制在4.2万人。
1.2.1.2 镇区部分(1)镇区性质以耐火材料加工、副食品生产和商贸服务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带动型城镇。
镇域行政、经济、文化、信息服务中心。
郑州市副食品生产和耐材、建材加工基地。
(2)镇区规划规模人口规模2010年岳村镇人口应达到9260人(含常住和流动人口);2020年岳村镇人口应达到16391人(含常住和流动人口)。
用地规模2013年岳村镇镇区建设用地面积应达到0.44平方公里。
2020年岳村镇镇区建设用地面积应达到2.03平方公里。
(3)镇区布局结构镇区总体布局模式为集中布局模式,功能分区根据镇区主要的道路进行合理的分割,建设形成“一心、两带、四片区”的布局结构。
一心:镇区西部镇政府周边为镇区行政、文化服务中心。
两带:由高压走廊形成的景观带和防护林带。
四片区:西部行政商业片区、北部居住片区、中部文体居住片区,东南产业片区。
(4)镇区空间拓展方向空间拓展方向为向北发展,适度向东发展。
(5)镇区道路体系镇区以现状路网为基础呈方格状布置,部分道路进行整治改道,道路分为干道、支路两级。
镇区道路系统呈“两横两纵一环”框架。
1.3 规划存在问题规划性质回避了煤炭开采业是岳村镇主导产业之一的不争事实,也忽视了岳村镇作为全镇居住生活、公共服务中心和人口集聚中心的不争事实。
这两个关系岳村镇建设发展的关键定位未予明确,将会对岳村镇的发展产生误导。
岳村镇镇区发展现状规模和06总规中近期所确定的规模存在大量差距。
经建设实践证实,近期建设规模过大,超出岳村镇实际建设能力。
需重新调整近期建设用地的区域和范围。
岳村镇区内部建设发展受坡地、沟壑、沉陷区、高压线和316省道阻拦等方面层层阻扰,发展条件很不利。
镇区外部,向北要跨越316省道,且北方发展余地很小,不适合城镇建设;向东有不易整治搬迁的村落、沟壑和采掘区。
空间发展方向的规划,因受实际条件限制,未能如愿,需重新评估。
空间功能中心”一心“严重偏西南,空间功能失衡。
06总规中镇区中心偏西南,服务半径过大,有效服务覆盖率降低,不利于居民使用;中心南部即为冲沟,中心向南、向西发展受限,影响镇区未来整体拓展,成为镇区发展不利因素;“两带”的设定,没有考虑冲沟坡地的地形特征,缺乏操作性。
道路网采用方格网状,严重偏离本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而且对现有地形地貌产生较多破坏性改造。
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和选址与实际发展状况存有较大偏差。
道路断面设计,未考虑地形起伏情况的独特性。
06年后,人口流动和迁并模式发生了变化,并未按原有方式继续进行,由此带来区域功能联动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原有的规划已不适应于岳村镇区的新发展。
1.4 结论06总规中的近期建设周期已经结束,实际建设发展未能按原有规划进行。
必须重新审视06规划所确定的2010年之后的规划。
906总规所确定的规划方案本身存在众多问题,对规划实施的指导作用正在逐渐丧失。
政策环境、建设发展理念已经发生较大变化,06总规需要调整规划,以适应这种变化,并对未来做出有效指导。
1.5 规划目的为适应岳村镇城镇发展新情况,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合理利用土地,优化城乡结构,转移农村人口,完善城镇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城镇化水平,指导下层次规划,有序推进城镇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1.6 规划原则1.6.1 充分注重实施可操作性06总规调整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该规划的实施操作性不强,此次调整,优先要保证该原则切实得到遵守。
1.6.2 充分把握和发扬地方特色06总规是一个没有充分把握和发扬地方特色的规划。
规划调整应为打造岳村镇独特的区域识别性和区域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1.6.3 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岳村镇并非平原城镇,沟壑、坡地和煤矿沉降区,既是镇区建设的挑战,也可演变为镇区建设的自然优势。
规划调整要利用好这种自然优势,而不是对其进行强力侵扰和改造。
1.6.4 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相比于其他平原城镇,岳村镇建设用地更为紧张。
在土地利用方式、利用原则上,应更为注重土地利用效率,合理选择土地用途,合理规划用地方案,见缝插针。
1.7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建设部《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5)《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2006)《新密市总体规划(2006-2020)》《岳村镇总体规划(2006-2010)》《岳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岳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其他相关资料1.8 规划指导思想1.8.1 重点调整土地利用规划06总体规划的根本问题表现在土地利用布局和方式方面,所以,此次规划调整重点针对06总规中的土地利用规划。
1.8.2 重新梳理区域联动关系06总规确定的村镇迁并方案,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发展需要。
梳理镇区周边区域联动的新关系和新力量,理情镇区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外部动力,是规划调整要处理的关键问题。
1.8.3 兼顾其他专向规划的调整由于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导致其他专项规划必须进行相应调整。
对专项规划调整的关键问题,应进行详细说明,并作为专项工程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的指导依据。
1.9 规划范围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为岳村镇行政辖区,总面积66km2。
镇区规划控制范围,根据人口发展和布局的需要,以人均建设用地120 m2以内框定镇区建设总用地,远期规划用地总面积控制在1.84km2范围内。
除此之外,安排一定的发展备用地和生态绿地或防护绿地。
本规划中采用的现状数据除特别注明外,均为2009年底的统计数据。
1.10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
近期规划期限为2010--2013年;远期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
第二章概况2.1 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2.1.1 地理位置岳村镇位于新密市东部10公里处,距省会郑州市仅25公里。
岳村镇隶属于新密市,地处东经113°35ˊ——113°42ˊ,北纬34°37ˊ——34°41ˊ,北接白寨镇,东临曲梁乡,南与刘寨镇相连,西与袁庄乡接壤。
2.1.2 历史沿革岳村镇解放后隶属于观音堂公社,1953年从观音堂公社分离出来成立岳村公社,1983年改为岳村乡,1996年撤乡建镇,实现了岳村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1.3 行政区划与人口岳村镇目前已形成了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镇区、22个行政村、210个村民组在内的三级村镇体系。
全镇总面积66 km2,可耕地46000亩,共有人口3.9万人,9600多户,其中绝大部分为汉民,回民约有400多人,主要分布在园林、杨岗两个村。
岳村镇2009年末总人口为39727人。
2.2 自然条件及资源2.2.1 气候条件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严寒,多西北风和东北风,夏季炎热,多东南风和南风,气候干燥,四季分明,季风转换明显,最低气温零下16—17℃,年降水量约700毫米,平均日照2235个小时,霜期为每年的10月中旬左右,平均无霜期221天,降雨多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份,平常以干旱天气为主。
2.2.2 地形地貌岳村镇属浅山丘陵地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