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诱思探究”实践体会

“诱思探究”实践体会

诱思探究”实践体会
【摘要】从注入式到被动式再到主动式,就是我们教改的方向。

讲个相关的故事、看几幅相关的图片、读些相关的材料、有条件者参观些文物古迹,让他们听、看、读、感受,创设一种当时当地某事发生时的情境, 然后激发他们自己思考,为什么那时那刻历史会那样发展?此事对历史有何影响?把学生引向“能力”目标, 历史是个大熔炉,熔化千古,做为师长,就应把握方向,知道该让学生提炼什么。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探究更无止境【关键词】注入式;被动式;主动式; 教改;创设情境; 诱思探究
张教授的现场理论报告比他那本《诱思探究》指导作用大得多,我们边听边记,领会的地方很多,但最能让人意会的还是临走留下的那幅图示:(学习水平示意图)
从注入式到被动式再到主动式,就是我们教改的
方向。

我认为这是张老师的“专利”所在,画龙点睛之
笔! 于是我试着让学生讨论,结果“热热闹闹” 一场空,原因是学生手头缺少素材,不知拿啥讨论,于是我再研究,好不容易从笔记中找到一处(仅一处)关于历史学科的,诱思探究式如下,再结合其它普遍性的理论,就开始了我的教学探究:
历史人物
现象
过程历史规律?鲆允肺?镜指导现实
以人为镜培养品德
观察 .............. 思维.................
迁移
知识 .............. 能力.................
品德
对照自己多年教学经难把所给学生讲的东西,归类如下(对应关系)
知识能力品德
故事背景、原因认识历史过程意义、影响启迪文字
材料历史阶段特征经验、教训
书籍、典籍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爱国主义教育图片辩
证唯物主义人生观文物、古迹评价标准价值观
古今中外?^ ?史知识历史学科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ABC
我们使用的教材对A部分的插入少得可怜,B部分又很现成,不用学生动脑思考,C部分又有阶级斗争等“左”的烙印,不跟时候时代步伐。

如果照本宣科,那就得死记硬背,结果是不符合高考和素质教育,还会把一门活生生的社会科学教成“背景、过程、结果、影响” 一种模式,专家称之为让学生喝茶叶渣,无味无益,囫囵吞枣,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浓茶呢? 我认为教师的主导就在于给学生提供素材,比如讲个相关的故事、看几幅相关的图片、读些相关的材料、有条件者参观些文物古迹,让他们听、看、读、感受, 创设一种当时当地某事发生时的情境,然后激发他们自己思考,为什么那时那刻历史会那样发展?此事对历史有何影响?把学生引向“能力”目标,自己从A归纳感受到别灌输给他,水到渠成后再稍加点拨,通过此事学习,你有什么认识,受到什么教育?做到读史使人明智实现C级目标。

教材还是那本教材,内容还是那点内容,就看你如
何处理,如何活化了。

想做到以诱达思,怎样“诱”还需动脑筋,到目前为止,我“抛砖”成功的地方有:
1、讨论评价拿破仑;
2、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用于
生产的四大表现;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5、新文化运动中人物形象从其“酷” 说起;6、二战前的绥靖政策“: 英法美――德日――奥、波、捷等一一苏”的关系比喻为“甲一一狗一一几块肉――乙”的关系,做一个动作,甲拿肉喂狗,让狗咬乙, 绥靖纵容一览无余;7、许多事件用倒叙的方式引出先讲经过,问为什么会发生此事,引出背景,学生思考总结, 再分析结果;8、俾斯交的外交故事与德意志的统一;9、背投“一战爆发”与大战的性质、后果、关系;10、苏俄、苏联、独联体历史以伟人带事:用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作为主线分析历史过程及因果关系,效果良好。

11、利用地图, 让学生“看图说话” ,如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看完后不同用细说,他自己就会概括了;12、利用板书安排, 合并同类项,摆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归纳历史规律;13、抛开课本定论,自己想一些结论,如美国《宅地法》,俄1861 改革赎买份地等一对比,在向农业资本主义过渡时,美国农民交10 美元手续费连种5年以上就可得64 公顷土地!俄国农民花高价才能买到二等地一块,问:现在两国农民的差距大不?大。

结论:起点不同!14、给出当时某国国情,让学生自己订政策等,活化历史,很受学生欢迎。

类似还可把研究引向当今社会的
热点和焦点问题,让学生研究其历史由来,如中东战争,阿以冲突,印巴矛盾,二战后日德反省不同等都有其历史原因,这些都需老师的引和导,总之,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就是素材的提供者(那只鸡蛋,那些电线、灯泡、开头的提供者)。

历史是个大熔炉,熔化千古,你想提炼什么,只管从中提取!“四人帮”时,江青把历代女英雄豪杰故事汇编成小人书,我就看得着迷,长大后才反过味来,她另有目的!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重评诸葛亮治蜀的论文铺天盖地等。

家庭联产承包后考历史土地政策,国企改革时,考工业、企业,入世前后考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社会生活丰富了,考古代衣着面料,所吃何物等,“神五” 上天,那从古至今人类飞天梦就应掌握。

历史不为政治服务,但为现实服务不是没道理,做为师长, 就应把握方向,知道该让学生提炼什么。

对“诱思探究”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我个人觉得在内容上已初步入门,但形式上还放不开,比如,我们只能从多媒体、背投上让学生看些素材,还不敢把他们放到图书馆,自由查资料,还不敢放手让他们搞真正的社会调研,还缺乏多种形式的集体交流,考试题及答案还缺乏开放性,所教学生过多,对每位学生的关心不够,有时懒起来,又想偷工减料,一步到位,不去以诱达思,而去给他
们现成的桃子吃。

原来我总认为“学无止境,教无止境” ,现在还得加上“探究更无止境”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