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景物描写对抒发感情、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悟本文的风景美,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赏析法和点拨法。

学法:
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提高能力。

【教学类型】
新授课、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品味语言,体味文中的自然之美——景物描写。

三、品美景(ppt)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中景美重点体现在哪里?
2、小组合作,体会文中景物描写。

3、交流时可以这样说:“我觉得……很美,它是……描写的,写出了(或表现了)……”
4、预设问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萍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
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浓黑的起
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
了。

但我们却还以为船慢。


渲染了去看社戏时愉悦的气氛,烘托了迅哥去看戏时的
喜悦和急切心情。

视觉:豆麦“碧绿”、远山“淡黑”,月色朦胧在水气里,
依稀的赵庄,几点火;
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听觉: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远处的"歌
吹"。

感觉: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
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
里。

比喻。

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
脊”。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此处的自然环境描写似真似幻,美妙无比; 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引出下文返回途中伙伴们“偷豆”吃这一小插曲)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从视觉和听觉写我对赵庄的依恋之情)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侧面描写突出船快带有童话色彩, 烘托出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愉快场景。

“朦胧”和“皎洁”用得好,好在它们写出了月光的色彩美。

“清香”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豆麦和水草的气味美。

“潺潺”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水声美。

“宛转”、“悠扬”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笛声美。

“起伏”、“踊跃”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连山的动态美。

“蹿”、“喝采”用得好,好在它们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
船行的轻快美。

“自失”、“弥散”用得好,好在它们表现了“我”的陶
醉之情。

“回望”用得好,好在它表现了“我”的依依不舍之情。

四、归纳小结。

1、左右都是碧绿的豆田,河流,淡黑的起伏的远山,朦胧在水气里的月色,水面前“仙山楼阁”般的戏台,“大白鱼”似的航船,无不给人以生命的鲜活,给人以美好的向往。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修辞方法,融情入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现出“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现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传神。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是本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2、补充其它环境描写的作用
a、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b、推动情节发展
c、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最后一课》)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了作品的时代背景
d、展示人物性格或某形象的特点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鸟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最后一课》
烘托出小弗朗士当时轻松、愉快的心情,也体现出小弗朗士的天真幼稚、无忧无虑、贪玩、不懂事的性格特征。

e、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
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本句通过对春天里千树争春、百花竞放的情景生动、传神地描写,来流露出作者对春花(春)的喜爱之情。

景中含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f、深化文章主题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作者借描写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勃,赞美生命的顽强美好,表
现对生命的永恒的感悟。

这里的景物描写不但照应了上文,升华了情感,而且深化了主题。

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时具有几种表达作用。

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一、联系语境,分析景物特点二、抓关键词,领会作者写作意图
五、根据以上学到的方法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从书中第四本美好记忆中的《水乡的日子》、《月迹》,来体会文中的景物描写
1、快速阅读
3、小组合作研究
3、展示交流
六、布置作业:
学习描写景物结合当地的民风写一个片段,用上景物描写,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风俗。

例如:踏青、清明祭祖、放风筝等等
【板书设计】
社戏
多角度描写
美修辞渲染烘托
遣词造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