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教案课程名称:流体力学授课时间2013 年 3 月日重 庆 能 源 职 业 学 院 教 案教学内容第四章 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主要内容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两种流态实际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N -S 方程) 因次分析方法、相似原理 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第一节 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分类一、基本概念1、 湿周:管子断面上流体与固体壁接触的边界周长。
以 χ 表示。
单位:米2、水力半径:断面面积和湿周之比。
χAR =单位:米例: 圆管:442dd d R ==ππ正方:442a a a R == 圆环流: 明渠流:()()()4422d D d D d DR -=+-=ππ42212aa aR ==3、绝对粗糙度:壁面上粗糙突起的高度。
4、平均粗糙度:壁面上粗糙颗粒的平均高度或突起高度的平均值。
以Δ表示。
5、相对粗糙度:Δ/D (D——管径)。
二、阻力产生的原因1、外因:(a)管子的几何形状与几何尺寸。
面积:A1=a2 A2=a2 A3=3a2/4湿周:a41=χa52=χa43=χ水力半径:R1=0.25a > R2=0.2a > R3=0.1875a实验结论:阻力1 < 阻力2 < 阻力3水力半径R,与阻力成反比。
R↑,阻力↓(b)管壁的粗糙度。
Δ↑,阻力↑(c)管长。
与h f 成正比。
L↑,阻力↑2、内因:流体在流动中永远存在质点的摩擦和撞击现象,流体质点由于相互摩擦所表现出的粘性,以及质点撞击引起速度变化所表现出的惯性,才是流动阻力产生的根本原因。
沿程阻力:粘性造成的摩擦阻力和惯性造成的能量消耗。
局部阻力:液流中流速重新分布,旋涡中粘性力做功和质点碰撞产生动量交换。
三、阻力的分类1、沿程阻力与沿程水头损失(1)沿程阻力:沿着管路直管段所产生的阻力(管路直径不变,计算公式不变)(2)沿程水头损失:克服沿程阻力所消耗的能量∑h f=h f1+ h f2+ h f32、局部阻力与局部阻力损失(1)局部阻力:液流流经局部装置时所产生的阻力。
(2)局部水头损失:∑h j=h j1+ h j2+ h j33、总水头损失:h w=∑h f+∑h j第二节两种流态及转化标准一、流动状态——流态转化演示实验:雷诺实验结果:(a)速度小时,色液直线前进,质点做直线运动——层流(b)速度较大时,色液颤动,质点做曲线运动——过渡区(c)速度大时,色液不连续,向四周紊乱扩散,质点做无规则运动——紊流(湍流)由此得出以下三个概念:层流、紊流、过渡状态(1). 层流:流体质点平行向前推进,各层之间无掺混。
主要以粘性力为主,表现为质点的摩擦和变形。
为第一种流动状态。
(2). 过渡状态:层流、紊流之间有短暂的过渡状态。
为第二种流动状态。
(3). 紊流:单个流体质点无规则的运动,不断掺混、碰撞,整体以平均速度向前推进。
主要以惯性力为主,表现为质点的撞击和混掺,为第三种流动状态。
二、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实验方法:在实验管路A、B两点装测压管测压降,用实测流量求流速。
()γ21p p h f -=A Q V VA Q =⇒=实验数据处理:把实验点描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回归方程式:Vm K h f lg lg lg +=(1). 层流时,45,1==θm(2). 紊流时,m =1.75~2,θ=60°(3). 实验还证明,不能用临界速度作为判别流态的标准,因为由层流到紊流变化时的V cup 和由紊流到层流转化时的V cdown 不同,且有V cup > V cdown(4). 流动介质变化时,V c 也不同,由此得出,V c 不能作为判别流态的标准。
三、判别流动状态的标准 Re1、 雷诺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与下列因素有关,流体密度ρ,粘性系数μ,平均流速V ,管径D ,即 流动现象=f (ρ,μ,V ,D ) 利用π定理可得:流动现象=f ( ρVD/μ )=f (Re ) 即流动现象只与雷诺数Re 有关。
对于圆管,雷诺数 νμρVdVd ==ReV ——管内流速切向应力τ=0 τ≠0变形不变形变形微小六面体表面受力个数法向力6个切向力0个法向力6个切向力12个二、Navier-Stokes方程式——粘性不可压缩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1、方程推导:(1)取研究对象:微元体从运动着的流体中取出一块微小的长方体ABCDEFGH边长:dx,dy,dz质量力:ρdxdydz设长方体:中心点压强:p;粘性应力:τ(2)受力分析A、质量力单位质量流体所受的质量力在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分量为:X,Y,Z.B、表面力:表面力有两部分。
①由压强形成的压力,单位质量流体所受的压力在三个坐标方向的分量分别zpypxp∂∂-∂∂-∂∂-ρρρ1;1;1②流体的粘滞力而引起的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此粘滞力在每个面上有三个分量。
则得2)主要内容:流速分布流量计算公式切应力分布规律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一、流速分布由实际不可压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求出。
Navier—Stokes方程:dtduzuyuxuxpX xxxx=⎪⎪⎭⎫⎝⎛∂∂+∂∂+∂∂+∂∂-2222221νρdtduzuyuxuypY yyyy=⎪⎪⎭⎫⎝⎛∂∂+∂∂+∂∂+∂∂-2222221νρdtduzuyuxuzpZ zzzz=⎪⎪⎭⎫⎝⎛∂∂+∂∂+∂∂+∂∂-2222221νρ以下根据圆管层流的运动特点对N-S方程进行简化(1). 液流沿水平等径管运动:u x=u,u y=u z=0 (2). 水平运动且为稳定流:X=Y=0,Z=-g(3). C=ρ:=∂∂+∂∂+∂∂zuyuxuzyx=∂∂xux,22=∂∂xux(4). 对于稳定流动=∂∂tux=∂∂tuy结论:有效断面上,切应力随 r 成线性关系。
六、水头损失对于水平等径管γph f ∆=又 l pD V μ322∆= 232D lV p γμγ=∆ 则V g V D L D D lV ph f 22323222⋅⋅⋅==∆=ρμγμγ 结论:层流状态,水头损失与速度呈线性关系。
所以g V D L g V D L h f 22Re 6422λ== ——达西公式 其中Re 64=λ为层流沿程水力摩阻系数。
说明:结论与管路的放置位置无关。
第六节 紊流理论分析一、紊流的产生由于粘性的存在,限制了流体质点的扰动,从而在一定雷诺数限度内能维持层流状态。
1. 粘滞性对漩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惯性力(升力)使涡体脱离本层,粘滞力阻止涡体运动。
因此,当Re 较小时,粘滞力起主要作用,涡体不能发展运动(上移);当Re 很大时,粘性力起次要作用,惯性力占主导地位,漩涡随时间的进程而增强,发展成为紊流。
2. 两层流体有速度差别亦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3.在剪切流动中,横向压力梯度的存在导致漩涡的产生。
二、紊流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1.紊流的特征——紊流的随机性紊流状况下,流体质点运动非常紊乱,其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随时改变。
表现为各点速度和压力的脉动现象——紊流的随机性。
2.紊流流动的基本性质(1). 紊流能量的输运性。
紊流动量输运表现为紊流的粘性;紊流内能输运表现为紊流的热传导。
(2). 紊流流动的耗散性(能量损失)。
它有两项,平均粘性耗散项;脉动耗散项。
(3). 紊流流动的有旋性。
紊流流场中的输运是通过漩涡来传递的。
从理论上讲,没有旋涡就不能维持紊流。
3、研究方法——统计平均方法虽然在某一瞬时,紊流运动仍然服从N—S方程,但由于紊流的随机性,求解N-S方程是困难的。
实验证明,虽然紊流具有随机性,但是,在条件相同时,进行无数次实验,其运动参数的算术平均值还是趋于一致,即,虽然个别的实验结果无规律性,但大量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所以,只有大量实验的统计平均才能给出具有决定性的结果。
因此,统计方法在紊流问题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紊流理论中,有三种统计平均方法:时均法,体均法,统计平均法(1)时均法——在紊流流场中某一固定点上,于不同时刻测量该处的速度。
图中两条曲线为两次实验结果,由图,每次实验的速度变化都极不规则,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的平均却是相同的。
●定义:()()dtt zyxuTut Ttt⎰+=0,,,1()ut——随机速度用时均法算出的平均值T ——理论上应为无穷大时段()t z yxu,,,——随机速度(真实速度)●时均法的适用范围:只能用来描述对时均值而言的定常流动。
●应用时均法的条件:()ut与t0及T(只要足够长)无关,即()ut不再是时间的函数——稳定紊流。
(2). 体均法湍流的随机性不仅表现在时间上,在空间分布上也具有随机性。
若在管流轴线L 段上同时测量各点轴向速度分布。
在不同时刻可以测到不同的速度分布,但在L 内求速度的平均值,则任意两次试验的平均值相同。
●一维体均法的定义:⎰+=Lx x d t u L u x 00),(1)(ξξu x )(——沿x 轴向L 段上的平均速度L ——足够长的距离),(t u ξ——在相同条件下,任一次实验的速度分布适用范围:积分与x 0、L 无关 空间体均法定义:ςηξςηξd d d t u V u V V i i ⎰⎰⎰=),,,(1)(i u V )( ——(x ,y ,z)点处的体均值V ——包含某空间点(x ,y ,z )在内的足够大的体积),,,(t u i ςηξ——在相同条件下,任一次实验的速度分布适用范围:均匀的紊流流场。
(3). 统计平均法因为时均法适用于定常流场,体均法适用于均匀流场,而对于一般不定常非均匀流场只有采用统计平均法。
将重复多次的试验结果作算术平均。
()()t z y x u Nt z y x u N K K iN p i ,,,1lim,,,1)()(∑=∞→=()t z y x u p i ,,,)(——用概率平均法算得的平均值N ——重复次数()t z y x u K i ,,,)(——第k 次实验的流场分布函数三、脉动值与平均值的性质由于脉动而产生的附加法向应力:222,,zyxuuu'''ρρρ由于脉动而产生的切向应力:xzzyyxuuuuuu''''''ρρρ,,统称为:雷诺应力四、紊流切应力与附加切应力1、附加切应力——雷诺应力,产生的原因流体质点混杂,产生动量交换和能量消耗,从而引起附加阻力。
2、简单平行流动附加切应力Ox 轴取在物面上,时均流速为xu则有:()0,===zyxxuuyuu现在考虑面y=y i上的雷诺应力异号附yxyxuuuu''''-=,,ρτ()⎪⎪⎭⎫⎝⎛''⇒=⋅⋅'+⋅⋅'异号据质量守恒,yxyxuubuau,11ρ3、紊流中总的摩擦应力τ对于简单平行流动(如水平圆管),总的摩擦应力应等于粘性摩擦应力与附加切应力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