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级演讲大师

世界级演讲大师

世界级演讲大师
2004年1月,一则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惊醒了中国制造业界。

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海尔位居第95位。

此前,从来没有一个中国本土品牌进入世界100品牌排行榜。

当大部分企业还在为世界级品牌代工的时候,一个世界级品牌的诞生无疑有着极佳的旗舰作用。

很多世界观察家断言:海尔获此殊誉,可以说正式拉开了中国制造商冲击世界级品牌的序幕——这条新闻世界5000家媒体做了报道, 中国温总理, 4位政治局常委, 20多位部长都向海尔发去贺信, 温总理前几天刚刚视察了海尔!
世界企业实验室的统计表明,中国的制造业已占世界的第四位。

包括能源、化工、建材、纺织、家电、电子等十几个行业的百余种产品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

与以上数据极不相称的是,世界100个著名品牌中,美国、日本、德国的占了2/3,中国的知名品牌却近乎空白。

今年海尔实现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知名品牌中零的突破。

据统计,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已经进入中国,中国大陆共有39万家外资企业安营扎寨。

残酷的市场竞争根本不会允许中国企业随随便便就成长为世界级品牌。

世界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定位无一不是廉价的组装车间和销售大卖常所以,没有人会将一个世界级品牌拱手送给中国,但如果不抓紧时间成长为世界级品牌,我们可能连给世界做加工
车间的机会也会被剥夺。

实际上,我们应该越来越感觉到来自南亚次大陆的压力。

印度已经连续7年以仅低于中国的速度发展。

与中国不一样的是,英语教育背景和数百万计的技术工程师已经使印度开始迈入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医药等领域。

华尔街日报评论认为,中国的制造企业也在收购一些国外企业,但许多收购只是“延伸了它们作为世界工厂的角色”。

我个人坚决反对把中国变成“世界工厂”的角色, 中国应该成为世界级制造基地! 世界级制造应该由世界级管理、世界级技术、世界级物流、世界级设计和世界级品牌来支撑! 其中, 最主要的是世界级品牌! 美国曾经搞过一次最佳大学院系调查,结果大部分人把最好的大学地理系投给了哈佛大学,而实际上哈佛大学并没有地理系。

这就是世界级品牌的魅力。

应该说,从现在开始的5-10年内,是中国制造业树立自己的世界级品牌的绝佳机会。

《世界商业评论》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中国的发展不出大的意外,到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世界10%以上, 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名,到2020年,经济总量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出口也开始占到世界10%以上份额。

同样一件衣服,在中国加工费用是1美元,贴上世界品
牌就卖到100美元,国际化品牌让其价值增长100倍。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世界名牌占全球品牌不到万分之一, 产品却占了全球市场的40%以上,销售额更占全球的50%左右。

在中国,我们却明显感到了世界级品牌的短缺。

造成这一被动局面的两个原因是: 产业战略和企业战略的失误! 我个人认为产业政策的负面作用往往大于正面作用。

世界范围内的产业政策成功的不多,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日本。

日本的通产省长期负责制订产业战略,指导了日本经济20世纪60~80年代的长期增长,但由于过分强调产业政策,使得日本过于突出中央集权而市场化不太发达,导致了最近十几年日本经济停滞不前。

而我国过去的产业政策基本上是失败的。

经济成长, 靠的不是产业政策,而是产业制度,它是一种经济环境, 让外资、国企、民企在同等条件下竞争!以机械行业为例,1998年撤消机械部, 组建国家机械局, 2003年起, 管理机械的政府部门便被彻底取消。

然而, 中国的机械制造业的规模和效益不但没有下降, 反而快速上升!
应当注意到,一味强调吸引外资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我认为外资正和地方政府进行一种合作。

利用政府所掌控的垄断权来分享垄断利益,这也是外资为什么不愿与拥有更高效率的民营企业合作的原因。

外资决不会泛泛地支持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他们是一群逐利的商人。

在很多情况下,
他们更愿支持政府企业,即使政府企业毫无经济效率,他们也支持,因为这样可以得到垄断利益。

同时,许多地方政府也愿意和外资合作。

中国很多地区始终以吸引外资数量来衡量官员业绩。

而且政府与外资合谋可以有寻租的机会,并且十分安全。

现在一个项目招标,竞标者有外资、国资和民营资本,那么政府通常首先考虑外资,这是心照不宣的事实。

我们有些地区号称把世界500强拉来投资,可明眼人会清楚地发现搬来的只是500强的生产车间而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就企业战略而言, 目前机械行业最忽视的是品牌战略。

世界产业的分工和价值链的分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过去谁有土地和资源谁赚钱, 现在越接近最终客户这一端产生的价值越大。

然而, 让我们尴尬的是,靠近客户的大多是跨国公司和外国品牌,无论是汽车还是电梯, 中国的公司只是在为外资公司做零配件加工或OEM,处在价值分配很薄的一环,人家吃肉我们啃骨头! 因此树立品牌意识已经是迫在眉睫! 这次入选世界企业实验室(WEL)2004年《世界机械500强》排行榜的43家中国企业大部分是汽车制造商, 然而拥有自主的、世界级的汽车品牌一个也没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