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4单元)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万、百万、千万和亿,认识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教学重点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教学难点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教具学具多媒体知识要点及达成目标教学策略二次修正策略依据一、情境创设,提出学习目标。
(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题目叫《青年的财富》,想听吗? (生):想师:故事中也有数学信息哦,看谁的耳朵灵! 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天,在他无意中遇到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老人见他愁容满面,于是问到:“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不开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年轻人说。
老人由衷地说:“穷?你很富有啊!” 年轻人问道:“富有?我怎么不知道?这从何说起?” 假如去掉你一一只手,给你10000元,你愿意吗?”老人问道。
“不愿意,”年轻人肯定地回答。
“给你100万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人,你愿意吗?” (师:小朋友们,你说年轻人愿意吗?)“不愿意”!“用1000万来换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吗?”“当然不!” “这就对了。
你已经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微笑着说。
年轻人恍然大悟。
亲爱的同学,如果现在用1亿元换走你的爸爸妈妈,你们愿意吗?(生):不愿意。
师:是啊!看来我们的生命和父母是多么的珍贵啊,用再多的钱也是换不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师:故事讲完了,你听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80、1000、100万、1000万、1亿等(师适当表扬:真是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你听得真仔细!……)师:100万、1亿、1000万等都是大数(板书:大数)这样的数你还听到或是看到过吗?(预设)学生举例。
生1:中国的人口有13亿多、师:对,你了解得真多!生2:房价和车价等师:是的,你很会选择信息、师:看来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今天就来学习有关大数的知识、(揭示课题:认识大数)(二)想一想:你们想知道什么有关大数的数学知识?(提出学习目标)1、计数单位的认识,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学习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3、掌握数位顺序表二、交流互动,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自学例1、做一做。
2、学习小组互相帮助、质疑问难。
(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引导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帮助、相互探讨)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1)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A :个、、百、千、万是计数单位,万、百万、千万、亿也是计数单位。
B :我们知道了每相仿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因为个一是、个是一百、个百是一千、个千是一万、个万是万、个万是百万、个百万是千万、个千万是一亿) C: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D :一个数还可以分成个级、万级、亿级。
E :我们认识了数位顺序表。
F :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冲突。
A :你是怎么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师:大家已经知道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象你们在教室里有座位,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要买票买个座位(如果不安排座位会怎样?)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是它们的数位。
B ;从数位顺序表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知识?C;为什么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一样?(4)学生自由提问质疑、激发冲突。
三、检测学习成效。
(一)判断题(用手势表示)1、从右边起,第九位是千万位。
()2、万、万、百万、千万是计数单位。
()3、万里有10个千。
()(二)填空:(独立完成,再校对)1、千万位的右边一位是(),左边一位是()。
2、10个万是(),1亿里有10个()。
3、是一个()位数,最高位在()位,9在()位上,表示();2在()位上,表示()。
四、拓展知识外延1、猜数(创设情境:前几天,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它的价钱是下面几个数中的一个,信息:是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上数字是9它的万位上的数字是5它的千位上数字比百位上数字多2。
你能根据给出的信息猜出它的价钱吗?先独立完成,再同桌商量商量,说说你的想法,比一比,谁猜得准!(反馈)2、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大数有了一些了解,在以后地学习中,我们会了解更多的有关大数的知识。
那时,老师相信同学们不但会读大数、还能写,相信小朋友们在数的王国里能更加自由驰骋!你们会读下面各数吗?457645760780078000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3、预习亿以内数的读法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板书设计大数的认识25 0 0 0……万千百个位位位位位→数位……万千百个→计数单位教学反思《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
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
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
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
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
课题角的度量课时安排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叙述角的有关概念,认识角的表示;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发展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中,鼓励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逐步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会表示角的各种变式图形。
教具学具多媒体知识要点及达成目标教学策略二次修正策略依据一、导入。
可以让学生观察剪刀、时钟等物品,并让他们总结一下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并由此引出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角。
同时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角的形象。
(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感受到角的形象,为下面引出角的概念作好铺垫。
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这也是课改的需要与必然。
)二、展开。
1、角的定义前几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和讨论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和性质,今天就来研究另一种图形角要求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与理解,举出几个生活中给我们角的形象的物体,并画出它们。
(由生活中的具体的物体抽象出角的图形)足球中的临门一角;视角; 结合以上三个图形指出角是由顶点与两边组成的,引导学生思考:角的两边是什么图形?他们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给角下一个定义? 角的定义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公共端点叫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角的两边。
角的定义2: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想一想:一个18的角用放大镜放大5倍后的度数为___________2、角的表示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AOB(顶点写在中间)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O(用顶点表示,该顶点处只有一个角) 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α(用小弧圈在图中表示)用数字表示:∠1(用小弧圈在图中表示)练习:图中有几个角( )附:目前我们所研究的角是指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角3、角的分类 (1)特殊的角: 用一副三角板可画出哪些角(不大于180):直接画:30、45、60、90;间接画:15、75、105、120、135、150、165、180 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直线,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再次重合,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2)小于180角可以分成:锐角、直角、钝角4、角的度量(角度制DEG)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1=601=60〃1=3600〃附:角的度量还有弧度制(RAD)、我国的密位制(把圆周6000等分,每一密位的弧所对的圆心角是一密位的角)二进制、八进制、进制、二进制、六进制、二四进制、六进制问题: 上节课,我们学了射线、直线、线段的表示方法,那么如何来表示一个角呢? (让同学们回顾上节课如何表示线段、射线、直线,并通过比较得出如何表示角。
)板书: 表示一:∠AOB;表示二:∠O;表示三:∠1、∠ (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进而得到如何来表示一个角,让学生在回顾、比较的过程中,不但温习了以前的知识,而且在以前的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
)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测量角的单位是“度”,那么怎样的角才是1度的角?如果一个角的度数不是整数,那么如何来表示这个角的度数? 板书:把圆周分成360份,每一份是1度记作1,1圆周:360; 把1度分成60份,每一份是1分记作1′,1:60′; 把1分分成60份,每一份是1秒记作1″,1′:60″。
(通过现实生活中任一角度未必是整数提出问题,并让学生通过思考平时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分析出如何解决上面的问题。
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逐步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例题。
例1 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 (2)写出以B为顶点的角; (3)图中共有几个角?分别把它们表示出来。
解:(1)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是:∠A、∠C。
(2)以B为顶点的角是:∠ABC、∠ABD、∠DBC。
(3)图中共有7个角,它们是:∠A、∠ABD、∠ABC、∠DBC、∠ADB、∠CDB、∠C。
(进一步掌握角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表示方法比较合适,同时,让学生在解决第(3)题的时候,掌握有序的思维方法。
)例2 把1815′化成用度表示的角。
解:先把15′化成度,即15′=( )=0、25, 所以1815′=18、25。
同时,让学生思考1815′与18、15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