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玻璃杯 . 观看学生手指的变化情况 . 这些实验现象都可以 提高学困生动手能力 。 转化学 困生学习物理的对策 。 4 . 3 传授教 学方法优化教 学模式 , 帮助学 困生学会 克服
困 难
趣. 学习中就有一种渴望感 的探索精神。 学困生在这样的 精神激励下所学的知识 . 常常是理解最深刻的 。 而且掌握
进 行实 验 :
科学思维是指科学活动中的思维 . 它 既有逻辑思维 的特征 , 又有非逻辑因素的创造性思维特征 。 教师通过课 堂教学启迪学生.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可 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学 生思考。 例如 , 弹力教学中弹力有无和弹力方 向的判断是 难点。教师可以通过 以下 的问题串 。 让学 生展开科学思
可 以采 用 实验 探 究 的 方 法 . 让 学生 在 动 手 实 践 中获取 知 识, 提 高 实践 能力 。 引 导发 现 : 形 变 越大 弹 力 也越 大 , 形变 消 失 弹力 也 随
学生在学会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物理
思想 。例如 ,通过图像法的学习让学生学会 图像处理思 想. 通过单摆实验让学生学会变量控制的思想 , 通过观察 手的压力使玻璃瓶发生形变让 学生学会放大法 的思 想
( 1 ) 将弹簧一端挂在水平放置的铁架 台上 , 用刻度尺
测 量它 自然 下垂 时 的长度£ :
( 2 ) 将一个勾码挂在弹簧的另一端 , 用刻度尺测量此 时弹簧的长度 , 计算 出弹簧伸长量£ h 并记录下来 ;
( 3 ) 同样 的方法 测 量 将2 个, 3 个。 4 个, 5 个 同样 的勾 码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是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
热点问题也是教育 的难题。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在全球化 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所需要的品格 、适应个人和 社会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 1 ] 。 为了与各学科更 紧密地联系 . 中国学者提 出了“ 学科 核心素养” 的概念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在面对各种各样 的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物理学科观 念以及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 分析物理情境、 提 出物理 问题 和解决问题过程 中表现 出来 的综合 品质 作为一名物理 教师。 必须坚持以德树人 . 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 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 、 科学思维 、 实验探究 、 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_ 1 ] 。它的培养可以从
挂在弹簧的另一端时弹簧的长度 . 分别计算出弹簧伸长
( 下 转 第4 1 页)
维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 弹力吗?如果有弹
第1 3 卷总第 7 7 期
中 学 理 科 园 地
教学探讨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够有效集 中学习者的学
习兴趣 , 是推 动物理学习活动发展最 强大的动力 。 有 兴
3 引导 实 验探 究
热 点问题也是教 育的难题。面对新 时代 的这 一教育难题 , 物 理教 师应立足 于课 堂教 学 , 采用 围绕学科主干知识建 构物理
思想观念 、 启发科 学思维 、 引导 实验探 究等策 略来培养 学生
的物理 学科核 心素养 , 助力学 生的健康成长 。 关键词 : 物理教学 ; 核心 素养 ; 培养策略
第1 3 卷总第 7 7 期
中 学 理 科 园 地
教学探讨
物理 学科核 心素养 的培养策 略
福建 教育学院 林艳钦

要: 如何培 养学 生的核 心素养 既是 当前基础教 育改革 的
力. 弹力方向和施力物体形变方向有什么关系?弹力方 向 和受力物体形变方向有什么关系?弹力与施力物体和受 力物体形变恢复方 向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又如 , 在学习人 造地球卫星进入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时.教师可 以提 出 这样 的问题 . 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上所受的重力 。 万有引 力, 向心力之间有何关系?在问题驱动下学生积极思考 ,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过科学的逻辑推理论证获取答案。 此外 , 在 习题课教学过程中 。 教师也可以根据题 目所 给的条件 . 根据学生的学情 。 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分析 和全方位思维 。 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启发 科 学思 维
之消失 。 那么对弹簧而言 , 弹簧形变产生的弹力与弹簧伸 长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 : 弹簧形变 产生 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
长 量可 能成 正 比。
制定计划 : 在弹簧受力范围内。 测量弹簧在若 干相同 勾码作用下的伸长量 。通过图像法判断弹簧受力大小和 弹簧伸长量二者之间的关系。
等。
教师应围绕物理主干知识 。 以主干知识为依托 。 在物 理知识的教学过程 中建构物理观念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养。例如 , 通过物理核心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 让学生 明白宇宙是 由物质构成的物质观念 :宇宙 中的一切物质 都在运动的运动观念 :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观念 ; 能量守 恒观念。通过课堂教学能用这些观念解释 自然现象和解 决实际问题。
以下几 个 方 面展开 : 1 建 构物 理思 想观 念
实 验在 物 理教 学 中所起 的作 用举 进行实验探究 . 从而解决问
题。 而 发现 问题 往往 比解 决 问题 更重 要 。 发现 问题 的能 力
是 当前大多数学生身上所缺少的能力之一。学生在提出 问题之后 。 经过进一步的思考和同伴交流 , 依据已有 的知 识和经验形成猜想并作出合理的假设 有 了猜想就有 了 实验的 目的 . 再依据 目的设计实验方案 , 制定实验探究的 计划 。 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信息处理 获得实验结论 。同伴之间通过合作 、 交流和反思, 对获得 的结论做出相应的解释 。 因此 , 引导实验探究可以增强学 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 . 在学习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时 . 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