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类文本常见手法鉴赏技巧例说

文学类文本常见手法鉴赏技巧例说

文学类文本常见手法鉴赏技巧例说
——2010全国高考题例解析
洛阳第四十六中学祁幸辉
从近年来各地文学类文本阅读,尤其2010年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手法类考查,一贯是文学作品阅读鉴赏中的重要考点与学生解题的难点之一。

因此,熟练掌握高考常涉及几类手法的鉴赏技巧、答题要领和操作规范,是考场上抓有效分的关键。

现选取该年度全国高考试卷中具代表性的题例浅做解析,望借以抛砖引玉。

一、主要修辞手法类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

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题例——2010浙江《静流》第4题“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特点?”答案: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

艺术效果:①生动形象,突显某方面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③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

鉴赏技巧:引出原句,分析本体、喻体及二者的相似点;指出所突出特征,综述其好处。

【拟人】
把人以外的物当人来写,将物人格化,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

题例——2010《寒冷的高纬度》第1题“概括说明文章第2自然段中,作者故乡植物的生命具有哪些特点?描写这些植物时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以“疯狂地生长着”“憔悴”“脆弱”“从容”“有朝气”等表述生命的词语把这些植物人格化;表现出它们生命短暂、生命力顽强的特点。

艺术效果:①突出事物特征;②赋予无生命事物以生命,赋予无情感事物以感情,使语言形象化,显得生动活泼;③便于抒情,激发想象,加强感染力。

鉴赏技巧:引出原句,分析所突出特征,说明拟人的好处。

二、结构方法类
【承上启下】
层次段落间起过渡作用的词语或句子,多在文章中间位置。

题例——2010山东《骆驼祥子》第四章节选,第2题“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结构上,承上启下。

承接上段对刘四爷的概括叙述,引出下文虎妞这一人物形象。

②内容上,突出刘四爷的“虎气”,使这一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具体可感。

艺术效果:①承上启下,使内容连贯,文脉畅通②使结构严密,衔接自然。

鉴赏技巧:承了上面什么内容,启了下面什么内容;内容上的作用要往段意或中心上靠拢。

【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直接显示中心,“一开始就走向目的地”。

题例——2010全国Ⅱ《大河家》第1题“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答案: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主题。

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奠定文章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③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艺术效果:①强调突出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②总领全文,总起下文;③行文不枝不蔓,
干脆利索。

鉴赏技巧:说明开头情况,指出全文中心,分析其好处。

【铺垫】
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相比于伏笔,它则是“显性”的。

题例——2010浙江,《静流》第1题“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答案: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是为下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作铺垫。

艺术效果:①引而不发、自然合理;②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鉴赏技巧:结合具体内容说明铺垫的情形,分析作者用意,略写其好处或效果。

三、表达方式类
【白描】
以勾勒特点、不设喻、少修饰为特征的描写方法。

题例——2010安徽《芒种》第2题“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答案:特点是,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用是,侧面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艺术效果:①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②语言简洁洗练,真切自然,毫无做作之嫌。

鉴赏技巧:引述白描文句,说明事物特征,分析白描的好处。

【衬托】见下表现手法类
四、表现手法类
【衬托】
用次要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有正衬、反衬。

题例——2010江苏《溜索》,第2题“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侧面表现怒江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反衬出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

艺术效果:①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②表意委婉,含义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

鉴赏技巧:找出衬托双方,揭示衬托用意,说明衬托效用。

【对比】
将相反的事物或事物相反方面进行比较的表现手法。

题例——2010江西《饮一口汨罗》,第3题“‘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答案:寓意①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②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

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

艺术效果:①反衬正方,突出其鲜明特征,凸现主旨;②表现作者的好恶褒贬;③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

鉴赏技巧:找出对比双方,揭示对比用意,说明对比效用。

五、常见艺术特征类
【抑扬结合】
有意压低或抬高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题例——2010福建《春风》第2题: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请简析。

答案: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手法,表现对北国春风的情感态度,增强文篇曲折之美。

写起初怀念江南的春天是为了“抑”,即突出北国春天的缺点,后来“有了别样的体会”,对北国
春风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怀念北国的春风”,
艺术效果:①巧作抑扬,造成“落差”,使人、物特征更鲜明突出,形象更丰满;②能鲜明地表情达意,增加文章波澜曲折之美,增强可读性。

鉴赏技巧:说明抑扬结合情形,分析作者用意,略说写法好处。

参考资料:
《曲一线科学备考2011版高考语文》
《高考调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