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诚实信用原则

论诚实信用原则

论诚实信用原则摘要: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规则,在民法中被誉为。

帝王条款。

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保障市场经济安全、有序及高效运行的重要法律原则,是发展市场经济、限制不正当竞争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民法诚实信用原则市场经济引言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诚信问题即是其中的一方面。

假冒伪劣充斥在市场的角角落落,企业赖帐行为比比皆是,腐败案件层出不穷,信用缺失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不再是危言耸听。

尤其是现在社会各界呼吁重塑诚信意识,重建诚信社会,充分表现了人们对诚信的渴望。

诚实信用是中华民族向来褒扬的美德。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

民以诚而立。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并把。

信。

作为与。

仁、义、礼、智。

并列的儒家道德的基本范畴。

从古人对诚信的尊崇到现在诚信意识的暂时缺位,也使研究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也已经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并且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与诚实信用原则相关的法律规则还很不完善,发生的大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控制和预防,诚信问题日益凸显,这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是极不适应的。

进一步加强诚实信用原则研究,完善诚信原则的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为此,本文就如何在我国法制建设中进一步确立诚实信用原则进行探讨。

一、解读诚实信用原则(一)诚信原则的概念、涵义和法律地位1、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关于诚实信用原则,古今中外的法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诚实信用在拉丁文中BonaFideS,法文中是BonneFoi,英文中是GoodFaiht,直译都是。

善意。

诚。

、。

信。

合用最早见诸德文TreuundGlaube(忠诚和相信),日文中的表达为。

信义诚实。

在汉语中,指称诚实信用原则的词语是从德文直接翻译过来的。

德国法理学大师施坦姆勒(Satmmler)认为,诚实信用一语,在法律意义上,与衡平、正义、正当、善良风俗等,为同一概念。

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对法律上的。

诚信。

一词做了详尽的阐释,即:是或怀有善意,诚实地,公开地,和忠实地;没有欺骗或欺诈;真实地;实际地;没有假装或伪装;清白无辜地;持信任和信赖态度;没有注意到欺诈,等等。

真正的,实际的,真实的和不假装的。

而善意,是一种没有专门意思和成文定义的不可触摸的抽象的优良品质,与其他事物相伴随,它包括诚实的信念、不存恶意、没有骗取或追求不合理好处的目的。

在普通用法中,这一词语一般用来描述目的诚实和不欺诈的内心状态,概言之,即忠实于自己的义务或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颁布之前,法学界对诚实信用原则的研究很少,各种民法教科书、学术著作中也很少提到这个概念。

民法通则颁布以后,这方面的情况有所改变。

但对于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和判断标准,法学家们仍然是众说纷纭,有的主张以。

善意。

为判断标准,有的主张以。

公平。

为判断标准,还有人主张应以诚实和信用本身为标准。

我认为,无论是就形式而言还是就内容而言,诚实信用原则都区别于道德层面的诚实信用和其他相关的伦理道德要求。

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洛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从形式上看,诚实信用原则是一条强制性的法律原则,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当事人如果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就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从内容上看,诚实信用原则要求人们善意真诚、守信不欺,讲求公开合理。

2、诚实信用原则的涵义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有人认为,诚信原则虽然外延不确定,但是具有强制力,是用来指导当事人正确地进行民事活动,并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以填补法律空白的一般条款;有人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合为一体,既具有法律的调节功能,也具有道德的调节功能,法律条文弹性极大,法院可以从此条文中获得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以排除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直接调整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有人认为,诚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应当以善意的心理状态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一权利,履行民事义务,不仅要实现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还要维系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

即,诚信原则谋求的是民事活动中当事人之间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利益的平衡,并通过人们以诚实的心理善意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和法官公正而且具有创造性的司法,来维护三方利益平衡的实现;有人认为,诚实信用原则仅仅是对民事活动参加者不进行任何欺诈,咯守信用的要求。

以上各种说法,各有侧重,也都有一定的道理。

综合起来看,我认为,就民事主体而言,这一原则具有三层涵义:一是不欺骗对方当事人。

诚实信用,顾名思义,就是以诚待人,取信于人。

这就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中,应进行民事行为信息的充分披露,以谋求各方利益的均衡实现。

二是行为上要表里如一。

语言和内心一致是诚,语言和行为一致是信。

所谓诚实信用,其本意就是要求按照市场制度互惠行事,它要求民事主体在缔约时诚实而不欺诈,在缔约后守信用并自觉履行,行为自始至终符合双方的约定和自己的承诺。

三是在法无明文规定时,民事主体的行为要出于善意。

所谓善意,主要是指进行民事活动的主体,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不仅应当对对方的利益、第三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给予必要的考虑和保护,而且应当通过正当的途径与方式去实现正当的目的。

由于法律不可能穷尽实际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形,这就要求民事活动中的任何一方,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必须本着善意进行民事活动,任何恶意的即以损害对方或社会利益为代价获得己方利益的民事行为都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违反了这一原则,尽管不违反任何法律条款和合同,但是,法官仍可裁定恶意方败诉,以求达到个体公正。

3、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地位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

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进行民事活动的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不管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都应符合。

善意。

的要求,即对于对方的利益、第三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应当给予充分的考虑和适当的保护,通过正当的途径与方式去实现正当的目的。

当然,对。

正当。

的掌握,可由法院根据当事人双方的具体情况、通常的交易习惯、社会道德允许的范围、法律和契约的具体规定等来确定。

因此,诚信原则作为现代民法对一切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求,已经成为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贯穿到民法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基本规则体系。

诚实信用原则是所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原则,也是市场经济下必须遵守的法律原则。

由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宗旨是为了维护建立在一定道德基础上的社会秩序,要求人们在进行社会活动时必须具备诚实、善意的内在状态,诚实信用因而成为任何一个正常的法治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以其高度的概括性、开放性和包容性,补救法律法规可能出现的漏洞,不仅是当事人的行为准则,具有衡平利益的功能,而且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以实现社会正义,因而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有关的国际条约和惯例以及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中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诚实信用原则也相应地从民法域扩展到不同的法律领域,而不论公法和私法,不分实体法和程序法,成为一项涵盖公、私法的世界性的法律原则。

4、诚信原则的功能诚实信用原本是存在于商品交易中的一种道德规范,立法者在必要的法律中将其上升为法律原则以后,它就兼具了倡导与强制两种属性:一方面它要求、鼓励和提倡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讲求诚实、信用和善意;另一方面,它又给予当事人的民事活动以强制性的约束,直接对当事人所作行为的后果产生影响,因此,诚实信用原则既是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必须考虑的一条重要原则,又是当事人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的准则,也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依据之一。

诚实信用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a、行为准则的功能。

即指导当事人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的功能。

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目的,是谋求社会各方利益的平衡。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社会活动主体主观上必须具有诚实、守信、善意的心理状况,在从事社会经济活动中,不仅应当忠于事实真相,不得欺骗他人,损人利己,而且应当依照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不得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以此实现当事人之间外部利益关系上的平衡,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发展。

正是由于诚实信用原则坚持要求社会活动主体在主观上必须以诚实、守信、善意的心理状态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从而为社会活动主体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基本的行为模式与标准。

这就使得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诚实信用原则具有了法律规范的属性,具有了法律的强制性效力,任何人都不得以相互之间的协议或其他方式加以排除和规避。

b、审判准则的功能。

即诚实信用原则具有的为法官审理案件提供价值判断标准的功能。

法条有限,人事无限。

当出现某种纠纷而法律又未作规定时,法官不能以此为借口而拒绝裁判,这就有必把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种价值判断,以及时、公平地解决纠纷。

诚实信用原则是一种概括的、抽象的,并具有某种弹性或不确定性的法律规范,它的作用不限于指导当事人正确地进行民事活动,在完善立法机制、承认司法活动的能动性方面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立法者考虑到法律不能包容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不得不以。

不确定规定。

或。

弹性规定。

的方式把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交给了执法者,使立法方式从追求法律的确定性而牺牲个别正义到容忍法律的灵活性而追求个别正义的转变,而诚信原则也借此机会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普遍的适用性。

c、演进法律的功能。

诚实信用原则是一种具有解释或补充法律、合同及其他法律行为的功能的法律规范,因而该原则也常常被称为。

解释法。

或。

补充法。

这主要是由于诚实信用原则的确定,本身就是以维护社会活动主体合法的预期利益为出发点的。

在实践中一方面,由于要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规范时预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因而法律规范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另一方面,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或实施其他法律行为时,也很难以其所使用的文字词句将其真实意思表达得十分清楚和明确无误。

这些情况都不可避免地要求赋予执法者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在适用法律方面,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执法者能够依据诚信、公平的观念正确解释法律、适用法律,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同时也要求执法者应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考虑各种因素,从而判明是非,确定责任。

d、解释合同的功能。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能因其所使用的文义词句不当,未能浮其真实意思表达清楚;或者因为懂得的法律知识少,没有完全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关系,使合同难以正确履行,从而发生纠纷。

这种情况下,法院或仲裁机关应依据诚实信用原则,综合考虑合同的性质和目的、合同签约地的习惯等,探求出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以正确、合理地解释合同,确定各方当事人的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