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安全行为与应急知识培训
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
坍 塌
预防措施
模板支撑架必须经过设计计算,要严
格按照规定作业!
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
窒息中毒
预防措施
● 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 对工作现场做充分了解 ● 完善的施工方案
● 加强教育培训
● 做好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 ● 严格执行受限空间安全作业票制度
● 做好隔绝,置换并分析合格,落实
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
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
1.2化学品的危害 1.2.1化学品的燃爆危害 ● 化学品的燃烧与爆炸危险性 *燃烧三要素 点火源、可燃物、助燃物 *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 △燃烧过程 △爆炸(浓度)极限 常用的如下: 氢气:4.0%~75% 一氧化碳:12.5%~74.2% 异丙醇:2%~12.7% 甲醇:5.5%~44% 甲苯-二异氰酸酯:0.9%~9.5% 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危险性越大。
事故 结束
组织 调查 事故 原因
三、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
事故报告与应急响应原则
边报警, 边扑救;
先救人, 后救物;
听指挥, 莫惊慌;
先控制, 后灭火;
防中毒, 防窒息;
Part .04
事故应急处理
四、事故应急处理
火灾紧急避险措施 1.发生火灾时要迅速判断火势的来源,朝与火势趋向相反的方向逃生。要善于利 用身边各种有利于逃生的环境和物品。 2.不要留恋财物,尽快逃出火场。千万记住:逃离火场后不要再返回。 3.逃生过程中,尽可能关闭你经过的所有门,以减慢火焰和浓烟蔓延的速度。千 万不要钻入阁楼、厨房和卫生间内,更不要进电梯。 4.烟雾弥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压低身子,以免吸入浓烟或有毒气 体。爬行时要将手、肘、膝盖紧靠地面,并沿着墙壁边缘逃生,以免逃错方向。 5.必须经过火焰区时,要先弄湿衣服,或用湿棉被、毛毯裹住头和身体,迅速通 过,防止身上着火。
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
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
致突变 某些化学品可引起接触者基因发生改变而对遗传造成影响,导致后代发生不希 望出现的变化。一些实验结果表明80%-85%的致癌化学物质对后代有影响。 尘肺 尘肺是由于在肺的换气区域发生了小尘粒的沉积以及肺组织对这些沉积物的反 应。一般很难在早期发现肺的变化,当X射线检查发现这些变化的时候病情已经较 重了。尘肺病患者肺的换气功能下降,在紧张活动时将发生呼吸短促症状,这种作 用是不可逆的,能引起尘肺病的物质有石英晶体、石棉、滑石粉、煤粉和铍。
进入设备容器八个必须
1、必须申请、办证,并得到批准。
2、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3、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4、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5、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6、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7、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
8、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
毒物泄漏现场逃生
●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 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 受程度的风险。
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 危险源辨识 即确认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如下图) ● 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环)的不安全 状态和管理上缺陷。 容器内作业 有害气体 气溶胶形式 呼吸道吸入 中毒窒息
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
机械伤害
预防措施
● 机械工、信号工持证上岗 ● 不乱动不懂的设备 ●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搅拌机清理要断电, ● 锁好闸箱,专人看管严禁违章指挥
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
火灾爆炸
预防措施
● 消防设施配备齐全
● 定期检修、检测各种消防设施 ● 不在现场吸烟 ● 油漆、稀料安全存放 ● 正确使用灭火器材进行扑救 ● 严重火灾打119报警
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
● 引起刺激 一般受刺激的部位为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引起皮炎 (干燥、粗糙、疼痛)
引起眼部炎症 (疼痛、流泪等)
呼吸道刺激 (鼻咽痛感、咳嗽)
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
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
●过敏 接触某些化学品可引起过敏,开始接触时可能不会出现过敏症状,然而长 时间的暴露会引起身体的反应。即便是接触低浓度化学物质也会产生过敏反 应,皮肤和呼吸系统可能会受到过敏反应的影响。
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
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
全身中毒 全身中毒是指化学物质引起的对一个或多个系统产生有害影响并扩展到全身的 现象,这种作用不局限于身体的某一点或某一区域。 肝脏作用是净化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并在排泄前将它们转化成无害的和水溶性的 物质。然而反复接触一些物质是对肝脏有害的,引起病变(肝硬化)和降低肝脏的 功能,例如溶剂酒精、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氯仿等,也可能被误认为病毒性肝炎, 因为这些化学物质引起肝损伤的症状(黄皮肤、黄眼睛)类似于病毒性肝炎。
四、事故应急处理
火灾紧急避险措施
6.万一身上着火,千万不要乱跑,应该就地打滚扑压身上的火苗。如果近旁有水源, 可用水浇或者跳入水中。如同伴身上着火,可用衣、被等物覆盖灭火,或用水灭火。 7.楼梯被烟火封堵时,不要盲目跳楼,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设施自救。 8.逃生路线被火封锁,没有其他逃生条件时,应立即退回室内,关上门窗,用毛巾 塞紧门缝,把毛毯、棉被等浸湿后罩在门上,并不断往上浇水降温,防止外面的 火焰及烟气侵入。有条件的可打开水龙头,把水浇在地面上降温,同时发出求救信号。 9.在公共场所遇到火灾,应立即把衣服、毛巾等打湿 向最近的安全门(安全通道)方向有秩序地撤离。 捂住口鼻,听从指挥,压低身体,
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
防止爆炸基本方法
1、控制可燃性物质,防止可燃气体、蒸汽和可燃粉尘和空气构成爆炸性混合物。 2、消除着火源 3、隔绝空气,去掉助燃物质如空气、氯气、氯酸钾、高锰酸钾等。 4、装设安全阀、防爆板。 5、加强通风、除尘。 6、定期进行检查试压、测厚及探伤检查、无损检测。
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
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险源(点)辨识依据(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
● 有发生爆炸、火灾、灼烫危险场所及物质; ● 有坠落、倒塌、落物、崩块、飞溅伤人及被绊倒危险的场所及物质; ● 有触电伤害危险的线路、设备和场所;
● 有发生窒息、中毒危险的场所及物质;
● 有被机具绞、挤、撞、夹等危险的场所; ● 有其它容易致人受伤的场所及物质
引起职业性哮喘 (咳嗽、呼吸困难等)
引起皮炎 (皮疹或水疱)
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
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
缺氧(窒息) 窒息涉及到对身体组织氧化作用的干扰。这种症状分为两种:单纯窒息和化学窒息。 单纯窒息 这种情况是由于周围氧气被惰性气体所代替,如氮气、二氧化碳、乙烷、氢气 或氦气,而使氧气量不足以维持生命的继续。一般情况下,空气中含氧21%,如 果空气中氧浓度降到17%以下,机体组织的供氧不足,就会引起头晕、恶心,调 节功能紊乱等症状。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具有限制性空间的工作场所,缺氧严重 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当发生毒物泄漏事故时,应立即向上风向撤离,尽快找到安全避难场所。
撤离时应注意:
做好防护。用湿毛巾、湿口罩等保护呼吸道,用雨衣、手套等保护皮肤, 用开口透明塑料袋等保护眼睛。
Part .03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
三、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
事故报告与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流程
事故 发生
报警 请求 救援
启动 应急 预案
● 不乱动安全设施
● 防护设施损坏要及时维修!
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
物体打击
预防措施
● 做好安全防护 ● 正确佩戴安全帽 ● 走安全通道 ● 避免在危险地带停留 ● 服从安全管理 ● 高空重物安全堆放 ● 避免交叉作业 ● 要专人监护人
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
触电
预防措施
● 不乱动通电设备 ● 不用湿手触摸开关和电线 ● 电器移动要切断电源 ● 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 电器出现问题,应立即通知上级,不要 擅自修理
员工安全行为与 应急知识培训
目 录
COMPANY
0 1
0 2 0 3 0 4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 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 事故报告与应急响应 事故应急处理
0 5
现场应急救护
Part .01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
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安全术语
● 安全: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即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如何准确、完整的辨识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一定包含着识别危险源对象和确定危险源通过什么方式、途 径、条件,造成哪些人的伤害。危险源对象有两种:根源,即能量物质或载体; 状态,即约束能量物质或载体意外释放能量措施的缺陷。 例如: 一带电导线可以视为根源危险源,而带电导线外部的绝缘层破损可视为状态危 险源。无论是根源或状态,都要针对组织的具体工作场所或工作活动识别其存在,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其特性。 实际的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可通过确定系统中存在的能量物质或载体识别根源 危险源对象;通过确定约束能量物质或载体意外释放能量措施的缺陷,识别状态 危险源的存在。但无论如何不能缺少对危险源对象的特性确定,即识别的危险源 对象通过什么方式、途径、条件,造成哪些人的伤害。
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
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
● 火灾与爆炸的破坏作用 *火灾 损失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 *爆炸 △ 瞬间完成直接的破坏作用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造成火灾 △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二、常见事故类型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