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话
6.牙倒
A
A.晚上 B.笑掉牙 C.酸倒牙 D.没牙 7.撒西 D
A.死了 B.拉稀 C.掼东西 D.什么 8.牙牙 B
A.牙齿 B.爷爷 C.鸭子 C.拎不清 10.拆空 D
A.拆违 B.拆白党 C.坐吃山空 D.吃得空
婶娘——叔母 娘舅——舅父 舅姆——舅母 丈人——岳父
丈姆娘——岳母 男人家——男人 女人家——女人 小伢儿——小孩子 男伢儿——男孩子 女伢儿——女孩子 烧饭师父——厨师
茅坑——厕所 天井——院子 扶梯——楼梯 抽斗——抽屉 戏文——戏剧 造话——假话 高头——上头 下底——下头 好看——美 难看——丑 不乖——顽皮 吃力——累 发靥——可笑、好笑、有趣 难为情——害臊 滥滥湿——很湿 冰冰瀴 ——很凉 墨墨黑——漆黑 慢慢叫——慢慢地 好好叫——好好地
任宇欣
历来受外来方言的影响:杭州方言属吴语区
太湖片方言。由于杭州话历来受外来方言的影响, 与同片诸方言相比较,显得有许多特点。 外来影响最大的要数宋朝迁都临安。据李心 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从建炎元年(1127 年)到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30年间,进入杭州 的北方居民已超过当地人口。当时南渡士民带来 以汴梁为主的北方“官话”,对南方本地话施加 影响。终于使杭州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起 了很大的变化,染上了浓厚的北方话色彩。
吃酒——喝酒 吃烟——抽烟 吃茶——喝茶 洗浴——洗澡 倒霉——丢脸 寻事儿——找岔 闹架儿——吵架 拎起来——提起来 困觉——睡觉 歇力——休息 耍子——玩儿 晓得——知道 弄堂——胡同 窗门——窗户 有数——懂了 记牢——记住 粘牢——粘住 特为——故意
1.格佬倌 C A.老饲养员 B.离休干部 C.这个人 D.老公 2.结个套 A A.怎么样 B.编织口袋 C.打个结 D.设个圈套 3.早干头 D A.一种发型 B.干枣样的头 C.笋干嫩头 D.早上 4.上毛子 D A.上茅房 B.头发 C.打毛的儿子 D.上一次 5.捏撮 B A.按摩 B.调皮捣蛋 C.吃螺蛳 D.揉面粉
•
清政府被推翻以后旗下营被迫解散,数量众多的旗人 子弟和随军家属便混入杭州的普通百姓之中,他们浓重的 北京“官话”,进一步使杭州话受到影响。 • 再次,对杭州话影响较多的是以绍兴话(包括萧山话) 为代表的吴方言,无怪乎杭州话学界认为杭州方言是“具 有吴方言外衣的南方官话”。实际上由于长期以来人口流 动和经济交流杭州方言受到周边吴方言地区的影响也不足 为奇。 绍兴有句谚语:“经济人断勿得杭州路”,是说 绍兴人来杭贩卖物品或经商定居的多。杭州也有一句谚语: “杭州萝卜绍兴种”,是说有很多杭州人的祖籍在绍兴地 区。绍兴人多了,绍兴话对杭州就有了影响。
• 保守估计,中国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在 120万~150万之间。我认为虽然现在还有 不少人以杭州话为母语,也有不少人会说 杭州,但是现在小伢儿又有多少会说杭州 话的,有些听都听不懂,现在我们做一个 调查,班上有多少人会说或听得懂杭州话 的。
阿爸——父亲 姆妈——母亲 爹爹——祖父 奶奶——祖母 阿哥——兄 阿弟——弟 阿姐——姐 阿妹——妹 伯伯——伯父 大姆妈——伯母 小伯伯——叔父
这些是一些人保护杭州话,使杭州话流传 下去的例子:本地乐队口水军团创作的杭 州方言歌曲正在网上和民间流传,两档杭 州方言电视节目“杭州佬”和“阿六头说 新闻”先后问世,有电视台尝试播出用杭 州话配音的电影,去年更有政协委员提案 建议保护杭州方言,而几年前杭报副刊上 开设的“杭州话托福”亦至今为人津津乐 道、有学校开设杭州话的课程让学生学习 杭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