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学内容

(3)学唱歌曲与歌曲的处理
A、了解歌曲的内容,随琴唱歌词。
B、处理歌曲歌曲的前半部分表现的是小鸟快乐、活泼的飞来了,要注意唱得轻巧、跳跃;后半部分是歌颂小鸟,要制衣厂的连贯舒展,以此尽情抒发人们对小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小结本节课
批注
教学后记:
课时教案
课题:幸福快车第1课时总序第4个教案
教学目标:1、在听赏歌曲《幸福快车》的同时,能用充满活力的舞姿随着欢快的节奏表达心中的快乐。
2、学会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并从中体会人民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难点:了解湘赣地区的音乐文化及相关背景。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音像资料、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民歌大会萃
1、听赏湖南民歌《放风筝》(媒体播放《放风筝》)
五、结束课业
批注
教学后记:
课时教案
课题:世纪之约第1课时总序第5个教案
教学目标:1、在听故事活动中,能认识、了解两位著名音乐家——美国小提琴家斯特恩和我国指挥家李德伦,体会两位老音乐家的敬业精神。
2、在听《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活动中,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激发对莫扎特音乐的兴趣。
二、复习
(一)回忆旋律
老师范唱全曲。学生找一找歌词出现了几问几答,内容是什么?
(二)歌曲风格的把握
1、欣赏张也演唱的《浏阳河》。
思考:与我们唱的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这样演唱有什么特色?
2、找出方言并朗诵,体验民歌的旋律和方言相结合的特点。
三、歌曲的艺术处理
(一)结合湘土文化、歌词特点与速度 Nhomakorabea化处理作品
(4)复听,感受音乐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听辨音乐主题一共在全曲中出现几次,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特点是:以一再反复的基本主题与若干个不同的“插断”交替出现)。
(5)介绍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
三、学唱歌曲《春天的信使》
(1)学生听赏《春天的信使》说感受。
(2)视唱歌谱要求学生把握音准与节奏(学生采用随琴模唱).
课时教案
课题:红土地的歌的(第一单元)第1课时总序第1个教案
教学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学会演唱《浏阳河》,并主动收集不同演奏(唱)形式的《浏阳河》进行听赏。
教学重点: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浏阳河》。
教学难点:学会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浏阳河》。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音像资料、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导入(欣赏《浏阳河》)
1、歌词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可以用什么演唱形式来表现?(对唱)用怎样的情绪来问?怎样的情绪来答?
2、请大家听好老师的伴奏。
1)思考:两遍的情绪是否一样?为什么?
2)音乐知识:快—慢—快
(二)、创作
1、铺垫:
1)听录音——思考:跟我们唱的相比多了些什么?
2)分辨录音中的二声部旋律:前奏中、长音处、同音重复
2、范唱,总体感觉作品的艺术性.
3、教唱新歌
4、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演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5、艺术处理
四、聆听《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
三、歌曲学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播放《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这首歌体现了什么呢?(毛委员和江西人深厚的军民之情)
1、随琴划拍默唱曲谱
2、解决难点
3、齐唱歌谱
4、歌曲表现及处理(声音的强弱、速度变化等等)
分组讨论、排练、表现。
三、课堂总结
批注
教学后记:
课时教案
课题:春之声第1课时总序第3个教案
教学目标:1、能用亲切、热情的情绪学会演唱歌曲《春天的使者》,感受小鸟活泼轻快的音乐形象,体验春天的勃勃生机。
2、能与同学合作,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歌声与微笑》,并在学唱活动中,认识、掌握下滑音符号和升音记号的意义和唱法。
教学重点: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教学难点:明白开心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CAI、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1、作品分析:《歌声与微笑》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歌曲。歌曲的语言简洁,直率恧寓意深刻,含蓄。因此,很容易使学生使主产生共鸣。
2、在听赏《春之声圆舞曲》的过程中,了解圆舞曲的特点,感受音乐形象,体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美。
教学重点:能用亲切、热情的情绪学会演唱歌曲《春天的使者》。
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于音乐情绪的把握。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钢琴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听赏《春之声圆舞曲》
(1)导入(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美景,然后教材上的一段小诗,感受春天里小鸟展翅飞翔的情景)。
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
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
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3)教师介绍为歌曲创作二声部的方法
4)思考: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5)老师同学生一起合作演唱。
2、分组练习
四、学生展示
请其他组的同学仔细欣赏,看看他们用了哪些形式和方法来表现歌曲。
五、评价小结
批注
教学后记:
课时教案
课题:红土地的歌第2课时总序第2个教案
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洞庭鱼米乡》、湖南民歌《放风筝》和江西民歌《斑鸠调》,感受“红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湘赣两地民间小调的特点,以及放风筝的传统文化。
(2)听音乐主题,感受音乐形象(让学生抓住小鸟的音乐得音乐形象,如小鸟盘旋飞翔的样子和清脆婉转的叫声)
(3)听赏全曲,感受音乐特征.
A、感受音乐的旋律美《春之声圆舞曲》并不是典型的维也纳员工舞曲体裁,它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
B、感受音乐的特征感受圆舞曲3/4节拍的节奏,音乐的速度。
(课件出示:姐妹们和她们的风筝)
2、复习歌曲《浏阳河》(老师弹琴,学生歌唱《浏阳河》)
a、全班齐唱
b、男女对唱
师:湘江边有个什么县?(湘潭县)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啊?(毛主席)
3、听赏《洞庭鱼米乡》(课件出示:伴随音乐《洞庭鱼米乡》,画面展现洞庭湖上的优美风光)
4、听赏《斑鸠调》(课件出示:音乐播放江西民歌《斑鸠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