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汽车充电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
汽车充电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
加液孔盖:孔盖上有通气孔,加装一个氧化铅过滤 器,可以加液,也可以避免水蒸气逸出,减少水的消 耗,新蓄电池在使用时应注意将通气孔打通。
(3)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蓄电池工作原理:蓄电池工作是一个充、放电过程。 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换就是通过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 中的硫酸进行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a.放电过程原理
池; M——密封式铅蓄电池; S——少维护铅蓄电池; J——胶体式铅蓄电池
20h 放 电 率 的额定容量, 单位为 A·h, 单位略去不 写
用大写的汉语拼音 字母表示:
G——高起动率; D——低温性能 好; S——塑料槽蓄 电池
蓄电池的型号
(5)蓄电池的容量
蓄电池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放电温度、放电电流和终止 电压)放出的电量称为蓄电池的容量,单位:安培小时 (的检查 ➢蓄电池充电种类
(一)蓄电池拆卸与安装
蓄电池拆卸与安装如图3.9所示。 拆装原则:装:先正后负;拆:先负后正,
1)蓄电池拆卸 拉起驻车制动器,变速器置于空挡位置,点火开关、灯 光、空调等处于关闭状态,打开发动机罩,拆卸蓄电池电 缆顺序为先负后正,拆下固定螺栓,取出蓄电池。拆卸蓄 电池时还应该注意:未读取发动机电控单元记录的故障码 之前不能拆除蓄电池连接线;不能用拆除蓄电池连接线的 方法来清除故障代码。
2)蓄电池安装 安装蓄电池时,放置蓄电池,先固定螺栓,后安装蓄电 池电缆,电缆安装顺序为先正后负。安装蓄电池还应注意: 安装前应保证蓄电池端柱表面清洁,接线牢固、可靠,严 禁敲击端柱,以防端柱松动造成电池渗酸。
(二)蓄电池使用中技术状况的检查
蓄电池使用中技术状况的检查主要有: 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查、蓄电池放电程度检查、 蓄电池端电压检查、蓄电池极柱连接状态检查、 启动性能测试等。
3)蓄电池储存
①新蓄电池存放 暂不使用的新蓄电池存放采用干储法,即腊封通气孔, 极柱涂油,内部无电解液,以单层方式摆放在架子上,场 所为通风干燥且室温在5oC~40oC。 ②使用过的蓄电池存放 储存时间不足半年的,采用湿储法,即将蓄电池充足电, 调好电解液相对密度和高度,腊封通气孔,置于室内暗处 存放。 储存时间超过半年的,采用干储法,即将蓄电池充足电, 再以20h放电率放电至单格终止电压1.75V,将电解液倒出, 加入蒸馏水浸3h,重复进行,直至倒不出酸液。最后倒出 蓄电池内蒸馏水,宁紧加液口盖,腊封通气孔,放于室内。
图3.10 密度计测量放电程度
方法二:使用高率放电计检测蓄
电池空载开路电压来检查放电程度。
早期使用的高率放电计只能检测单
格放电电池电压,这里介绍新式高
率放电计,将点火开关置于关闭状
态,按压高功率放电计测试开关并
保持5秒后放开,待测试仪上的指针
静止不动后读出读数,如图3.11所
示,此读数即为蓄电池的端电压,
额定容量——蓄电池的额定容量是用20h 放电率来 标定的。将充足电的新蓄电池在电解液温度为25℃ 条件下,以20h 放电率的放电电流连续放电至单格 平均电压到1. 75V 时,输出的电量称为蓄电池的 额定容量,表示方法为放电电流乘以放电时间,单
位:安培小时(A·h)
二. 蓄电池使用维护注意事项
1.蓄电池使用 2.蓄电池保养 3.蓄电池储存
1)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查
对于透明蓄电池,可直接目测;对于不透明蓄电池,可用玻璃管 测量,将玻璃管垂直插入蓄电池的加液孔中,直到与保护网或隔板 上缘接触为止,然后用手指堵紧管口并将管取出,电解液液面高出 隔板上端10~15mm为正常。
2)蓄电池放电程度检查
蓄电池放电程度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测量电解液密度判断 蓄电池放电程度,二是使用高率放电计检测蓄电池放电程度。
汽车用蓄电池是什么样的结构?它是如何工 作的?常见故障有哪些?如何检测、维修与更 换?
一. 起动型蓄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
(1)蓄电池的功用
蓄电池与发电机共同构成了车辆的电源系统,二者并联 向用电设备供电,保证车辆正常运行。 蓄电池的作用如下: ①发动机起动时,向起动机和点火系统供电; ②未启动发电机前,向电气设备提供电能; ③发电机不发电或发电量不足时,蓄电池向用电设备供电; ④发电机正常发电时,蓄电池储存电能; ⑤充当稳压器,当发电机转速和用电负载发生较大变化时, 可保持电路电压的相对稳定,同时吸收电路中随时出现的瞬 时高电压,以保护用电设备不被损坏,尤其是电子元件不被 击穿。
汽车电源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 理及检修方法
重、难点: 1.蓄电池、发动机、电压调节器的结构、 检修、更换。 2.充电系统故障检修方法。
汽车电源系统组成
组成:启动 用蓄电池、 交流发电机、 电压调节器、 点火开关、 充电指示灯、 易容线 。
汽车电源系统组成
图3.1 汽车充电系统组成
任务一 蓄电池基本结构、工作 原理及检修方法
5)启动性能测试
用力将高率放电计触针压紧蓄电池正、负极,保持5s, 当蓄电池端电压保持在9.6V以上,说明蓄电池性能良好。
(三)蓄电池充电种类
初充电 补充充电 预防硫化过充电 去硫化充电
1)初充电 蓄电池首次充电
指新蓄电池或修复后的蓄电池
4)蓄电池极柱连接状态检查
将电压表正表笔接到蓄电池的正极桩上,电压表负表 笔接到正极桩电缆线的线夹上,接通起动机,使起动机 带动发动机工作,这时电压表的读数不得大于0.5V,否 则说明极桩与线夹接触不良,将产生起动困难。当极桩 与线夹接触不良时,若是极桩表面氧化,应清除氧化物; 若是接触松动,应重新紧固线夹。
长时间过充电易加速极板活性物质的脱落,使极板过早损坏,因此 必须避免过充电。
(4)蓄电池的型号及类型
按照行业标准JB/ T 2599—1993 的规定,蓄电池产品型 号分为三部分,其排列形式是:“□-□□-□□”,它所表示 的含义见下表。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串联的单格电池数 蓄电池的类型
蓄电池的特征
第三部分
3)免维护蓄电池的使用维护 使用时,要保持其外部的清洁。 使用中,通过查看内装电解液密度计指示器的 颜色进行处理。 当电解液密度计指示器显示深绿色时,应进行 补充充电; 当电解液密度计指示器显示黄色时,应检查蓄 电池外壳有无破损和裂纹,电解液是否泄漏。外 壳完好的,需添加蒸馏水; 已经损坏的蓄电池应予以更换。
如果电压小于12V,则需要对蓄电池
进行维护;如电压小于11V,则需更
换蓄电池。
图3.11 高率放电计检测蓄电池空载开路电压读数
汽车电器与辅助电子系统技术及检修
3)蓄电池开路端电压检查
蓄电池开路端电压检查如图3.12 所示,拆卸蓄电池正负连接线, 使用万用表直流电压20V挡,万用 表红表笔接触蓄电池正极,黑表 笔接触蓄电池负极,测量读取数 值,当蓄电池电压不低于12V时, 蓄电池正常,当蓄电池电压低于 12V时,蓄电池需要保养充电。
放电终止标志为:单格电池电压下降到放电终 止电压值(以20h放电率放电时,此值为 1.75V);电解液相对密度下降到最小许可值, 约为1.11。
过放电对蓄电池十分有害,易使极板损坏。
b.充电过程原理
图3.7 蓄电池充电原理
b.充电原理
使用充电装置将直流电压加在蓄电池上,当这个电压高 于蓄电池电压时,电流从蓄电池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 此时,在蓄电池内部会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将电能转 换成化学能。
2)免维护蓄电池结构特点
①正极板栅架一般采用铅钙合金或低锑合金制造,而负极 板栅架均用铅钙合金制造。
②隔板大多采用超细玻璃纤维棉制作。 ③极板组多采用紧装结构,各单格极板组之间采用穿壁式 接法,露在密封式壳体外面的只有正、负极桩。 ④在壳体上部设有收集水蒸气和硫酸蒸气的集气室,待蒸 气冷却后变成液体通过通气孔重新流回电解液内。 ⑤在内部设有温度补偿式密度计,以便检查电解液密度, 了解存电情况。电解液密度正常时,密度计指示器显示绿色, 表示蓄电池电充足;密度计指示器显示深绿色,表示电解液 密度低于标准值,应进行补充充电;密度计指示器显示黄色, 表示电解液液面过低,需添加蒸馏水。
三. 免维护蓄电池 免维护蓄电池指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使
用期间不需要进行维护的蓄电池,免维护蓄电 池的工作原理与普通铅蓄电池相同。
•免维护蓄电池优点 •免维护蓄电池结构特点 •免维护蓄电池的使用维护
电量指示器的构造原理
1)免维护蓄电池优点
①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添加蒸馏水。 ②自放电少,寿命长。 ③接线柱腐蚀小。 ④耐过充电性能好。 ⑤起动性能好。
充电过程中,电流为恒流,蓄电池端电压Uf和电解液密 度ρ25℃随时间tf变化。
充电结束表现特征为:端电压和电解液密度上升到最大, 且在2h小时内不上升;电解液中剧烈冒汽泡,呈沸腾现 象。
图3.8 蓄电池充电特性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开始充电阶段(2. 0V~2. 1V),端电压迅速上升; 第二阶段是稳定上升阶段(2. 1V~2. 3V); 第三阶段是迅速上升阶段(2. 3V~2. 7V)。
蓄电池的额 定容量
蓄电池的特殊性 能
用阿拉伯数字表 示:
3——表示 3 个 单格,额定电压 6V;
6——表示 6 个 单格,额定电压
12V
用大写的汉语 拼音表示:
Q——启动用 铅蓄电池;
N——内燃 机车用蓄电池;
M——摩托 车用蓄电池
用大写的汉语拼音表示: A——干荷电铅蓄电池; H——湿荷电铅蓄电池; W——免维护铅蓄电
1)蓄电池使用
①不要连续使用起动机,两次起动之间时间间隔为15s以上,连 续3次起动不了,应该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起动。
②安装时,应固定可靠;搬运时,应轻搬轻放。 ③经常检查电解液的液面高度。 ④冬季使用应防止结冰。
2)蓄电池保养
①及时清除蓄电池表面、极柱等,保持清洁。 ②保持加液孔盖上的通气孔导通。 ③保持电解液的液面高度和密度。 ④放完电的蓄电池应在24小时内及时充电。 ⑤不使用的车辆每两个月应进行一次补充充电。 ⑥拆卸蓄电池电缆时,先拆负极,后拆正极;安装时,先装正 极,后装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