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敏感凝胶的制备与表征一.目的与要求
针对制备高分子敏感性凝胶的要求,自行选择对环境变化(如pH、温度等)可具有响应性的单体或对聚合物进行改性,并选择简单可行的聚合反应方法,独立或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反应配方,进行系列的合成。
对得到的高分子凝胶进行必要的表征,考察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性高低,找出影响响应性的主要因素。
通过综合实验的训练,掌握交联反应的方法与原理,能根据实验的要求进行正确的表征,在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为毕业论文(设计)作好准备。
二.原理
建议采用自由基聚合反应原理,详细内容参考教材《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凝胶,即三维高分子网络与溶剂组成的体系。
水凝胶是一类特殊的亲水性高分子交联网络,它在水中能极好地溶胀而不溶于水。
敏感性水凝胶能感知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光强度、电场强度及磁场强度等),并能产生相应的物理结构及化学性质的变化甚至突变的一类水凝胶,其性质决定于单体、交联剂以及聚合的工艺条件,且与溶胀条件有关。
它的突出特点是响应过程中有显著的溶胀度变化。
在众多合成凝胶中,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水凝胶是一类典型的温敏性智能物质。
1968年首次报道了PNIPA 在32℃左右存在临界相转变,这一相转变温度被称为低
临界溶解温度(Low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LCST)。
PNIPA 水凝胶结构中同时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基团,在32℃左右的温度条件下就可以发生可逆的非连续体积相转变(Volume Phase Transition,VPT)。
PNIPA水凝胶的这种特殊的溶胀性能已被用于药物的控制释放、酶反应控制等领域。
传统方法合成的PNIPA水凝胶响应速率较慢,考虑到某些特殊领域的应用,可考虑加入致孔剂,如二氧化硅颗粒、线性聚乙二醇。
经自由基聚合制备PNIPA凝胶/致孔剂复合体,对所得凝胶基体进行充分处理,使致孔剂完全溶解,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无需其它复杂的处理手段即可得到多孔PNIPA凝胶。
PNIPA水凝胶单一的温度响应性可能限制它在生物传感器、微机械等方面的应用。
可考虑引入-COOH、-NH2等易离子化的基团,使共聚凝胶同时具有温度及pH值双重敏感性。
同时可考虑加入致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单体配比不同的一系列P(NIPA-co-AA)共聚凝胶复合体,并经充分的处理,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共聚凝胶。
三.可能使用的试剂和仪器
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丙烯酸(AA);偶氮二异丁腈(AIBN;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A)
pH缓冲液:标准pH缓冲剂(4、7、9) ;二氧化硅颗粒;不同分子量的PEG;无水乙醇(EtOH);
氯化钠(NaCl);氢氟酸(HF);氮气;去离子水等。
台式水浴恒温震荡器;电热鼓风干燥箱;真空干燥箱;磁力搅拌器;冷冻干燥机;数控超声波清洗器;天平等。
四.实验建议内容
PNIPA水凝胶的制备
1. 无孔PNIPA水凝胶的制备
例:在具塞试管中,将100mg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 溶于0.4mL无水乙醇中,加入定量的交联剂BIS-A及引发剂AIBN,待固体全部溶解后,通氮气约3min将试管中氧气排尽,密封,60℃恒温水浴中反应24h,得透明凝胶,切成一定尺寸的凝胶圆片,用去离子水浸渍4d,每8h更换去离子水,充分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其他杂质,得到的无孔凝胶片待用。
2. 多孔PNIPA水凝胶的制备
例:参考无孔凝胶的配比,将NIPA 、BIS-A和 AIBN加入具塞试管中,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硅颗粒或PEG,
与反应体系混合均匀,通氮气约3min后将试管中氧气排尽,密封,60℃恒温水浴中反应24h,得凝胶复合体,切成一定尺寸的圆片,进行充分后处理,得到的多孔凝胶片,调节致孔剂的用量,可得到大孔凝胶和小孔凝胶待用。
3. 将处理好的PNIPA凝胶样品冷冻干燥至恒重,取出记录质量备用。
P(NIPA-co-AA)水凝胶的制备
1. 无孔P(NIPA-co-AA)水凝胶的制备
例:将NIPA、AA按不同摩尔比溶于1.0mL无水乙醇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交联剂BIS-A和1.5%的引发剂AIBN,固体物全部溶解后,通N2气约3min后密封,置于60℃的恒温水浴中反应24h,得透明凝胶,切成一定尺寸的凝胶圆片,在去离子水中浸渍4d,充分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其他杂质。
每8h更换去离子水,得到的样品待用。
反应如示意图所示。
2. 多孔P(NIPA-co-AA)水凝胶的制备
方法同多孔PNIPA水凝胶的制备。
3. 将处理好的P(NIPA-co-AA)凝胶样品冷冻干燥至恒重,取出记录质量备用。
建议表征内容
温敏性PNIPA水凝胶的表征
1. LCST的测定
将充分溶胀的水凝胶用锋利的不锈钢刀片切下一小块(约15mg),置于铝质坩埚中,密封制成DSC扫描样品,用DSC822e差式扫描量热仪对凝胶样品进行扫描分析,扫描范围:20℃~60℃,升温速率:2℃/min,干燥氮气氛(流率200mL/min)。
2. 不同温度下PNIPA水凝胶平衡溶胀率的测定
将处理好的水凝胶样品分别在不同温度下(24℃~45℃)保持30 min,取出,用滤纸拭干表面的水后称重。
水凝胶的平衡溶胀率(Swelling Ratio,SR)由以下公式求得:
SR = (ms-md )/md (1)
其中ms是不同温度下充分溶胀的水凝胶的质量,md是冷冻干燥后干凝胶的质量。
3. 溶胀凝胶的退胀动力学
将在室温下达到溶胀平衡的样品投入温度高于LCST(48℃)的恒温水中,每隔一定时间称重一次,直至样品质量基本不变为止。
水凝胶的保水率(Water Retention, WR)由以下公式求得:WR = (mt-md)/m∞×100% (2)
mt是时间t时水凝胶的质量,m∞为室温下达到溶胀平衡的水凝胶的质量,md含义同式1。
4. 收缩凝胶的再溶胀动力学
将在48℃恒温水中充分收缩(24h)的样品投入24℃的蒸馏水中,每隔一定时间称重一次,直至样品质量基本不变为止。
水凝胶的吸水率(Water Uptake, WU)由以下公式求得:
WU = (mt-ms)/ m∞×100% (3)
ms是48℃恒温水中充分收缩(24h)后凝胶的质量,m∞及mt含义同式2。
5. 干凝胶的再溶胀动力学
将溶胀率测试完毕的干凝胶投入24℃的蒸馏水中,每隔一定时间称重一次,直至样品质量基本不变为止。
水凝胶的吸水率(Water Uptake, WU)由以下公式求得:
WU = (mt-md)/ m∞×100% (3)
m∞及mt含义同2-2,md含义同式1。
pH快速响应P(NIPA-co-AA)水凝胶的表征
1. 中性溶胀动力学测试
将处理好的凝胶样品分别于不同pH值(2、4、7)的酸性缓冲溶液中预溶胀,达平衡态后真空干燥48h,得干凝胶;再将干凝胶于pH7中性缓冲溶液中重新溶胀,在中性条件下进行溶胀动力学测试。
不同溶胀历史的样品分别命名为pH7(2)、pH7(4)、pH7(7)。
将三种干凝胶在25℃下投入pH7的缓冲溶液中,每隔一定时间取出样品,用滤纸小心拭去凝胶表面的水并称重,再投入原缓冲溶液中,直至样品质量基本不变为止。
时间t时,水凝胶的实时溶胀率(Rt)为:
m0 为t =0时凝胶的质量,即干凝胶的质量;mt为时间t时凝胶的质量,Wt即为t时凝胶中水的质量。
水凝胶的平衡溶胀率(R∞)为:
m∞为达溶胀平衡时凝胶的质量,W∞即为达溶胀平衡时凝胶中水的质量。
2. 酸性溶胀动力学测试
处理好的凝胶样品先于pH7中性缓冲溶液中预溶胀,达平衡态后真空干燥48h,得干凝胶;再将干凝胶分别于pH2、pH4、pH7酸性缓冲溶液中重新溶胀,进行酸性溶胀动力学测试。
将干凝胶在25℃下分别投入pH2、pH4、pH7酸性缓冲溶液中,每隔一定时间取出样品,用滤纸小心拭去凝胶表面的水并称重,再投入原缓冲溶液中,直至样品质量基本不变为止。
水凝胶的实时溶胀率(Rt)和平衡溶胀率(R∞)分别按公式(4)、(5)计算。
总结
按照要求提交综合实验报告(论文)。
报告的格式参考《江南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