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必然促进儿童的发展。
()2.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3.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4.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5.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6.学生只要动起来就是自主学习。
()7.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8.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9.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素养。
()10.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11.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12.“人逢喜事精神爽”,说明了情绪对人的言行总是起积极的作用。
()13.情感伴随认识过程而产生,但它会反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成为认识过程的动力或阻力。
()14.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进程上遵循先慢后快的规律。
()15.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是辩证统一的。
()1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17.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既是意义学习,也是有指导的发展学习。
()18.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9.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20.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速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 [解析]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但儿童的发展受制于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等多个因素,不是单个因素能决定的。
2.√ [解析]略。
3.× [解析]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本题中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是不全面的,它只强调了加强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4.× [解析]心理学家把少年期(初中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这一阶段要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5.× [解析]成败的原因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都有关系,归因于能力的不足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6.× [解析]新课程反对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掌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六种学习方式。
六种学习方式特点不尽相同,学习目标侧重解决的问题不同,所要着重培养的能力也不同。
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把几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对学习方式进行选择。
7.× [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的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8.√ [解析]略。
9.√ [解析]略。
10.× [解析]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对学生、社会和学科的研究,三者交互作用,对任何单一因素的研究结果都不足以成为课程目标的唯一来源。
11.√ [解析]略。
12.× [解析]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且对人有不同的作用。
13.√ [解析]略。
14.× [解析]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进程上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
15.√ [解析]略。
16.× [解析]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评价模式。
17.√ [解析]略。
18.√ [解析]略。
19.× [解析]有效度一定有信度,但有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20.√ [解析]略。
1、目前我国正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
(√)2、我国的课程体系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不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3、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培养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
(√)5、教学就是提升学生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最终目标的。
6、2005年盐城市教育局积极引导超大规模学校,科学缩小办学规模,下移管理重心,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7、我国目前新课程的设置是: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顺应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潮流,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构建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与分科并行,供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
地方和学校可选择以综合为主的课程,也可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还可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8、健全的人脑必能产生正常的心理。
(×)9、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是思维发散性的表现。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省”就有自我观察的意思。
(×)省字是提醒我们多思考,于是出现了“反省”。
三省即是多次反省自己,在内心多次思考和追问自己的精神或者是灵魂。
11、教育培养青少年儿童的过程就是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引导学生在活动和人际关系交往中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12、“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说明家长和教师应满足儿童的一切需求,这样才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
(×)一、选择题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赫尔巴特、卢梭、洛克、杜威)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课程、课程标准、课程计划、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外部分组、内部分组、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内容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略、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认知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常规管理、目标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二.填空题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____。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________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____。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____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_______。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____和教科书。
9.学习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现实________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类是________。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
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________。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________;领导者和________。
三、判断题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7.分组教学是为了客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教育学》模拟试卷《教育学》模拟试卷(第一套)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l、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_____________。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_______、教育的生源起源说、_______、_______。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_______、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_______。
4、_______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6、1902年通过的“_______”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_______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家长会、_______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A.系统性B.制度性C.无阶级性D.等级性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