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技术秘密管理及维权诉讼实务(1)

企业技术秘密管理及维权诉讼实务(1)

企业技术秘密管理及维权诉讼实务
【根据深圳胡晋南律师在深圳专利协会专题演讲《侵犯商业秘密案件诉讼实务》归纳整理】
一、技术秘密概念
商业秘密: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自己采取措施保护;
与专利相区别:国家注册并公开,无需举证秘密性,权利性;
技术秘密构成要件:秘密性(举证重点),经济性,实用性,权利性(举证重点,通过保密措施实现);
保密措施:参见司法解释(7个方面);
内容:载体(配方、技术文件、软件代码等)
二、诉讼程序
(一)诉讼主体
1、原告:以独家被许可人身份起诉的,须准备权利人出具的不起诉文件;
2、被告(复合性):(1)获得者、披露人;(2)使用者;
(二)管辖
中级法院或最高法院批准的基层法院(如深圳市部分基层法院);
技巧:充分利用好协议管辖,签订的《保密协议》中事先约定管辖法院;
技术秘密的原点是《保密协议》。

(三)时效
一般为2年。

技巧:快到2年时,发《律师函》给侵权者,诉讼时效中断,实质上可起到延长追诉时效的作用。

(四)起诉:起诉时提交《不公开审理申请书》;
(五)证据保全:合理利用工商、公安的资源;
(六)不公开审理:在审理过程中,申请法院1、技术秘密不向被告公开;2、技术秘密不社会公开;仅签署《保密协议》后法院委托的鉴定专家可接触所述技术秘密。

(七)技术鉴定:本领域的技术专家,技术领域范围的把握。

三、证据
原告难当,十有九败,取证难。

(一)技术秘密构成
1、权属:(1)自主开发:立项、鉴定、报奖等研发档案;(2)引进:转让协议或许可协议;
2、载体
技巧:技术秘密内容及形成时间等立案时不提供,仅提交模糊证据,待到证交换时再提交;(二)保密措施
1、直接:保密协议;
2、简接:司法解释(7个方面)。

(三)接触
1、保密岗位设置及任命记录;
2、任职过程中对技术秘密资料的获取和交接记录。

(四)被告一:获得披露
1、被告辞职文件;
2、被告一在被告二处任职信息或凭证。

(五)被告二:使用
1、使用的技术秘密资料内容及载体:图纸、源代码等;
2、使用后研发出的新产品或开发的新客户;
证据焦点和链条:秘密权属—》保密措施—》接触—》被告一获得披露—》被告二使用
四、技术鉴定
1、技术鉴定申请鉴定要求明确:鉴定方法和原则、专家技术领域;
鉴定原则(可借鉴参考专利新颖性判断方法):
单一公知技术比对原则;
必要特征覆盖原则;
交叉技术对比原则。

2、与鉴定专家的沟通;
3、结论异议:结论应该明确相同还是等同,如为“类似”等不明确结论则不行;
《复议申请》应当从证据材料使用、方法、结果三方面具体阐述。

五、赔偿
(一)侵权发生后盖技术秘密仍处于保密状态:参考专利赔偿计算方法;
(二)技术秘密已完全失密成为公知技术:按照技术秘密的实际价值,可通过评估计算(无形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评估报告)。

技巧:集团化企业应建立并实施集团内部的技术秘密许可制度,签订许可协议,并支付许可费用(保存交费及纳税凭证),可作为后续技术秘密维权经济赔偿计算依据。

六、防范措施(企业技术秘密管控体系建设建议)
(一)载体:加锁,加密,变形变异保管;
(二)人员
1、在职员工
签订《保密协议》;签收《保密制度》;签收涉秘岗位指派函(或《劳动合同》)。

2、离职员工
回访及保密状态管理:就业动态,科研动态,市场开发动态。

(三)接触
1、技术研发项目管理:研发计划书、成果报告编制和归档;
2、技术秘密领取、交存签字手续。

2010年7月5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