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已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具有时代特色鲜明、学科交叉基础雄厚、产学研用结合紧密、系统工程能力突出的工程化特色,既强调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更注重锻炼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注意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学习;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广泛的实践相结合的特征。

本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以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等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为应用平台,以物联网工程领域为应用目标,重点突出我校在智慧感知与信息处理方面的技术优势,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工作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具有良好的责任感、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相关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计算机、通信、电子、控制等领域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在创新与创业意识、竞争与团队精神、社会环保意识、外语运用能力和经济管理知识等方面有良好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胜任工程师或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条件,能够在工业、信息产业及其他行业从事各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制造、项目实施、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工作,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及相关事业服务。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物联网
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
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
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
工具,包括度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
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物联网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
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与交流;
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
1.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教学周为20周。

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即修业年限为3~
6年。

2.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合格标准
1. 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成绩合格,修满规定的学分;
2.完成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专项)全部教育环节,成绩合格。

六、专业主干学科、核心课程
(一)专业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二)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物联网工程导论、通信原理、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传感网原理及应用、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基础、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核心课程实验与独立实践、专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

其中核心课程实验包括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传感网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基础。

七、课程与实践体系结构图
(一)课程体系结构图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目标和特色定位为依据,以专业知识主体为线索,构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第二课堂四位一体、有机融合、层次分明、比例协调的课程体系,课程之间相互支持与衔接,课程体系突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协调,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本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二)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图
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实践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实现了实
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突出实践教学在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注:图中弧形框表示课内实践环节,方形框表示独立实践环节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图2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图
八、对培养方案的必要说明
(一)实践教学环节视每学期教学任务情况以及进度要求灵活安排,军训和毕业设计需安排集中时间,其余可以集中或分散安排,分散安排需满足相应学分对应的学时要求
(二)本培养方案所列课程和实践环节简介及大纲另行制定。

九、附表
附表1: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表 附表2:物联网工程专业分学期教学计划进程表 附表3:物联网工程专业学分分配表 附表4: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