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各章节知识点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复习系列一:课程名称:经济法概论(财经类)课程代码:0043主编:李仁玉版次:2010年版主讲教师:王绪根《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各章复习知识点第一章企业法1、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59页2、外商投资企业的种类。

60页3、法律的渊源。

60页4、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

61页5、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

61页6、个人独资企业的经营管理。

62页7、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

62页8、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

63页9、营业执照的颁发日期为合伙企业的成立日期。

63页10、合伙人的出资形式。

63页11、合伙企业存续期间财产的管理。

64页12、合伙事物的执行。

64页13、应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的事项。

64页14、合伙企业损益的分配与承担。

64页15、入伙的责任。

64页16、退伙的种类。

65页17、各种退伙种类的法定情形。

65页18、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65页19、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的特殊性表现。

66页20、有限合伙的内部关系。

66页21、合伙企业的解散事由。

67页2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特征。

68页2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出资形式。

68页24、合资经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

69页25、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特点。

69页26、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解散的情形。

70页第二章公司法1、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73页2、根据股东所承担的责任形式,把公司分为: 74页3、根据公司的控制和依附关系,把公司分为: 74页4、根据公司的组织系统,把公司分为: 74页5、母、子公司、总公司是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

74页6、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分类。

74页7、公司的成立日期和原则。

75页8、公司名称的构成。

75-76页9、公司的住所。

76页10、公司的合并形式。

76页11、公司的分立形式。

77页12、公司资本的“三原则”是指。

77页13、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78页14、公司清算后,自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80页15、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

80-81页16、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形式和货币出资的比例。

82页17、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

83页18、有权提议召开股东会的人是。

83页19、有限责任公司特殊事项的议事规则。

83页20、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性质。

84页21、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的职权。

84页22、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的性质和组成。

85页23、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和特别规定。

85页24、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

86页25、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有关规定。

86页26、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

87页27、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

87页28、募集设立的,公司发起人认购的股份数不得少于公司的股份总数的35%。

88页29、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召开的时间。

88页31、股票的特征。

89页32、股份发行的方式。

90页33、股份发行价格方式。

90页34、新股发行的条件。

90页35、股份转让的限制。

91页36、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

91页37、股东大会的性质。

91页38、出现什么情况下,应该在两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91页39、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是指。

91页40、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性质和组成。

92页41、临时董事会会议的提议。

92页42、监事会的性质和组成。

92页43、上市公司需经股东会表决的重大事项。

93页第三章破产法1、我国破产法适用的范围。

95页2、破产申请人是指。

96页3、破产案件的管辖。

96页4、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的时间。

96页5、如何界定债务人的财产。

98页6、破产企业债务人无效的行为包括那些。

98页7、可以申报的债权包括。

99页8、不必申报的债权包括那些。

99页9、债权人会议的组成。

99页10、有表决权的债权人和无表决权的债权人包括那些。

99-100页11、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由人民法院召集,在债权申报届满之后起15日内召开。

100页12、可以提议召开债权人会议的主体包括那些。

100页13、债权人会议的决议实行双重表决制。

100页14、人民法院在破产企业的财产管理方案和破产财产的变价方案有最终的裁决权。

100页15、破产企业重整的申请人。

101页16、重整计划草案如何通过。

102页17、和解申请的提起人。

102页18、在什么时候提起和解申请。

102页19、和解协议如何通过。

102-103页20、宣告破产的情形。

104页21、破产清偿的顺序。

104页22、破产企业办理注销登记的时间。

105页23、破产企业中的取回权、别除权、抵销权、追回权的概念。

105页第四章合同法1、合同的概念。

106页2、合同的分类。

106-107页3、合同法规定的15类有名合同的名称。

107页4、合同订立的两个阶段。

108页5、要约的概念。

108页6、要约的有效要件。

108页7、要约邀请的行为表现。

108页8、要约生效的时间。

108页9、要约撤回和撤销的时间。

108页10、要约失效的原因。

109页11、承诺的意义。

109页12、承诺的有效条件。

109页13、承诺的撤回。

109页14、合同成立的时间分为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109-110页15、合同的内容。

110页16、《合同法》第39条对格式合同条款拟定人的限制性规定。

110页17、合同生效的条件。

111页18、附条件和附期限合同的区别。

111-112页19、无效合同的种类。

112页20、可撤销合同的种类。

113页21、行使撤销权的时间。

113页22、效力未定合同的种类。

113-114页23、相对人催告法定代理人予以追认的时间。

113页24、合同履行的规则。

114-115页25、合同履行抗辩权的种类以及三个种类的概念。

115页26、代位权的概念和行使要件。

116页27、撤销权行使的要件和行使的期限。

117页28、法定解除合同的事由。

118页29、合同转让的形式。

118页31、合同终止的法定原因。

120-121页32、我国提存的机关。

120页33、提存物,自提存之日起5年内不行使而消灭,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

121页34、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

121页35、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

122页36、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

122-123页37、预期违约的概念。

123页38、违约责任的形式。

123页39、约定定金的数额。

123页40、买卖合同是诺成合同、有偿合同、双务合同和不要式合同。

124页41、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单务合同、无偿合同。

125页42、借款、租赁、承揽、运输合同概念和性质。

126-130页第五章工业产权法1、在我国,工业产权主要是指专利权和商标权。

132页2、工业产权具有的法律特征。

132页3、专利权的客体。

133页4、准确界定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客体。

133页5、专利权的归属。

134页6、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135页7、不授予专利权的事项。

135页8、专利采用“申请在先”和“一物一申请原则”。

135页9、专利的申请日如何确定。

136页10、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期限为10年。

137页11、专利权人的权利。

138页12、专利不视为侵权的使用情形。

139页13、专利实施强制许可的情况。

139-14014、专利权保护的范围。

140页15、侵犯专利权的行政责任。

141页16、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的概念。

142页17、商标的构成要件。

143页18、不得作为商标使用、注册的标志包括那些。

143-144页19、商标保护按照注册在先原则。

144页20、商标权的内容。

146页21、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146页22、理解商标的续展期和宽展期。

146页23、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147页24、驰名商标的概念。

148页25、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的因素。

148页第六章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1、法律意义上的垄断行为有两个显著特征。

151页2、世界上最早的反垄断立法是。

152页3、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

152-153页4、我国反垄断法主要适用的垄断行为。

153页5、经济性垄断行为的种类。

153页6、我国反垄断法除外适用的情形。

154页7、垄断协议的概念和类型。

154-155页8、垄断协议的豁免行为。

156页9、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概念。

156页10、判断经营者的市场行为是否构成垄断,主要考虑的是“相关市场”的界定,对相关市场的界定主要考虑的因素。

156页11、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表现形式。

157页12、市场份额的认定能推测经营者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158页13、经营者集中的概念。

158页14、经营者集中的形式。

159页15、司法实践当中,认定经营者集中应当考虑的因素。

161页16、行政性垄断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162页17、我国第一部统一的竞争法律是。

164页18、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

164页19、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要类型。

165-172页20、仿冒行为被误导的主体是一般消费者。

166页21、商业贿赂的典型形式。

169页22、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征。

169-170页23、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最高单注奖金超过5000元。

172页24、商业诽谤行为的概念。

172页25、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民事责任。

173页第七章产品质量法1、我国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

175页2、我国产品质量法所称的“产品”如何理解。

176页3、企业生产的产品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178页4、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

179页5、产品责任的概念。

180页6、生产者在产品内在质量、标示和特定产品包装上的义务。

180-181页7、产品生产的禁止性规定。

181页8、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181页9、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的区别。

182-183页10、产品缺陷的类型以及每种缺陷的表现。

183-184页11、生产者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184页12、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

184页13、在产品质量中承担连带责任的责任人包括那些。

184-185页14、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

185页15、产品质量致人损害要求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

185页第八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对“消费者”的理解。

187页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的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