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微惯性技术(第二讲)惯性元件
微惯性技术(第二讲)惯性元件
要测量差动电容的变化,可以将电容 值转化为电压、电流或者频率等容易 测量的物理量,其中最常用的是转换 成电压。
34
4.3 隧道式微机械加速度计
由物理学可知,将尺寸很小 (10-9m)的极细探针和被 研究物质表面作为两个电极, 当它们之间非常接近(< 1μm)时,在外电场作用下, 电子会穿过这两个电极从一 极流向另一极,这就是隧道 效应。
10
(2)挠性加速度计
虽然液浮摆式加速度计已经发展 得相当成熟,但是随着发展低成 本惯导系统的要求,在六十年代 中期出现了非液浮的所谓干式加 速度计。由于这种仪表采用挠性 支承技术,结构与工艺大大简化, 至今在精度及可靠性方面,己完 全达到了现代惯导系统中应用的 要求。 挠性加速度计也是一种摆式加速 度计,它与液浮加速度计的主要 区别在于它的摆组件不是悬浮在 液体中,而是弹性地联接在某种 类型的挠性支承上。因而,消除 了类似宝石轴承和轴尖间的摩擦, 从而使仪表获得优良的动态性能。
零点温度补偿
22
u (1 R4 / R1 )[ R3 /(R2 R3 )]U 1 ( R4 / R1 )U 0
漂移电压源灵敏度温度补偿
23
1.2 电容式加速度计
特点
敏感器件制作简单
不受温度影响 读出电路复杂 易受寄生参数影响 非线性
电极
a
m
解调
Vo
24
电容式传感器需掌握的几个公式
(2)谐振梁本身的特性有关。相应地增大两个谐 振梁刚度,提高谐振梁的固有频率,也可提高传 感器的分辨率,但梁刚度则又影响到了加速度作 用时梁的变形量,所以必须综合考虑梁的刚度影 响。
43
电路设计及计算机仿真
该电路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谐振驱 动电路,二是频率检测电路,第三部分 为差频电路
幅值整形电路
1 1 f 2 ' f1 ' ( f 2 f1 ) ( f 2 F2 S 2 f1 F1 S1 ) [ f 2 ( F2 S 2 ) 2 f1 ( F1 S1 ) 2 ] 2 8
42
1 2
1 2
加速度传感器的分辨率跟下列因素有关:
(1)加速度计的加工工艺。 工艺精度越高,加工 出两个谐振梁的特性可以更加接近,固有频率近 似相等,即可以大大地提高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分 辨率。
18
按信号检测方式来分
压阻效应
电容效应
隧穿效应
压电效应 电感效应 谐振效应 热效应 光学效应
19
1.1 压阻式加速度计
特点
读出电路非常简单 压敏电阻制作难度大
温度系数大
+V
a
m
-V
Vo
压敏电阻
20
典型压阻式微加速度计结构图
21
压阻式微加速度传感器温度补偿电路设计
46
差频电路
先用乘法器,使得两个频率信号相乘。然后用一个低通滤 波器滤除掉高频信号,则可以得到所要的差频信号
Y sin 2f1t B sin 2f 2 t cos 2 f1 f 2 t cos 2 f1 f 2 t AB / 2
47
4.5 热对流式加速度计
电压反馈
电压放大 40
4.4 谐振式加速度计
特点
直接数字输出 潜在的高精度
a
m
振梁
41
工作原理
1 1 f1 ' f1 (1 F1 S1 ) f1 1 F1 S1 ( F1 S1 ) 2 8 2
1 1 f 2 ' f 2 (1 F2 S 2 ) f 2 1 F2 S 2 ( F2 S 2 ) 2 8 2
12
1.3 微加速度计的分类
按检测质量的运动形式来分:
有角振动式和线振动式加速度计
13
按检测质量支承方式来分:
有扭摆式、悬臂梁式和弹簧支承方式
14
按控制方式来分:
有开环式和闭环式。
15
根据梁的个数
单梁结构、单端双梁结构、双端双梁结构、 多梁结构
16
17
根据敏感轴数量
单轴、双轴、三轴
35
实验发现,当这两极间距减少0.1nm,隧道电 流将增加10倍,利用这种效应可以测量加速度。 电子隧道型加速度计通常由检测质量、支承梁、 隧道探针和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它的工作原 理是,当被测加速度使检测质量与隧道探针之 间距离发生变化时,两极间将产生巨大的电流 变化,检出这一变化信号就可测得加速度。
29
s
hdx h z 0 s b ln z 0 x z 0 s
s
动极板角位移引起敏感极板电容量的变 化为
A2s b C C 2 C1 2 z0
30
4.2.3 梳齿式电容微机械加速度计
31
32
在没有加速度输入时
C 0 Ct10 Ct 20 GS Gh1 4n1 d0 d0
加速度a作用时, 摆片将移动一个小位移
Gh1 C t1 4n1 d 0 d
Gh1 Ct 2 4n1 d 0 d
2d C Ct1 Ct 2 C 0 d0
33
4.2.3 用于微弱差动电容的检测方法
4
加速度计的原理
加速度计是按照惯性原理相对惯性空间工作的。加速度(即速 度的变化率)本身很难直接测量,实际上现有的传统加速度计 都是借助敏感质量变成力进行间接测量的。 加速度计测量原理基于牛顿第二定律: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等于 该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换句话说,加速度作用在敏感质量 上形成惯性力,测量该惯性力,间接测量载体受到的加速度。 在惯性空间加速度计无法区分惯性力和万有引力.因此加速度 计的输出反映的是单位检测质量所受的惯性空间的合力,即惯 性力与万行引力之和。惯性技术领域将单位敏感质量所受的力 称为比力,加速度计的输出直接反映比力信息,因此加速度计 也称作比力传感器。
11
(3)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PIGA)
PIGA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应 用由陀螺运动产生的力矩来 平衡摆在加速度作用产生的 惯性力矩。 第一个PIGA是由德国研制的 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在 V2火箭上。后来根据这一原 理研制出了高精度加速度计 Honeywell和Litton两家制造 商目前正在生产PIGA,法国 和前苏联也生产了一些不同 类型的PIGA。 PIGA具有很高的精度,但也 非常昂贵。
28
无加速度输入式
有加速度输入时,活动极板绕其挠性轴 产生偏转角
C1
C1
s b
A C1 C 2 z0
dA z 0 z
dA hdx
C2
dA z 0 z
C2
s b
z x
hdx h z 0 s b ln z 0 x z 0 s
8
加速度计分类 按惯性检测质量的运动方式分类,可分为线加速度计和摆 式加速度计; 按支撑方式分类,可分为宝石轴承支承加速度计、液体悬 浮支承加速度计、气体悬浮支承加速度计、挠性支撑加速 度计、磁悬浮支承加速度计和静电支撑陀螺加速度计等; 按有无反馈信号分类,可分为开环加速度计和闭环加速度 计; 按加矩方式分类,可分为模拟加矩式加速度计和脉冲加距 式加速度计; 按敏感信号方式分类,可分为电容式加速度计、半导体压 阻式加速度计、电感式加速度计、压电式加速度计; 按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振弦式加速度计、摆式陀螺加速 度计等。
36
特点
极高的灵敏度 不受稳定影响
低频噪音太大
必须闭环工作
I ve
A
A x
B
a
m
硅尖
C
37
38
Au Au p++ epi Si SiO2 Nitride Ti-Pt-Au Si
39
信号检测
△a
uout 隧道效应传感器 信号检测
反馈控制
A-V转换 偏 置 电 压 电压跟随
驱动电路 1振ຫໍສະໝຸດ 1驱动电路 2振梁 2
差 频 电 路
输出
幅值整形电路
44
驱动电路
利用锁相环电路或反馈回路来控制振荡电路的频 率,使得两谐振梁在各自的固有频率下共振,这 样两个谐振梁的振幅达到最大值,从而输出频率 信号的幅值达到最大值。
45
频率检测电路
频率检测电路是间接地通过测电容的变化来测 得输出信号频率的。主要由电荷放大器构成, 用以将电容的电荷量转换成电压信号。
49
检测电路
50
4.6 压电式加速度计
压电传感器是一种利用压电效应进行机 电能量转换的变换器。广泛应用于振动、 冲击的测量,是一种拾取力信号,输出 电信号的能量转换部件。常和电荷或电 压放大器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在电子产品 检验部门的振动台及其检定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
51
特点
结构简单 无法测直流(常加速度)
A C ε z0
1 u F A 2 2 d
2
25
1.2.1 平板电容式加速度计
当无加速度输入时, 检测质量处于中间 位臵,上下极板与 活动极板的间隙均 为。此时,极板间 电容量C1和C2相等, 即
A C1 C 2 z0
26
图a
C s1
0 A
d 0 d
Cs 2
特点
结构和读出电路简单 响应较慢
线性工作范围小
受温度影响大
加热电阻 a
+V
Vo
-V
热敏电阻
气腔
48
工作原理
热对流加速度计包含一个密闭的腔体, 腔体中充有 流体,其中有一个加热元件把腔体中加热元件周围的 流体加热, 加热后的流体发生膨胀而密度下降,在 重力的作用下上升,周围相对冷的流体填补到空位臵 上,这样反复循环而造成热对流传导。 加热元件和两个敏感元件都是悬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