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通用版2018届高三新高考终极押题试卷(一)语文试题

全国通用版2018届高三新高考终极押题试卷(一)语文试题

全国通用版2018届高三新高考终极押题试卷(一)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山水画从诞生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礼记》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关系。

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佛理与山水融合进行阐发是中国佛教的一大特点,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而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②中国山水画提供了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儒道佛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追求统一起来。

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这种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让欣赏者“澄怀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③山水画深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审美品格、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

可以说。

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

山水画精神的传承关系到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正本清源”,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大并且将传统山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正本清源”的“源”不仅是山水画艺术层面上的“源”,更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是对“道”的体认。

当代的山水画家应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表现自然之美,还表现出画家的乘赋、襟抱和人格境界之美,从而让人们在山水画面前产生感动、震撼、共鸣,感受到艺术之美,进而感受到山水之美及人文精神之美,重建与山水自然的亲近和谐的同构关系、最终深期体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之境。

④历史积淀下来的优秀山水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不被大多数山水画家和大众所认识,曲高和寡。

当代人与山水画的隔膜正在加深,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出不胜寒”的濒危遗产。

因此,当代上水画家应承担起“教育和传播”的责任,担负起任重道远的文化使命。

(选自陈仕彬《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有删改)【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具有“以形媚道”特点的中国山水画,是受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形响而诞生的。

B.佛教徒们为了将佛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和培养审美感受力,而“性好山泉,多处岩壑”。

C.儒道佛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将自然之美与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追求统一起来。

D.中国山水画创造了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提供了切人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先讲山水画与儒道佛的关系,引出山水画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关系,最后提出当代山水画家应担负起文化使命的观点。

B.前两段讲山水西受中国哲学的影响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些都是为作者在最后亮出自己的观点提供理论上的根据。

C.第一段分三个层次讲儒道佛三家对山水的态度层层递进地闸释了儒道佛对山水的态度,层次分明,引例丰富。

D.结尾段进一步联系现实,指出当代社会对优秀山水文化基因缺乏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文章论述的针对性与说服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不仅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而且还可以让画家得到审美的愉悦,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B.老庄哲学思想对中国山水画有重要影响,历代山水画家中有许多人受其影响,如王维和诸多画僧。

C.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因此山水画精神的传承也决定着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D.当代山水画家应努力通过自己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受艺术之美,体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之境。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味姜钦峰鲁尼是个年轻的摄影师,此次孤身前往西部原始森林,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鬼兰”。

这是一种罕见的野生兰花,如果能拍到“鬼兰”的独家照片,肯定能卖出高价。

但森林里常有黑熊出没,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他不敢贸然进山,必须在当地找一名向导。

鲁尼慕名找到阿杰家,想请他做向导。

阿杰50多岁,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世世代代都住在山脚下。

鲁尼刚说明来意,阿杰就把头摇得像摆钟:“你疯了,现在是黑瞎子繁育的季节,性情最凶狠的时候,我可不想陪你去送死!”黑熊的视力差,当地人习惯称为黑瞎子。

鲁尼早有心理准备,遭到拒绝并不意外,他再三恳求,并主动提出愿意多付一倍报酬。

阿杰架不住软磨硬泡,只好说:“除非你答应我一个条件,无论遇到任何情况,你都必须听我指挥,否则你就另请高明吧!”鲁尼欢天喜地,满口答应,只要能找到“鬼兰”,什么都不在乎。

万事俱备,阿杰却按兵不动,决定三天后再进山。

鲁尼住在阿杰家里,心急如焚,但考虑到有约在先,也不敢多问。

按照阿杰的吩咐,在这三天之内,鲁尼不准刷牙洗脸,不准流澡,连衣服鞋袜都不准换,当然阿杰自己也照做。

炎热的夏季,鲁尼几乎浑身发臭,苦不堪言。

终于熬到第四天,两人钻进了茂密的原始森林。

出发时,,鲁尼主动背起了所有的粮食和装备,阿杰乐得轻松,专心做向导。

两人在路上边走边聊,阿杰说:“所有的野兽都怕人,遇到人就会自动躲开,但黑瞎子视力弱,常会把人误当成其他动物攻击。

”鲁尼忽然紧张起来:“万一遇到黑瞎子,怎么办?”“千万别跑,因为人根本跑不过它,最好躺在地上别动。

“那不是等死吗?”鲁尼半信半疑。

阿杰笑了笑,胸有成竹道:“黑瞎子虽然看不清,但唤觉特别灵敏,只要闻到人的气味就会吓跑,所以我们身上的气味越浓,就越安全。

”鲁尼恍然大悟,难怪三天不评洗澡,天知道是真是假!阿杰和鲁尼在森林里转了三天三夜,仍未找到“鬼兰”,最担心的事情却发生了。

这天傍晚,他们正在前行,忽然闯出一只大黑熊,敦实得像枚炮弹,低吼着直冲过来。

阿杰并不惊慌,马上躺在地上不动。

鲁尼吓傻了,担头就跑,早把阿杰的交代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阿杰见状,急得大喊:“快快躺下,你跑不过黑瞎子的!”鲁尼头也不回,边跑边说:“对不起,阿杰,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能活命。

”原来他心里早就想好了,万一遇到黑熊就拼命跑,因为黑能不可能同时攻击两个目标,最远的那个最安全。

眼看鲁尼越跑越远,阿杰无可奈何,只好继续躺在地上装死。

黑熊渐渐逼近,忽然闻到阿杰身上发出的强烈气味,知道是人的气味,吓得赶紧后退两步,往别处去了。

黑熊走远了,阿杰从地上爬起来,环顾四周,鲁尼已不见了踪影。

山林寂静,只有鸟叫和风吹树叶的声音,阿杰孤零零地站在大树下,不由自主打了个冷战,从头凉到脚,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绝境!所有的野外生存装备都背在鲁尼身上,食物也被他带走了,阿杰无法与外界联络,走不出这片原始森林。

就在阿杰绝望时,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声惨叫,肯定是鲁尼!阿杰来不及细想,不顾一切地朝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

在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他发现浑身是血的鲁尼正疼得在地上打滚,右腿已被咬断,血肉模糊。

原来,黑熊撇下阿杰后,很快又追上了鲁尼,不可思议的是,它竟瘋狂地袭击了鲁尼。

阿杰赶紧打开鲁尼的旅行包,找出药品和绷带,帮他包扎止血,然后迅速拨打卫星电话求救。

几个小时后,救援直升机把鲁尼送往医院。

半年后,鲁尼伤愈出院,拉着拐杖又去找阿杰。

他指着自己残废的右腿,愤怒地质阿阿杰:“你说黑熊闻到人味就会躲开,它为什么还攻击我,难道我身上没有人味?”阿杰满脸沮丧,回答道:“你有人味吗?早知你如此没有人味,你就是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敢带你进山啊!”(选自《绝妙小小说》)【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鲁尼为了能在西部原始森林寻找到“鬼兰”,并将可能拍到的“鬼兰”独家照片卖个高价,找到经验丰富的阿杰做向导。

B.文中面线的句子用了动作与语言描写,写出了阿杰出于经验而不答应给鲁尼做向导的决心,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C.在森林里一见到黑熊,鲁尼立马下意识地撒腿就跑,也不听阿杰的劝告,因为他认为黑熊不可能同时攻击两个目标。

D.最后阿杰也感到了绝望,因为所有的野外生存装备、食物都背在鲁尼身上,被鲁尼带走了,他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小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用“人味”做小说标题的用意。

【小题3】阿杰为什么说鲁尼“没有人味”?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

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

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涛年四十,始为都主簿、上计橡。

举孝廉,州辟部河南从事。

晚与尚书和迫交,又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

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

咸熙初,封新沓子,转相国左长史,典统别营。

及羊祜执政。

时人欲危装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

冀州俗薄,无相推毂。

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

人怀慕尚,风俗颇革。

入为侍中,迁尚书。

以母老辞职,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除议郎。

帝以涛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床帐茵褥。

礼秩崇重,时莫为比。

涛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

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

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

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与卢钦论兵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于时咸以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帝称之日:“天下名言也。

”而不能用。

初,涛布衣家贫,谓妻韩氏日:“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脚堪公夫人不耳!”及居荣贵,贞慎俭约,虽爵同千乘,而无嫔媵。

禄赐俸秩,散之亲故。

太康四年薨,时年七十九。

诏赐衣服钱器等,以供丧事,策赠司徒,祭以太牢。

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

山涛传》,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与卢钦论兵/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于时咸以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B.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与卢钦论兵/以为不宜去州都武备/其论甚精/于时咸以铸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C.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与卢钦论兵/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于时/咸以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D.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与卢钦论兵/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于时/咸以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年幼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