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掌握服务流程的识别与管理;
●懂得服务岗位工作行为规范的作用;
●认知服务岗位工作行为规范常见的问题;
●掌握服务体系的执行力。
构建客户服务体系的三要素
一、服务流程的识别与管理
服务设计结束之后,要想提供或者构建一个客户服务体系,从设计到构建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1.什么是服务流程
在制作服务蓝图时,需要注重的理念是整个服务提供过程中流程的清晰和明确化。
通常来讲,流程是跨越时间和地点有序的服务活动,要做到有始有终、有入有出。
服务流程不仅要有接触活动流程,还应该有内部活动流程、客户内部以及内部流程,通常根据不同的接触点面向同一个接触面流动。
服务流程图是标准化组织经过摸索后提出来的,虽然目前仅是试点阶段,但是效果非常好,是值得服务型企业长期延用的方法。
2. 三向服务识别法
对于企业内部的活动列而言,主要基于三项服务理念。
每一项服务的流程是否能够清晰、彻底地完成,不仅取决于顾客接触的问题,还取决于内部活动,而且服务流程设计得越清晰,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就越稳定,服务特色就越明显。
在服务识别的过程中,也同样用到三向服务识别法。
图1 服务流程图
正向服务
如图1所示,左边的接触活动就是正向服务,即主要是指正常的客户与供方的关系。
反向服务
反向服务,即向供方服务。
很多时候,服务的提供是供方的问题。
在实践工作中,制造业通常由供方为客户服务。
比如培训机构成为一个后台,培训讲师变成直接提供服务者,企业必须向他提供服务,就成为了反向服务。
服务人员必须把供方上升成反向服务的角色,从流程当中把其识别出来,并把服务工作延伸到这个层次上。
内部服务
服务型行业的特色决定员工的参与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更多的是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员,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
要点提示
三向服务识别法:
①正向服务;
②反向服务;
③内部服务。
3.服务流程管理的四条主线
对服务流程进行管理,主要有四条关键:
体现领导价值
服务是服务型企业的立足之本,公司要进行这种文化培训,必须让领导也都喜欢服务。
如果领导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下属只是围着领导转,那么必定将影响企业的服务质量。
领导的作用不仅是战略、资源的问题,多数是在服务过程中能够以身作则。
【案例】
身教重于意教
很多酒店都规定,内部员工不可以乘坐电梯上下班,以体现以客为尊,但是领导却天天电梯上下班,这时员工就会想,原来天天坐电梯上下班是领导的象征,所
以在领导不在的时候,员工就开始坐电梯上下班,感觉自己像个领导。
由案例可见,如果领导要求员工不要占用顾客的资源,那么领导自己也要坚持走楼梯。
这就是身教重于意教,才能真正体现领导的价值。
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是指服务设施、服务环境、服务技巧能够想到所提供服务的人以及接受服务的人,而不是机器。
在服务行业,员工往往感觉到自己的尊严,才会很乐意工作。
事实上,服务业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对于一些人天生就不适合做服务业,即使得到领导的重视也无济于事。
因此,体现以人为本,要以服务型的人员为本。
策划第一
企业管理通常有四步:策划、执行、检讨、改进。
其中服务业的重点是策划和执行。
服务业的特性决定了其无法检讨的特性,所以策划在服务过程中显得特别重要。
首问负责制
服务型行业最大的特色就是建立首问负责制。
否则,最大的弊病就是让顾客无法感受到服务的快速响应和及时性,顾客的心理期望时间越长,失落就会越大。
顾客无法接受时间差,所以在服务型的企业里永远都不能说“这个问题不归我管”。
不管是谁,只要接到电话,就必须担负起职责,跟进问题的解决过程,并负责与客户沟通,直到客户满意为止,才能真正地做到首问负责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不仅没有因为顾客的投诉影响自身形象,反而提升了服务品牌效应。
可见顾客投诉不一定是坏事情,但是没有首问负责制就绝对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服务岗位工作行为规范
1.服务岗位行为规范的作用
每个岗位都应该有清晰的行为规范,确保人员的变动不影响服务的提供。
在很多企业中,人员一旦流失就会影响到服务。
其实服务也有很强的技术含量,大部分服务工作应该可以解决因人而异的问题,因为它有很强的行为规范。
一般而言,服务岗位行为规范的作用主要有四方面:
指导作用
很多企业都在实行一个立体的行为规范。
所谓立体的行为规范,就是行为规范的形式,既要有书面,还要有录像,让其成为指导性工具。
比如,要求迎宾的人员进行微笑礼貌服务,必须有形象的指导,既要给他们看图片,还要让他们按照录像练习每个标准动作,直到合乎制定的规范要求。
如果没有做到这种程度的规范,基本上是无法起到任何作用的。
监督作用
规范的目的不在于简单的指导,更主要的是用来监督,服务管理人员既是指导者也是监督者。
比如,沃尔玛公司有一张图片:“微笑是我们的职责,找一个样板,标明要露出八颗牙齿”。
这样才便于监督,监督性的岗位规范才会起到作用。
技术沉淀
很多岗位具备独有的特色,在摸索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技术沉淀和长期积累,才会有属于自己的真正技术。
分析改进
服务型的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分析和反思,才能够求得不断改善,最终取得行为规范的作用。
2.服务岗位行为规范的常见问题
在做服务行业岗位规范的时候,会出现接口不清、描述不明、主次不分的问题。
所谓接口不清,就是不同岗位之间在做岗位规范的时候,A岗位与B岗位经常重复接口,让客户感觉很麻烦。
服务岗位规范从流程的角度上建立就会比较清楚。
做服务岗位规范的时候需要注意三个原则:流程化、可视化、标准化。
流程化就是为了防止接口不清,可视化就是让员工能够理解并执行,标准化就是要让所有的员工提供的东西都是一致的。
要点提示
服务岗位规范的三原则:
①流程化;
②可视化;
③标准化。
三、服务体系的执行力
服务执行力,不是简单按照标准操作,而是在按照标准的前提下让顾客满意。
服务的规范往往只能够停留在理念层次,还不能到达结果层次,所以提供服务时一定要想到客户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案例】
结果最重要
在工作当中,上司跟下属就是服务的关系,上司是老板,下属是员工。
老板让秘书通知大家开会,很多秘书意识不到这是服务,经常把会议通知一发就完事,结果到上午九点开会的时候,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没来,老板一打电话才知
道根本没有收到通知。
老板责问秘书,秘书很委屈地说:“我都发邮件给他们了呀!”
真正做服务的人应该是这样,老板让发会议通知,你不仅发邮件通知,还要打电话确认一下,确保每个人准时参加会议。
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准时参加会议呢?
不一定。
聪明的人还会在临开会前半小时再检查一下与会人数,逐一了解,来不了
的要派代表,这才叫结果。
由案例可见,在做服务的时候,要想到顾客的结果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去完成一个任务。
想让服务稳定,必须在摸索之后更清晰,哪一类型顾客应该提供哪类服务,这也被称为“架桥”,只有形成标准,才有执行力。
服务的本质是通过人际交往的沟通,让顾客有实现需求的感受。
在服务的过程中,想提升服务执行力,要按照流程→制度→方法的顺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