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历史笔墨丹青课件岳麓版必修三8课
历史笔墨丹青课件岳麓版必修三8课
发展:魏晋南北朝到唐代 发展: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发展到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 发展到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 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 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 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此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此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绘画艺术综合了前代的风格,为唐 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绘画艺术综合了前代的风格, 代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展子虔的游春图,标志着山水画的最终形成, 代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展子虔的游春图,标志着山水画的最终形成, 其影响深远。 其影响深远。 中国的绘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 从唐朝开始,由于是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 的。从唐朝开始,由于是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再加上唐 诗的伟大成就和影响, 诗的伟大成就和影响,绘画上以脱离了人物画的山水画取 代了释道画成为绘画主要题材。绘画重情趣求意境, 代了释道画成为绘画主要题材。绘画重情趣求意境,追求 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 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文 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 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文人画从此 兴起。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 兴起。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
第8课 笔墨丹青
课标要求:概述绘 课标要求: 画起源、 画起源、演变的过 程,了解中国画基 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957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应邀访问巴黎。 年 国画大师张大千应邀访问巴黎。 在此期间他邂逅了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 在此期间他邂逅了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 在毕加索的画室里, 在毕加索的画室里,200多幅仿齐白石的绘 多幅仿齐白石的绘 画作品让张大千惊讶不已。 画作品让张大千惊讶不已。但毕加索不会使用 中国毛笔,墨色浓淡难分。张大千亲自示范, 中国毛笔,墨色浓淡难分。张大千亲自示范, 毕加索赞叹不已,感慨道: 我真不明白, 毕加索赞叹不已,感慨道:“我真不明白,你 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艺术。”“如果 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艺术。”“如果 把东西方绘画比作一块精致的面包, 把东西方绘画比作一块精致的面包,那西方的 不过是面包的碎屑罢了” 不过是面包的碎屑罢了”。 诚然毕加索过于谦虚了, 诚然毕加索过于谦虚了,但大师的评价足 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独具风采 的中国书法绘画,更是古代中国艺术的大宗, 的中国书法绘画,更是古代中国艺术的大宗, 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 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
1、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源头) 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源头)
人面鱼纹盆:盆内壁用黑彩 彩陶舞蹈纹盆:这是一个轰 人面鱼纹盆: 彩陶舞蹈纹盆:这是一个轰
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 动一时的彩陶盆。盆内壁各组 动一时的彩陶盆。 面概括成圆形, 面概括成圆形,嘴旁分置两个 小人牵手共舞,服饰划一,动 小人牵手共舞,服饰划一, 变形鱼纹, 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 作相同,头饰或为发辫摆向一 作相同, 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 致,尾饰也均朝向一个方向, 尾饰也均朝向一个方向, 构成奇特的人鱼合体形象, 说明舞者的动作、节奏、 鱼,构成奇特的人鱼合体形象, 说明舞者的动作、节奏、韵律 表现出古人丰富想像力。 表现出古人丰富想像力。 都是很统一的,活泼、有趣。 都是很统一的,活泼、有趣。
【本课结构】 本课结构】
•起源: 起源: 起源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质朴与浪漫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 •发展: 发展: 发展 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繁荣: 繁荣: 繁荣 宋代到明清 宋代到明清——文人意趣(文人画) 文人意趣( 文人意趣 文人画)
民间风情(世俗画) 民间风情(世俗画)
•小结: 小结: 小结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起源: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起源: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 质朴与浪漫
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传统, 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传统,中国绘画艺术的风格和 传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沿传相续形成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 传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沿传相续形成的。 楚国的两幅帛画,就以其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 楚国的两幅帛画,就以其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 达出完美的意境,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 达出完美的意境,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 这种传统风格和民族的审美需求, 这种传统风格和民族的审美需求,又在时代 的前进中不断地得到充实、突破和创新, 的前进中不断地得到充实、突破和创新,并 又孕育和造就着新的风格的出现,成为华夏 又孕育和造就着新的风格的出现, 艺苑中的瑰宝, 艺苑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术花园中一朵光 彩夺目的奇葩。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 彩夺目的奇葩。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见 于史料上记载的以伏羲氏画八卦、 于史料上记载的以伏羲氏画八卦、黄帝画制 舜妹螺氏绘影像为最早。 服、舜妹螺氏绘影像为最早。早期的绘画经 匠人的再造,刻在料上、青铜器上及绘在陶 匠人的再造,刻在料上、 器上。直至汉代四大发明纸张的出现, 器上。直至汉代四大发明纸张的出现,画家 用毛笔在纸上绘画, 用毛笔在纸上绘画,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中 国画。 国画。
战国帛画《龙凤人物图》 战国帛画《龙凤人物图》
2、战国的毛笔帛画
龙凤人物图》 《龙凤人物图》帛画 姊妹篇, 的姊妹篇,但《人物御龙 图》在绘画技巧上比前者 更趋成熟。 更趋成熟。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视“ 为神物。 化中视“龙”为神物。是 通天地之灵物, 通天地之灵物,它可以载 人或神上天或邀游太空。 人或神上天或邀游太空。 这虽是一种虚幻, 这虽是一种虚幻,但都反 映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征 服自然的浪漫主义气质 浪漫主义气质。 服自然的浪漫主义气质。 这幅帛画反映出先民们对 人死后灵魂不灭 灵魂不灭, 人死后灵魂不灭,乘龙天 游或乘龙升天的愿望。 游或乘龙升天的愿望。 乘龙升天的愿望
1、魏晋的凸显个性
魏晋画祖顾恺之《女史箴图》 摹本,局部) 魏晋画祖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画祖顾恺之
东晋顾恺之传世名画。 25厘米, 349厘米。 东晋顾恺之传世名画。纵25厘米,横349厘米。主旨宣扬 厘米 厘米 封建社会妇女的道德和节操,以为后人教诫。人物用游丝描, 封建社会妇女的道德和节操,以为后人教诫。人物用游丝描, 沉着有力,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山石、树木勾勒无皴, 沉着有力,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山石、树木勾勒无皴,与人 物的比例则大小不称。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物的比例则大小不称。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汉 代 帛 画 《轪 侯 妻 墓 帛 画 》
起源: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起源: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 质朴与浪漫
1、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源头): 、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源头): 1)材料:地面、岩壁、陶器 )材料:地面、岩壁、 2)特点: )特点: 自然、生动、质朴、粗犷、 自然、生动、质朴、粗犷、浪漫 2、战国到汉代 、 1)材料:绢帛(毛笔)、石壁 )材料:绢帛(毛笔)、石壁 )、 2)题材:珍禽异兽、 神仙魔怪 )题材:珍禽异兽、 3)特点:浪漫、神秘、不失古拙 )特点:浪漫、神秘、
“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成为中国古代开创之作 以形写神”
1、魏晋的凸显个性
魏晋画祖顾恺之《洛神赋图》 摹本,局部) 魏晋画祖顾恺之《洛神赋图》(摹本,局部) 画祖顾恺之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 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 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 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 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 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 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 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 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 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 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
唐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摹本(局部) 唐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摹本(局部)
2、唐朝的雍容华贵
唐代的人物画, 唐代的人物画,在 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地位。其中有两个以擅 长画贵族妇女而著称的 人物画家——张萱和周 人物画家 张萱和周 昉。 该画面描绘仕女们 的闲适生活。 的闲适生活。她们华丽 奢艳在庭院中游玩, 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 作悠闲、拈花、拍蝶、 作悠闲、拈花、拍蝶、 戏犬、赏鹤、徐行、 戏犬、赏鹤、徐行、懒 无所事事。 坐、无所事事。
2、战国的毛笔帛画
我国现发现最早的一幅帛 我国现发现最早的一幅帛 最早的 在妇人之上绘的龙凤, 画。在妇人之上绘的龙凤,寓 示着死者随龙凤所引升天 死者随龙凤所引升天时情 示着死者随龙凤所引升天时情 腾空而起的龙、 形。腾空而起的龙、凤均有一 种向上的动势, 种向上的动势,而下方的侧立 人物则反映出一种跟随的特征。 人物则反映出一种跟随的特征。 可以肯定这是一幅为死者祈天 求佑的具有丰富含义的绘画作 品。这幅帛画从用笔用线的描 述、人物特征的描绘到图的构 成无不反映出我国古代绘画对 独特的气质和 形、神独特的气质和丰富内涵 的表现。 的表现。
盛唐画家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 盛唐画家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 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 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 被誉为“吴带当风” 他的出现, 感,被誉为“吴带当风”。他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 光辉的一页。杜甫、苏东坡尊吴道子为“百代画圣” 光辉的一页。杜甫、苏东坡尊吴道子为“百代画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