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资料(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资料(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资料(含答案)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019·桂林]有人评价杜诗“于寻常处见深刻”。

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本诗简述。

(2)[2019·桂林]“诗贵含蓄”,这首诗在表达情感上体现了这一点,请结合诗的内容分析。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木兰诗[《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2017·福建]对画线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数量多。

(2)[2017·福建]“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019·眉山]下列诗句中,与“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所抒发的情感相同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2018·天门]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3)[2017·徐州]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019·淄博]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A. 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 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 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 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和,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其中连用两个“悠”字有什么作用?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017·河南]《渔家傲·秋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2017·河南]从写景的角度赏析《渔家傲·秋思》中“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2018·怀化]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2018·黄石]下列对《渔家傲·秋思》和《天净沙·秋思》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伤。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两首作品,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5)[2018·桂林]本词委婉曲折,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2019·宜宾]请解释“悠悠”一词的含义。

(2)[2019·福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3)[2019·福建]“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4)[2019·孝感]本词与《贾生》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答案解析1、泊秦淮[杜牧](1)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议论抒情。

所写景物烟、水、月、沙均是常见之物,笔墨淡雅,看似寻常,但其中蕴含的主题却值得玩味,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及作者的感情。

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首句写景,第二句叙事,最后两句议论抒情,借烟、水、月、沙等平常之物和商女唱歌的平常之事,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此诗即景感怀抒情,含蓄委婉。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

第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三、四句抒怀,先由“近酒家”引出“商女”和“商女”之歌《玉树后庭花》,过渡自然;再由《玉树后庭花》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间接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不问国事的腐朽生活,含蓄深沉。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语言特点。

结合全诗内容逐句进行分析理解。

全诗先写景后叙事然后引出歌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写歌女为人作乐,不知亡国之恨。

全诗虽没有直接表达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愤懑不满的情感,但借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抨击那些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不问国事,由此体会本诗含蓄委婉的特点。

(3)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解析]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2、木兰诗[《乐府诗集》](1)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意思是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B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意思是“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铠甲”。

C 项“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话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所以翻译为“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D项古文中的数词,一般都表概数。

(2)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根据“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得出答案。

3、黄鹤楼[崔颢](1)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的理解。

题干中“烟波江上使人愁”这句诗的前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所以这句诗抒发的是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A 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发的是感慨古今,怀才不遇之情;B 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C 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之情;D 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出自《天净沙·秋思》,这一句直接抒发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与题干中所给诗句抒发的情感相同。

(2)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赏析。

在写景上,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楼、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在感情表达上,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营造意境,抒发了诗人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

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和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

眼前的“树”“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尾联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渺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