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通论期末复习
一、填空题
1.人类传播历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阶段。
2.传播学的第二大来源是“三论”,包括信息论、和。
3.早期传播学经典除了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外,还有美国著名记者李普曼的。
4.传播学的最初提出和形成是在。
5.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
6.按照符号自身形态的不同,可以将符号分为和。
7.符号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信号,二是。
8.传播过程具有如下特征:动态性、、。
9.1959年,美国学者赖利夫妇从角度提出了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
10.美国学者在拉斯韦尔传播“三功能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从而产生了他的四功能说。
11.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大众传播的一个负面功能是大众传播具有作用。
12.有限效果论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学派的研究中。
13.香农和韦弗的信息论模式所显示的一个负面要素是。
14.目前被人们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使用并且影响巨大的电子媒介主要是和。
15.麦克卢汉是享誉世界的加拿大传播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和,《》。
(五本著作任写两个)。
16.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工具性方面,加拿大学者的观点较有影响,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
17.效果研究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强效果阶段、阶段、阶段。
18.在对态度改变的研究上,以霍夫兰为代表的学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大致说来,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有三种功能:一是沟通,二是,三是。
20.非概率抽样有偶遇抽样和抽样两种。
21.概率抽样的类型有随机抽样、、分层抽样三种。
22.组织外传播的三种主要形式是、、。
二、判断题(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传播学的三大来源,其一是行为科学;其二是信息学、控制论;其三是社会学。
()
2.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
()
3.传播学的最初提出和形成是在德国。
()
4.眼神、表情、体态语、徽章、交通信号等符号都是非语言符号。
()
5.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是一个系统论模式。
()
6.人内传播是个体信息系统内的传播活动,与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没有一定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
7.我国古代曾参杀人的故事说明了传播中的从众心理。
()
1
8.贝雷尔森是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之一。
()
9.所谓网络传播时代,是指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时代。
()
10.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
11.象征符与其指示对象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
12.大众传播不是一个过程,它并非行动着指向特定的目标。
()
13.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职业化的群体。
()
14.自我传播属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
15.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属于循环模式。
()
16.拉斯维尔认为,各种媒介都是对人体不同功能的延伸。
()
17.约翰·弥尔顿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
18.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
19.传播制度在一般社会制度中是独立存在的,一定的社会制度对传播制度没有制约、控制作用。
()
20.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小型、双向互动、传播关系平等,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参与理论属于一种体制外的媒介规范理论。
()
21.大众社会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流程基本上单向的,传播者和受众都是非组织化的。
()22.按照大众社会的理论,受众的分散性决定了这个人数众多的群体只能是“乌合之众”,只能听任传播者的摆布。
()
23.沉默的螺旋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M·麦库姆斯与D·肖。
()
24.“有限效果论”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哥伦比亚学派的研究中。
()
25.知识沟和传播效果沟的理论认为信息的无限增大将会带来社会信息享有权的均衡。
()26.“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的大论争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
2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意日法西斯的传播体制就是一种现代集权主义。
()
28.有限效果论也可以叫做“最低效果法则”,这一说法是由纽约大学教授霍普·克拉伯首先提出的。
29.文化帝国主义在某些场合又称媒介帝国主义。
()
30.控制实验法首先是一种控制的研究,其次又是一种“因果”研究。
()
三、选择题(请在所提供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至少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面哪个不是传播学的先驱人物?()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卢因 D.李普曼
2.下面哪些属于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
A.下行传播 B.组织内的人际传播
C.平行传播 D.上行传播
3.大众传播具有一种“麻醉功能”,提出这个功能的是( )。
A.默顿 B.霍夫兰
C.麦克卢汉 D.施拉姆
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说的是( )。
A.群体传播 B.人内传播
2
C.大众传播 D.组织传播
5.香农和韦弗的数学模式所显示的正功能包括( )。
A.信源
B.发射器
C.信道
D.噪音
6.赖利夫妇模式是美国学者赖利夫妇1959年下面哪个角度提出的一个系统模式?( ) A.社会学 B.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文化
7.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 ( )。
A.多元 B.小型
C.双向互动 D.传播关系平等
8.受众媒介观念是支配受众使用媒介的基本看法,其本质是受众的媒介理性,受众可以通过下面哪些途径来衡量?( )。
A.媒介了解程度 B.媒介信任程度
C.使用媒介 D.媒介参与程度
9.“受众即市场”的观点有哪些积极意义?( )
A.传播者仅仅是经营者 B.反映了大众传播业运作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C.强化了受众的主体地位 D.信息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
10.下面哪些学者属于哥伦比亚学派?( )
A.拉扎斯菲尔德 B.贝雷尔森
C.克拉珀 D.霍夫兰
下面哪些属于国际传播的主体?
A.政府组织 B.国际红十字会
C.个人 D.非政府组织
四、名词解释
1.人际传播
2.符号
3.意义
4.反馈
5.5W模式
6.麦克卢汉
7.受众
8.两级传播
9.文化帝国主义
10.把关人
11.两级传播
12.国际传播
13.信息主权
14.意见领袖
15.传统学派
16.传播制度
3
17.子弹论
五、简答题
1.比较传播学两大学派的差异。
2.简述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及其对传播学的贡献.
3.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里?
4.一个传播过程主要有哪些构成要素?
5.5W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6.简述人内传播的主要特性。
7.简述人际传播的主要特点。
8.什么是大众传播,它有哪些特点?
9.简述赖特关于大众传播的四功能说。
10.什么是大众传播的“麻醉功能”?大众传播有哪些负面影响?
11.在一定的传播制度下,传播媒介主要受哪些因素调控?
12.简述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基本内容。
13.简述我国目前的传播制度及其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14.“社会责任”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内容。
15.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16.简述传播技法方面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17.简述子弹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
18.简述“沉默的螺旋”的主要内容。
19.简述使用满足理论的主要观点。
20.简述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功能。
21.什么是信息主权,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六、论述题
1.结合传播学理论,解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什么是“议程设置”?结合当代媒介现状,谈谈你的看法。
3.受众在参与大众传播活动时是一个重要的权利主体,结合实际论述受众的主要权利。
4.针对对国际信息发展的不平衡不合理,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对策?
5.如何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6.“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种理论?
7.结合实际说明传播技法方面有哪些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8.什么是从众,从众对传播活动有何影响?
9.为什么说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是“多媒体”传播?
10.如何用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解释人际传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