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隔离型DCDC变换器

第四章隔离型DCDC变换器

IVD max IVD1max I O U i nU O D nfL
• (2)VD1承受最大电压出现在VT导通时
UVD max U N 2 Ui / n
• (3)VD承受最大电压出现在VT截止时
UVD max Ui / n
12
隔离型Buck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
多路输出的正激变换器原理图
I L U N 2 UO U / n UO ton i ton L L U nU O i D nfL
• (2)当N1=N3时,开关管承受最大电压为2Ui
11
隔离型Buck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
• 整流二极管、续流二极管的选择
• (1)流过整流二极管和续流二极管中的电流峰值均为 电感电流峰值
S N
e感应电动势
t
d e dt
18
电磁感应定律
如果是多匝线圈
d d e N dt dt
式中:Ψ=Nφ-磁链(Wb)韦伯
19
电路中的磁元件
1、自感 自感系数 即
Li

i
20
L
电感单位 L=伏.秒/安=欧秒=亨利 简称亨,代号H
电感的感应电势符号和单位
VT1、VT2同时导通:UNP->UNS,iVD3 ↑,iVD4 关闭
I2P UO U toff O (1 D) L2 fL2
I2P
I 2 Ptoff
IO / T IO D 1 I2P
U O IO fL2
• 开关管的选择
I D max UO IO N2 I1P I2P 2 N1 n fL2
• 整流二级管的选择
I D max I 2 P U O IO n 2 fL2
隔 离 型 DC/ DC 变换器
1
概述
非隔离的DC/DC变换器的局限性 • 输入输出不隔离,形成地线上的环流 • 输入输出电压比或电流比不能太大 • 无法实现多路输出
解决方法 采用变压隔离器
2
概述
理想变压隔离器的特征 • 从输入到输出能够通过所有的信号频率,即从理想的 直流到交流都能变换; • 变换时可不考虑能量损耗; • 变换中能提供任何选定的电压和电流变比 • 能使输入和输出之间完全隔离 • 变换时,无论从原边到副边,或副边到原边,都是一 样方便有效
48
单端变压隔离器的磁通复位技术
高Br的去磁方法
(c)利用滤波电感作为恒流源
强制磁芯去磁各种方法
49
单端变压隔离器的磁通复位技术
高电压源变换器中去磁电路
利用 原边绕组本身
双开关、单端去磁线路
50
双管正激式DC/DC变换器
电路结构
注意点: D ≤ 0.5
工作原理
VT1、VT2 同时动作
n L1 L1 L2 L1 L2
27
变压器2
变压器负载
u1
i1 N1 N2 u2
k
i2 RL
N2 i1 i11 i2 i1t i ‘2 N1
i’2=N2i2/N1-次级反射电流
28
单端正激变换器总结: 1 电路简单,多应用于中,小功率电路; 2 变压器与储能电感分离,但正激需要B-H 工作于1象限,所以电路需增加磁复位辅 助电路; 3 输入电流是脉动的,有较大尖峰出现,对 器件要求较高,一般最大值为平均值的45倍。
10
U DS (1
N1 )Ui N3
隔离型Buck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
正激变换器的设计 • 开关管的选择
• (1)开关管的漏极额定电流必须大于流过IGBT漏极 实际电流IDmax。
I D max I L max N 2 I L max N1 n
I L max I L I L IO I L
单位
V S L S H (亨) i A
+

电 流 增 加
u
-
电 流 减 少
-
u
+
21
•自感电动势与能量关系
d di e L -u dt dt
•能量关系
We uidt
0 T Bm 0
dB Hl BH NA dt V dt N 2
2
di LI L idt Wm 0 dt 2
U DS max Ui nUO
39
UVD max Ui / n UO
单端反激变换器总结: 1 电路简单,广泛应用于50W以下电路; 2 变压器同时充当储能电感器,设计时比较 困难; 3 输入、输出电流都有较大尖峰出现,而且 都是脉动的。
双端变压器隔离变换器
一、回 顾
1、单端变压器无论是正激还是反激,功率 管在开关翻转瞬间要承受2Vi。 2、变压器只工作于第一象限,几个周期后 ,很容易进入“磁饱和”,而且变压器利 用率低,只有50%。 3、需要退磁电路设计。
单端变压隔离器的磁通复位技术
使用单端 变压隔离器 遇到的问题
如果每个周期不去磁, 剩余磁通的累加可能 导致磁芯饱和
如何使变压器 磁芯在每个脉 动工作磁通之 后都能回复到 磁通起始值
开关导通时,电流很大 开关断开时,过电压很高
43
单端变压隔离器的磁通复位技术
磁芯复位线路种类
方法一
把磁芯残存能量 自然地转移,在为了 复位所加的元件上消 耗掉,或者把残存能 量反馈到输入端或输 出端
di2 dt di1 dt
•耦合系数 12 k1 k 2 21 11 22
kM
M m M m L1L2
25
变压器1
空载:电压激励,初级
d11 di1 ui N1 L1 dt dt
di1 d12 M N2 dt dt
次级:
u2 eM 2
变比:
ui N1 L1 n u2 N 2 M
理想的变压隔离器符号
3
隔离型Buck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
电路的构成
基本buck变换电路拓扑 Buck变换器工作波形
4
隔离型Buck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
电路的构成
隔离型buck(正激 Forward)变换器
5
隔离型Buck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
工作原理
由于磁芯的磁滞效应,当具有非零直流 平均电压的单向脉冲加到变压器初级绕 组上,线圈电压或电流回到零时,磁芯 中磁通并不回到零,这就是剩磁通。剩 磁通的累加可能导致磁芯饱和,因此需 要采用磁复位(去磁技术)
I
22
互感
线圈之间互感
N1 N2
12 M12i1
同名端用 表示
φ11
i1 i2
φ12
M
i1 N1 N2 i2
互感系数
M 12
12
i1

21
i2
M 21 M 23
•电压平衡方程式
如果两个耦合线圈都流过增量电流有
di1 u1 eL1 eM 2 L1 M dt di2 u2 eL 2 eM 1 L2 M dt
COME ON
隔离型Buck-Boost变换器——单端反激变换器
电路的构成
电感—>隔离变换器
基本Buck-Boost变换器
隔离型Buck-Boost变换器
29
隔离型Buck-Boost变换器——单端反激变换器
电路的构成(变压器N2反绕)
单端反激式(Flyback)变换器
VT导通时,VD截止 VT截止时,VD导通
教材P69
37
隔离型Buck-Boost变换器——单端反激变换器
• 开关管承受电压
VT截止时,N1上的感应电势
U N1 N1 UO N2
VT截止时,漏-源承受的电压
U DS U i U N 1 U i N1 UO N2
38
隔离型Buck-Boost变换器——单端反激变换器
变换器的设计 • 变压器磁通不连续
N3+VD2:将残存的能量馈送到输入端,即进行磁复位。
6
隔离型Buck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
工作原理
VT导通
UN2 UO
(1)经变压器耦合和 二极管VD向负载传输 能量。
(2)电感L储能,电流 直线上升
能量传递阶段
diL u L u N 2 uo L dt
7
隔离型Buck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
34
隔离型Buck-Boost变换器——单端反激变换器
变压器磁通连续状态
VT截止时间较小,toff <(L2/UO)I2P ,即I2min>0
35
隔离型Buck-Boost变换器——单端反激变换器
• 电压传输比
VT导通
UN2
N2 Ui Ui / n N1
VT截止
U N 2 UO
伏秒 U i ton U Otoff 平衡 n U t D AV O on U i ntoff n(1 D)
参考 电压
13
隔离型Buck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
例1 前页所示正激变换器,输入电源电压60V, 二次主输出的平均输出电压为 5V, 开关频率为 1kHz,输出电感电流纹波最大值为0.1A,原边 边绕组匝数60,匝比Nr/Np等于1。求: (1)副边主绕组匝数最小值Nsm; (2)输出滤波电感Lom的值。
36
隔离型Buck-Boost变换器——单端反激变换器
• 输入输出电压关系
VT导通期间,变压器T储能
WL
1 L1 I12P 2
U O U i ton
即输入功率为
RL 2 L1T
WL 1 Pi L1 I12P T 2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