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教材内容分四部分:一是文明的摇篮,介绍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黄土风情”。二是风吹来的黄土,介绍的是黄土的成因和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三是严重的水土流失,介绍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带来的危害,最后讲的是水土保持,介绍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过世界区域地理,同学们已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这些有助于新课的学习。同时,同学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媒体、互联网等途径对本节内容也有一定的认识,而区域文化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是学习本节课的优势。
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教学围绕“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引导思考”的主线进行,在教法、教具的选择上力求生动有趣、高效直观。
教学目标:
1.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理解黄土的来源及黄土高原的成因。
3.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
黄土高原的成因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对黄土“风成说”的证据不易理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及板画的绘制,理解起来较容易。
承
转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边缘极易受流水侵蚀,在流水的冲刷、分割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貌景观,主要的有塬、梁、峁、川等。了解黄土高原主要地貌景 Nhomakorabea。实
验
操
作
全班分若干组,每4人一组。利用信封中的橡皮泥,小组合作,在规定时间内,捏制黄土塬、梁、峁等地貌景观。
通过图片,直观得出,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溶于水的特性。
延安气候夏季多冒雨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为因素也是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要的原因之一。
教师小结
水土流失的原因。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承
转
严重的水土流失产生了哪些严重的后果?
课件展示
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了解水土流失产生的严重后果。
承
转
面对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教
师
小
结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多植树种草,为我们的家乡、为我们的祖国增添一抹绿,希望我们生活的城市远离污染,希望我们的祖国天更蓝、空气更新鲜。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4.通过实例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认识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及主要地貌景观,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难点:
1、黄土的来源及黄土高原的成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
板书设计
第三节 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二、位置和范围
三、黄土高原的成因、特征
四、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教学反思
蚌埠市初中地理
《黄土高原》教案
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执教人:陈雅琼
单 位:蚌埠实验中学
在空白的争取图中标注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说出其跨越的主要省区。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在空白政区图上标记,加深对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的记忆。
承 转
黄土高原因覆盖着厚厚的黄土而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如此深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设疑激趣
教
师
讲
授
通过动画课件及黑板板画解释黄土的来源及黄土高原的成因。
仔细观察各种地貌景观特点,尝试捏制塬、梁、峁、等主要地貌。
让学生自己动手捏制,体验动手学习的乐趣,同时小组合作形式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作
品
展
示
教师讲解黄土塬、梁、峁、川等地貌景观各自特征,将小组捏制的作品在台前展示,表扬优秀的作品。
展示组内作品
熟悉黄土高原主要地貌及特征。
承 转
通过同学们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表有什么特征?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形成这样的地形特点?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呢?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 实验操作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烧杯 水 橡皮泥 荧光笔 中国政区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师 预 设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课
前
作业
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中,标注出安徽、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五省。
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作知识铺垫。
引
入
新
2.土壤溶水试验
将不同土质(黏土和沙土)的土壤放入烧杯水中,观看哪种土质易溶于水。
3.展示延安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4、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修路、开矿等人为原因,破坏了地表,加重了水土流失。
观看图片,分析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观看实验现象
读图说出延安地区降水特点
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层层推进,很自然的过渡到水土流失原因的分析。
合
作
探
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四人一小组,小组合作探究,派一名代表发言。
小组合作探究水土流失原因,派代表发言。
采取小组合作形式,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态度。
教
师
讲
授
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1.播放“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图片,思考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教
师
小
结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多彩的文化。
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承 转
介绍了黄土高原这么多的名胜古迹,同学们一定很向往,那你能说出黄土高原的具体位置吗?
教
师
讲
授
展示黄土高原地形图,教师描述黄土高原的边界,学生在空白的争取图中标注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说出其跨越的主要省区。
课
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为什么每年都在增长?这些水土从哪来的?
思考:黄河三角洲的陆地面积为何不断增长?这些水土从哪里来的?
用新闻素材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
师
讲
授
通过课件展示黄土高原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介绍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文化。
看图,说出图中是哪些名胜古迹。
通过直观生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和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内容: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教材分析:
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讲述的第二个地理区域。黄土高原因黄土而得名,也因黄土而成为一个特殊的地形区。作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特殊的地理环境,黄土是本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本节教材在内容选择上紧扣“黄土”这一区域中心事物,突出具有“黄土特色”的区域地理特征,强调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对本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