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逆矩阵教学提纲

逆矩阵教学提纲


高等代数
一、逆矩阵的定义、唯一性
定义:设 A 为 n 阶方阵,若存在 n 阶方阵 B,使得 AB BA E 则称矩阵 A 是可逆的,方阵 B 称为 A 的逆矩阵, 记作 A1.
例:

1 A 1
1 1 2 1 2
1
,
B


1
2
1
2

,
AB BA E,
(5) ( Ak )1 ( A1 )k
(6) A* A n1 , ( A* )T ( AT )*, ( A)* n1 A*
高等代数
1 1 1
1 0
例3 设 A 1
0
2 1
3 1
B


2 5
1 3
C 0 0
0 1
(1) | A1 || A |1;
副产品:
(2) A* | A | A1, 且(A*)1
1
A.
| A|
注:这个定理不但给出了一的方法。
高等代数
推论 : 设A、B是n 阶方阵, 如果 A B = E 或 BA= E , 则 B=A-1。
高等代数
§2-2 逆矩阵 (Invers Matrix)
一、逆矩阵的定义、唯一性 二、矩阵可逆的判别及求法 三、可逆矩阵的性质
高等代数
矩 阵 运 算
线性运算 乘法运算 转置运算
加法运算 数乘运算
1、不满足交换律; 2、不满足消去律; 3、存在非零的零因子 (1) (AT)T = A ; (2) (B + C)T = BT + CT ; (3) (kA)T = kAT; (4) (AB)T = BTAT ;
(4) ( AB)1 B1 A1
(5) ( Ak )1 ( A1 )k
(6) A1 A 1
高等代数
方阵的伴随矩阵运算满足下列运算规律: (1) A* | A | A1 (2) ( A* )1 1 A
| A|
(3) ( A1)* ( A* )1,
(4) ( AB)* B* A*
高等代数
归纳总结: 小结所有介绍过的一般n元线性方程组的各种
表示形式.
求矩阵X,使满足矩阵方程 A X B= C
高等代数
例5、已知A2-3A=O, (1)证明4E-A可逆,;
(2)若 A0,证3E-A不可逆 .
高等代数
练习:设方阵满足方程 A2 3A 10E 0
证明: A和A 4E都可逆,并求出它们 的逆矩阵
高等代数
六、矩阵多项式
1. 定义
设 (x) = a0 + a1x + … + amxm 为 x 的 m 次多
A11 A21
(1)
A1
1
A,其中A


A12
A

A22

A1n
A2n
An1
An
2


Ann

其中A为A的伴随矩阵,
Aij为行列式 A 中元素aij的代数余子式.
(2)
特别地,对二阶方阵A


a c
b
d

当 A ad bc 0时,有
A1
B是A的一个逆矩阵.
高等代数
问题: 存在性?
如果存在,是否唯一? 如何判定? 如何求?
定理1:如果n 阶方阵 A 可逆, 则它的 逆矩阵是唯一的。
高等代数
定理2:A是可逆方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0.
而且当 A 可逆时, A1 1 A* A
其中 A 是方阵A的伴随阵。
重要
1 A
A

ad
1 bc
d

c
b
a

一调一反
高等代数
1 1 1
例1 求方阵 1 2 3 的逆矩阵。
0 1 1
高等代数
方阵的求逆矩阵运算满足下列运算规律:
(1) ( A1)1 A
(2) ( AT )1 ( A1)T
(3) (kA)1 1 A1 ,其中数k 0 k
定义2 当|A|=0时,称A为奇异矩阵(退化矩阵), 否则称A为非奇异矩阵(非退化矩阵), 由定理2可知,可逆矩阵就是非奇异矩阵。
高等代数
逆矩阵的求法一:待定系数法
例1:

2
A


1
1
0

,
求A的逆矩阵。
解:

B


a c
b d

是A的逆矩阵,
高等代数
逆矩阵的求法二:伴随矩阵法
(ii)如果 = diag(1 , 2 , … , n)为对角矩阵, 则 k = diag(1k , 2k , … , nk),从而
高等代数
() = a0 E + a1 + … + am m
1
1

1m


a0


1



a1

1
2





am

n

m2



mn
(1 )




(2 )


.
(n )
高等代数
例16

1 1 P 1 0
1
1
2 ,
2

, AP P ,
1 1 1
3
求 (A) = A3 + 2A2 – 3A .
高等代数
学习导引 1,为什么提出矩阵分块法?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 2,方阵A的伴随矩阵 是分块矩阵吗? 3,分块矩阵的加法、数乘运算要注意哪些问题? 4,如何对分块矩阵进行乘法运算、转置运算? 5,分块对角阵的行列式、逆矩阵、高次幂如何运算?
项式,A 为 n 阶矩阵,记
(A) = a0 E + a1 A + … + am A m ,
(A) 称为矩阵 A 的 m 次多项式.
高等代数
2. 计算方法
(i)如果 A = P P -1,则 Ak = Pk P –1,从而 (A) = a0 E + a1 A + … + am A m = Pa0EP -1 + Pa1P -1 + … + PammP –1 = P ()P -1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