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对比阅读

文言文对比阅读

文言文对比阅读1.《孙权劝学》对比阅读[甲]……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注:回: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

蚤:同“早”。

恸:哀痛之至。

贰:重复。

亡:同“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⑵即更刮目相待()⑶门人益亲()⑷不迁怒,不贰过。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⑵不迁怒,不贰过。

译:3.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

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

(2分)答: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2分)答:2.《木兰诗》对比阅读【甲】木兰诗(节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乙】陈涉世家(节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丙】列子学射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

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②。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

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列子·说符》)注:①[中]射中箭靶。

②[守而勿失] 牢牢记住不要忘掉。

守,掌握,遵守。

1.(2分)下面句子中“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C. 然足下卜之鬼乎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2分)指出下面括号中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 )A.皆次当行(行:行军) 会天大雨(会:恰逢)B.或以为死(或:有的人) 楚人怜之(怜:爱戴)C.念鬼(念:念叨) 又间令吴广(间:暗地里)D.卒中往往语(往往:经常) 皆指目陈胜(目:看着)3.(2分)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 “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

”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4.(2分)下面对《陈涉世家》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体现了陈胜对形势的准确分析与判断。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写出了陈胜对民心的深刻洞察。

C.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表现了陈胜对天意的准确领悟和把握。

D.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生动表现了陈胜谋略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5.(2分)下面对《列子学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

B.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C.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

D.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6.(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

3.《狼》对比阅读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牧竖蒲松龄两牧竖(牧竖: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1.比较《狼》与《牧竖》中相同的实词,分别写出它在文中的意思。

⑴狼不敢前()⑵.一狼径去()跑号如前状()相去数十步()⑶.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2.比较阅读《狼》与《牧竖》两文,回答《狼》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牧竖》从大狼身上体现出了什么?3.《狼》与《牧竖》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和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4.《口技》对比阅读【甲】口技清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乔山人善琴清徐珂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⑤扣之。

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⑴便有妇人惊觉欠伸觉《口技》《乔山人善琴》比较阅读答案⑵今客鼓此鼓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无敢哗者/起坐而喧哗者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11.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2.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3分)第一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分)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