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万提斯(Cervantes,1547-1616),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
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
“我感到塞万提斯的小说,真是一个令人愉快又使人深受教益的宝库。
”“塞万提斯的创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谓天衣无缝;主角与桑丘,骑着各自的牲口,浑然一体,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极……”“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三头统治,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里分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人生在世,如果有什么必读的作品,那就是《堂吉诃德》。
”歌德雨果海涅奥克斯一个理想而倒霉的战士;一个伟大而多难的作家;一个属于未来却难容于现世的思想家;作品原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是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西班牙文学巨制。
1、思想意义:首先,他通过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的游侠,在对骑士理想和骑士制度进行嘲笑的同时,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现实。
(骑士小说本是中世纪的文学样式,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信条。
16世纪西班牙文坛倒行逆施,骑士文学特别是其中的骑士小说广泛流行,整个西班牙沉浸在骑士小说的谜障之中,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塞万提斯采用夸张性的滑稽模仿手法,辛辣地讽刺了骑士小说。
)其次,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的不朽形象。
尤其是在堂吉诃德身上承载着作者美好的理想和极其复杂的思想情感。
2、堂吉诃德形象分析:滑稽与崇高、喜剧性与悲剧性的矛盾统一痴迷的幻想家和清醒的智者的矛盾组合。
(1)堂吉诃德形象的喜剧性堂吉诃德把幻想当成现实,为恢复骑士道而失去了起码的人生知觉,行动疯癫、闹出很多笑话:50多岁的绅士却偏要当骑士破盔烂甲却自认为很坚固骨瘦如材的老马却偏偏取名响亮的“驽骍难得”普通的村姑取名“杜尔西内娅”的贵族名字把破败的客店当豪华的城堡把妓女当公主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把牧童吹号召唤牲口当作是骑士在吹号迎接自己的到来把理发师的铜盆当魔法师的头盔把装葡萄酒的皮囊当巨人的脑袋砍————主观幻想与现实生活存尖锐冲突、游侠行为与周围的事物格格不入、善良动机与客观效果正好相反。
福柯《词与物》:《堂吉诃德》勾勒了对文艺复兴世界的否定;书写不再是世界的散文;相似性与符号解除了他们先前的协定;相似性已靠不住了,变成了幻想或妄想;物仍然牢固地处于自己的嘲笑人的同一性中:物除了成为自己所是的一切以外,不再成为其他任何东西;词独自漫游,却没有内容,没有相似性可以填满它们的空白;词不再是物的标记,而是沉睡在布满灰尘的书本中。
……《堂吉诃德》是第一部现代文学作品,因为我们在它里面看到了同一性与差异性的严酷理性不停地轻视符号和相似性;因为在它里面,语言中断了自己先前与物的关系,从而进入了这个孤独的主权中,语言还会只作为文学突然重现出来在这个主权内;因为相似性进入了一个时代,从相似性的观点来看,这是一个非理性和想象的时代。
一旦相似性与符号相互分离,两种经验就能确立起来了,两个人物也可以面对面出现了。
(2)恩格斯:一个人出于对人类纯洁的爱,作出许多可笑蠢事而不为同代人所理解——还有什么比他更具有悲剧性呢?堂吉诃德形象的悲剧性崇高性貌似荒唐的举动当中却蕴含着高贵的动机和目的,反射人文主义的光辉。
具有伟大的理想、高尚的品德、锄强扶弱、济世救人的信仰。
以“救苦、扶危、济困”为己任,于自己无所求。
忠贞的爱情,对杜尔西内娅矢志不渝屡败屡战,为理想献身的牺牲精神。
人文主义思想家。
英国诗人蒲柏:“最讲道德、最有理性的疯子”。
☆英国批评家赫士列特:“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是一种最完美的无私的性格。
他是那种最和蔼可亲的热心快肠的人,具有一种既坦白,又文雅、慷慨的天性;他是一个真理与正义的热爱者”。
屠格涅夫:《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和哈姆莱特的同时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我觉得这两个典型中体现了人的天性中的两种根本的、对立的特点——即人的天性赖以转动的轴的两端。
我觉得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属于这两种类型中的一种;我们每个人或是与堂吉诃德相象,或是与哈姆莱特相象。
”“堂吉诃德究竟表明什么呢?首先是表明了信仰;对某种永恒的,不可动摇的东西的信仰,对真理的信仰,一句话,对那种处于个人之外的真理的信仰。
这真理不能轻易获得,它要求虔诚的皈依和牺牲,但经由永恒的皈依和牺牲的力量是能够获得的。
堂吉诃德全身心充满着对理想的忠诚,为了理想,他准备经受各种艰难困苦,牺牲生命;他之所以珍视自己的生命,就是因为生命能作为他在世界上确立真理和正义的手段。
……他活着为了别人,为了自己的弟兄,为了除恶,为了反抗敌视人类的势力——巫师、巨人——即是反抗压迫者。
在他身上没有自私自利的痕迹,他不关心自己,他整个儿都充满了自我牺牲精神——请珍视这个词!——他有信仰而且坚信不移,义无返顾。
堂吉诃德的悲剧是一种内在人性的悲剧,世界的荒谬和人们的轻视,使他的献身行动成为一种受苦难的悲剧。
堂吉诃德显示出他的英雄性,追求理想的孤独性。
他生活在孤独中,孤独地追求,不为人们理解。
————纳博科夫在书中列举了第一部中那些旨在让人开心的折磨肉体的残酷性实例,还有第二部中折磨精神的残酷性表现。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以残酷性为题材的百科全书是有史以来写下的最难以容忍、最缺乏人性的书之一。
”(3)本真和澄明菲尔丁:谁更疯?约翰逊:谁更可笑?庄子《应帝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海德格尔:真理=澄明,去蔽.总结:别林斯基: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他既是真理和正义的捍卫者,又是荒诞不经的游侠狂。
他既是喜剧丑角,又是悲剧英雄。
既是为理想勇于献身的战士,又是为理想脱离现实的疯子。
(4)必须是宣扬某种道德信念吗?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有的声称在小说中看到了对堂吉诃德令人眩晕的理想主义所进行的理性主义批判,有的在其中看到了对这一理想主义的歌颂。
这两种理解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想在小说的基础上找的不是一个疑问,而是一种道德信念。
”当上帝慢慢离开他的那个领导宇宙及其价值秩序,分离善恶并赋予万物以意义的地位时,堂吉诃德走出他的家,他再也认不出世界了。
世界没有了最高法官,突然显现出一种可怕的模糊,唯一的神的真理解体了,变成数百个被人们共同分享的相对真理。
就这样,诞生了现代的世界和小说,以及与它同时的它的形象与模式。
“塞万提斯使我们把世界理解为一种模糊,人面临的也不是一个绝对真理,而是一堆相对的互为对立的真理,因而唯一具备的把握便是无把握的智慧,这同样需要一种伟大的力量。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看到:“存在的被遗忘”,把世界缩小为一个简单的技术与算术勘探的对象,而把具体的生活世界排除在视线之外。
“事实上对我说来,现代的奠基人不仅有笛卡尔,还有塞万提斯。
哲学与科学忘记了人的存在,如果这是事实,那么更为明显的事实是,随着塞万提斯而形成的一个欧洲伟大艺术不是别的,正是对这个被人遗忘的存在所进行勘探。
”3、桑丘:仆人桑丘是一个农民,堂吉诃德的邻居。
他的性格与堂吉诃德相反,讲求实际,聪明能干,性格乐观。
他既是堂吉诃德的陪衬人物,又是小说的另一主人公。
桑丘的性格以顽固或执拗现实主义(the stubborn realism)为核心,有着西班牙农民的狡黠和怯懦。
其主要性格特征是:“头脑简单而不失聪明,思想狭隘而不失诚实,胆小贪财而不失纯朴,备遭凌辱而不失善良,历经艰难而不失乐观。
”堂吉诃德桑丘.潘沙虚幻、理想主义的化身清醒、现实主义的实践者年龄年过半百正当盛年外形又瘦又高,严肃忧伤,面带愁容,苦行僧式又矮又胖,开朗乐观,享乐派坐骑瘦弱的老马“驽骍难得” 矮胖的毛驴“灰毛儿”谈吐没落绅士,学识丰富,谈吐高雅,胸怀坦荡文盲,却有智慧,满嘴方言俗处事无视社会现实,遇事糊涂,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遇事清醒,小心谨慎,自私胆性格具有两重性:愚蠢与聪明博学,荒唐与正真善良可笑又可怜,既是喜剧人物又是悲剧形象朱光潜先生在评价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这两个人物时说:“一个是满脑子虚幻理想、持长矛来和风车搏斗,以显出骑士威风的堂吉诃德本人,另一个是要从美酒佳肴和高官厚禄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
他们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
但是堂吉诃德属于过去,桑丘·潘沙却属于未来。
随着资产阶级势力的日渐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堂吉诃德,而是桑丘·潘沙了。
”4、《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1)在欧洲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总结了中世纪以来长篇叙事作品的成就,奠定了近代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
▪2)是一部戏拟骑士小说而写成的现实主义巨著,既“微笑地结束了西班牙的骑士文学”,又体现了符合时代精神的人文主义思想,显示了强烈的批判倾向。
▪3)发扬了流浪汉小说的传统,以堂吉诃德主仆二人游侠冒险为主要线索,又使一些次要人物的活动和社会场景大交织,使小说成为当时西班牙社会的一面镜子。
▪4)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十分成功。
作家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堂吉诃德和桑丘。
▪5)小说的语言鲜明、生动、幽默,富于情趣;人物的语言合乎本人的身份和教养;还大量地运用了民间俗语和谚语,对后代的欧洲作家都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堂吉诃德》长篇小说的新阶段汲取流浪汉小说环境描写的长处采用骑士小说训诫性来宣扬人文主义发展了英雄史诗的英雄献身精神弃其梦幻色彩弃其形象的悲观色彩弃其神秘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