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心理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答案解析(5)一、单选题1. 神经元中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的是( )A.树突B.胞体C.突触D.反射2. 病人的沉睡和动物的假死体现的是( )A.外抑制B.超限抑制C.消退抑制D.分化抑制3. 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A.精神活动B.意识活动C.反射活动D.机能活动4. 吃了糖以后接着吃桔子会觉得桔子酸,这是(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5. 刺激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是( )A.闪光融合B.视觉对比C.后像D.联觉6. 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是按照( )原理制作而成的。
A.时间知觉B.真动知觉C.似动知觉D.错觉7. 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8. 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B.加工深度说C.图式理论D.知识分类学习论9. 痛觉的生物学意义在于(D)A.它可以增强一个人的意志力B.它使我们感到生活的真实C.它能使我们更快地适应环境D.它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10.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是( )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觉能力11. 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12. 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 )影响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干扰抑制D.双重抑制13. 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新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14. 不随意想像的特殊表现是( )A.灵感B.原型C.梦D.顿悟15. 巴甫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除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扩散和集中规律以及条件反射的抑制规律外,还有( )A.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B.两种信号系统C.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D.动力定型16.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A.适应功能B.动机功能C.组织功能D.信号功能17. 中国女排奋力拼搏,终于获得五连冠,表明中国女排具有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B.果敢性C.坚韧性D.自制力18. 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 )A.感觉B.思维C.需要D.性格19. “活泼好动”是下列哪种表现? ( )A.能力B.兴趣C.气质D.性格20. 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抑制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21. 詹姆斯一兰格情绪外周理论认为( )A.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B.认知在情绪的发生中起着决定的作用C.情绪与动机有密切的联系D.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22. 具有情境性、反应性、简略性特点的是( )A.书面言语B.独白言语C.对话言语D.内部言语23.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 )A.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B.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难于变化的C.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不会发生变化D.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24. 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 )A.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B.具有不可调和的特性C.两极是不相容的D.两极是绝对对立的25. 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示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这个过程在皮亚杰学说中叫做( )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26. 皮亚杰认为思维的结构具有( )A.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B.整体性、转换性和适应性C.整体性、转换性和平衡性D.平衡性、适应性和自调性27. 皮亚杰认为,数理逻辑经验是( )A.先天遗传来的B.后天习得的C.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获得的D.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属性28. 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 )A.颞叶→枕叶→顶叶→额叶B.顶叶→颞叶→枕叶→额叶C.枕叶→颞叶→顶叶→额叶D.枕叶→顶叶→颞叶→额叶29. 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岁~7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D.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30. 初中生同伴关系的显著特点是( )A.交友范围开始缩小,最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两个B.交友范围扩大,最要好的朋友很多C.平行性集合关系显著D.同伴关系依从性达到高峰31. 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32.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心理学家为( )A.布鲁纳B.桑代克C.斯金纳D.奥苏贝尔33. 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A.形象直观B.言语直观C.模象直观D.实物直观34. 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35. 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落大意属于( )A.复述策略B.理解一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36. 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模式进行教学。
(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37. 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小狗算算术的表演,聪明的小狗可以通过叫声来告诉大家计算的结果。
实际上小狗是通过观察主人的表情来进行表演的,这种心理学效应叫做( )A.霍桑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安慰剂效应D.顺序效应38. 在一次司法审判中,将一名无辜者判定为有罪,这在信号检测论中被称作( )A.击中B.漏报C.虚报D.正确拒绝39. 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是以??为横轴。
( )A.虚惊概率B.击中概率C.漏报概率D.正确否定概率40. 在一段时间内有10架飞机飞过,其中6架为敌机,雷达报告到其中的5架,并把2架民用机误报为敌机,那么雷达的击中率为( )A.0.8B.0.6C.0.5D.0.4二、多选题1. 以下属于条件反射有( )A.吃食物流口水B.谈虎色变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望梅止渴2. 感觉的属性包括( )A.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B.它是对过去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C.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D.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3. 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 )A.同时对比现象B.相继对比现象C.彩色对比D.感觉适应现象4. 下列说法中不科学的是( )A.痛觉反映一个人意志力强弱B.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C.痛觉比较容易适应D.痛觉反映了一个人的灵敏程度5. 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判断发展划分为( )A.前道德判断水平B.前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三、简答题1. 简述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2. 简述反应时研究中的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现象及SAT范式。
3. 简述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的构成及特点。
四、综合题1. 试比较心理实验设计中被试问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优缺点。
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5 BBCDC 6~10 CAADA 11~15 BDCCD 16~20 CCCCD21~25 DCAAB 26~30 ACCBA 31~35 BADDC 36~40 BBCAA二、多项选择题1BCD 2AC 3AC 4ACD 5BCD三、简答题1【答案要点】(1)20世纪70年代,以汤姆金斯和伊扎德为代表,建立了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①伊扎德(1977)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人格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等六个子系统组成。
人格系统的发展是这些子系统的自身发展与系统差异之间联结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②在这些子系统中,伊扎德认为认知过程引起比较和辨别活动,是知识的学习、记忆、符号操作、思维和言语过程。
情绪具有动力性,它组织并驱动认知与行为,为认知与行为提供活动线索。
可见,情绪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这是伊扎德理论的重要观点。
③伊扎德(1991)认为,情绪包含着神经生理、神经肌肉的表情行为、情感体验等三个子系统,它们相互作用、联结,并与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其中,情绪活动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包括脑干中央灰质、丘脑、杏仁核、下丘脑、松果体、鼻周皮层、新皮层、前额皮层等神经结构。
表情行为包括神经肌肉的活动和感觉反馈活动两部分,表现在脸部、言语、躯体姿势、手势等活动。
神经化学活动通过一些内在的程序、激活脸部和躯体的活动模式,这些活动的反馈信号进入意识状态,形成情感体验。
总之,伊扎德认为,情绪特征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遗传是某种情绪的阈限特征和强度水平的决定因素。
2【答案要点】(1)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现象是指研究者们为了研究人类信息加工的特性,常常把反应时间作为指标。
其考虑的逻辑是,心理加工过程的复杂性和反应时间的长短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即对一个复杂刺激的加工所需时间较长;而对一个简单刺激的加工时间则要短一些。
然而,反应时实验中除了反应速度之外还有反应准确率问题。
研究者们注意到,被试有时会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去换取反应速度,有时则会以牺牲反应速度为代价去换取反应准确率,亦即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率的标准来指导他的反应。
这就是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speed-accuracy trade-off,SAT)现象。
(2)研究者们利用SAT现象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反应时实验的新的反应时实验范式,即速度与准确率权衡范式(SAT范式)。
在SAT实验中,可以通过控制被试做出反应的时间长短来作为实验自变量,测定在各种时间条件下的反应准确率。
然后以反应时间为横坐标,以反应准确率为纵坐标,可得到一条速度与准确率权衡曲线。
在这条曲线上,可以找到在各种反应时间下的反应准确率(d')。
在这条曲线上,可以用3个参数来描述SAT现象。
I表示截距,R表示准确率(d')随反应时间(RT)的变化而变化的速率,A表示准确率的渐近值,即在无限延长提取时间条件下的最高准确率。
3【答案要点】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是当今国际上心理学界公认的已被广泛运用的个别智力测验量表。
心理学工作者常把它作为标准,对其他智力测验进行效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