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浅析
摘要:通过对拙政园历史背景、园林营造手法、植物选择、植物造景等做介绍和分析,展现其造景的经典之处,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关键词:园林空间园路铺装园林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
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
的联系。
品中国古典园林,必先品苏州
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朵
奇葩,其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
筑巧夺天工。
而苏州最大的园林便属拙
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区东北隅,南临东北街,北接平家巷,东起道堂巷,西止萧王弄,占地约72亩,是苏州最大的园林。
拙政园山清池广,竹木掩映,建筑得宜,风格。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
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
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
园林是一门
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拙政园更是中国造
园的经典之作,与故宫、长城、秦兵马涌、
布达拉宫等同属国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
宝。
开阔而疏朗,是江南文人园林的代表
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结构体系:
拙政园的中部是江南园林中结构体系的典范,水池的面积占全园的三分之一,是以水池作为整个园林的构图中心,通过路径、廊架等进行空间的分隔与组织。
园林建筑在空间的组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筑、游廊和其它景观元素形成相互关联的空间体系,既具有较严谨的秩序,又蕴涵了灵活与变化。
图1用分层的方式显示了拙政园空间结构的
形成过程。
通过山水体系的布局基本形成了园林
的整体性空间结构;建筑位置的经营进一步划定
和完善了空间的细部结构;园林植物依附于山水
和建筑的布局之上,使山水和建筑庭院空间中增
添了许多变化的因素。
(二)空间层次
拙政园的空间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图1
1、第一个层次为园区,主要依据园林的空间
位置和结构来划分。
据此,拙政园分为东部、中
部、西部三个园区(如图2)。
2、第二个层次为景区,主要依据水体、路径、廊架和主体建筑来分割空间。
为了在有限的面积内构成富于变化的风景,江南私家园林在布局上,采取划景区和空间的办法。
以拙政园中部园区为例来说,中部是拙
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
其总体布局
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
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
池广树茂,景
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
的建筑,主次分明。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
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园区分
为五个景区:枇杷园景区、远香堂景区、小飞虹景区、见山楼景区、一池三山景区。
景区主要以水体和三个岛屿组成,四面临水,空间通透,是中部园区的中心地标景区。
3、第三个层次为景点,主要通过建筑定位空间,这些景点相对独立,有明确的可感知的边界和一定的主题,空间意义完整。
以拙政园中部园区为例来说,园区分为22个景点。
(1)枇杷园景区包括听雨轩、嘉实亭、
玲珑馆、海棠春坞、绣绮亭5个景点。
(2)远香堂景区包括黄石假山、远香堂、
倚玉轩亭3个景点。
图3
(3)小飞虹景区包括小沧浪、小飞虹、
得真亭、松风亭、香洲、别有洞天6个景点。
(4)见山楼景区主要包括见山楼及其西
南边的黄石假山2个景点。
(5)一池三山景区包括荷风四面亭、雪
香云蔚亭、北山亭3个景点。
另还有3个相对独立的点景,包括梧竹
幽居、倚虹亭和绿漪亭。
(三)整体布局
以隐居安乐为主的生活追求,使得江南私家园
林各个独立空间,或静观或游赏,都有特定的内容,
完形意义非常明确。
在空间整体布局上,园林中的
建筑和景观并非工整对称,而是通过景区的划分建
立空间系统的层级关系,而无处不在的对称和拟对
称构图(如图4),同步加强着整体和局部的“身份”
属性,以达到整个园区的平衡。
1、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亭构成拙政园中部园区的
南北轴线。
两侧见山楼与绿漪亭相对,分别位于空
间的东北、西北边角处;小飞虹景区与枇杷园景区
相对,同为复杂的院落分列于中部园区东南、西南
边角;荷风四面亭与北山亭相对,分别位于湖心岛、
别有洞天半亭与梧竹幽居位于中园的边缘,有明确的对景关系。
这三组对称关系使得远香堂两侧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加强空间感受的平衡感;倚玉轩与绣绮亭相对,一个体量较大,一个位置较第五章拙政园的空间特征分析高,构成远香
堂景区的东西边界。
2、梧竹幽居与别有洞天构成东西轴线关系。
两侧绿漪亭与海棠春坞相对,同位于水边退后于视线界面;北山亭与绣绮亭相对,同位于山上,前者有植被映衬,后者体量较大;雪香云蔚对远香堂,几近对称、分别为北南两侧的中心建筑,前者占据竖向的制高点,后者占据体量之最;荷风四面亭与倚玉轩相对,同为两侧中心建筑的陪衬,皆可四面观景;见山楼与香洲相对,均为二层临水建筑。
作为园内一条最长的透景线,南半边高密度的建筑群组合与北半边高低起伏的地形、
丰富的植物景观相对比,
人工经营与自然景色也在
空间感受上取得平衡。
同
时,沿这条轴线,空间序
列有明确的节奏,从西向
东,在立面上,海棠春坞
与绣绮亭小山、远香堂和
倚玉轩、小飞虹和香洲三
组空间,每组空间东西跨
度都在30-35m之间;在平
面上,海棠春坞与绣绮亭
小山边界在空间上一退一
进,远香堂与倚玉轩、香洲与小飞虹同为一退一进,为空间的虚实对比。
3、小飞虹景区水体本身形成了一条视觉通道,形成轴线。
小飞虹与小沧浪跨越水面,分隔了空间层次,强调了轴线的存在;两侧香洲、倚玉轩作为景区东西边界的尽端相对。
4、批把园景区亦有自己的轴线。
嘉实亭实作为绣绮亭的对景存在;海棠春坞小院与听雨轩小院一墙之隔,各独立成院,南北相对,综合起来仍能在空间感受上取得平衡。
总结:
拙政园的空间营造中,运用了对景、隔景、障景、框景、空间渗透、虚实相生等多种造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中拓展无限的时空观念,犹如一幅绵延不断的山水画,感性的气氛与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始终弥漫在”宛自天开“的山山水水之
中。
除此之外,拙政园中还通过人与空间的交流,营造了一
种物我同一的境界。
与谁同坐轩里,人与清风、明月对酒:
留听阁内,人与残荷互语。
园林空间的关键便在于
将人与各种景物联系起来,尽管这些景物不尽相同,却都同
样与人的感受发
生关系,从而进一
步让人对该场所
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
由此看来,拙政园的空间构成不仅注重了小乔
流水的物质空间,还注重了人与空间交流的精神空
间,这就是我们认识到,只有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
相结合的空间结构才能够真正打动人。
因此,尽管现代城市公园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与中国古典园林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指导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空间营造手法和特点仍然对现代城市园林建设具有借鉴、参考、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