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

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本课,了解藏戏的传说及藏戏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藏戏这种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2.理解全文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

重点体味和推敲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从而透彻地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3.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学习本文,培养深层次阅读的水平,提高分析、理解、感悟、表达的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藏戏的由来及藏戏的特点,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2.分析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句段,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

3.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学习本文,培养深层次阅读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17藏戏作者:马晨明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2[①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3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②这个反问句的作用是什么?][③这三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第一段(第1~3自然段):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④这句话有什么作用?]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jiānɡ)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shì)。

5[⑤“野马脱缰”一句说明了什么?]1知识点讲解☜2①这一句用反问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突出特点。

3②这一句用反问形式突出藏戏演出时间长的特点。

③以三个反问句开篇,先声夺人,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特点,也为本文具体描写藏戏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4④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面总括藏戏三大特点,用“还是”转折,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式。

5⑤这句话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说明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高尚品质。

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段导读:本段写唐东杰布发誓架桥的原因。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

[⑥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唐东杰布在山南琼(qiónɡ)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6更有大批的农民、工匠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

[⑦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洒遍了雪域高原”说明了什么?]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观众们惊叹道:莫不是阿吉拉姆下凡跳舞了吧!以后人们就将藏戏演出称为“阿吉拉姆”。

7 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⑧“身无分文”“58”“开山鼻祖”说明了什么?]第二段(第4~7自然段):写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建造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8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⑨“基本”一词能去掉吗?]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巫(w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妖魔的面具青面獠(liáo)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段导读:第8~15自然段写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所戴的面具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意义的。

⑥这一句引起下文,讲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

6⑦这几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充分说明了藏戏所起到的巨大宣传和发动作用。

“洒遍了雪域高原”既说明了演出的地域广,也表明了藏戏已经深深扎根在藏族人民的心中。

7⑧这几个词语强调了唐东杰布在一点儿钱也没有的困难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劝人积德行善,共同修桥,为雅鲁藏布江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他也成为藏戏的创始人。

8⑨不能去掉。

“基本”说明事物大体是相同的,少数地方稍微有些差异。

如果去掉,则事物就完全相同,这样就与事实不符了。

9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⑩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内容?]10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

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bó)为其伴奏。

[“不要”“只要”说明了什么?]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为什么说“只要有观众就行”?]段导读:本段写藏戏的特点——没有舞台。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靠“雄谢巴”的解说和艺人们的说唱来描述。

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

第三段(第8~18自然段):主要介绍藏戏面具的特点。

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藏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程式:开场陈说藏戏历史以招徕(lái)观众,正戏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结尾则具有庆贺演出成功之意。

11段导读:本段写出藏戏形成了固定的程式。

藏戏艺人的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唱,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戏班更是有各种风格的表演形式。

[六个“不同”说明了什么?]12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优哉(zāi)游哉,毫无倦意。

[“三五天”说明了什么?]13段导读:主要写藏戏艺人的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

9⑩这句话用精练的语言写了藏戏面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保留的原因。

10说明藏戏的舞台用具简朴,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

这句话告诉我们: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效果就行。

11六个“不同”说明了藏戏唱腔、动作、表演形式的丰富多彩,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藏戏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

12说明藏戏演出时间长。

13不可以。

因为“师传身授”写出了藏戏被延续下来的方式,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傅言传身教,全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而“传递”只有延续的意思,并没有交代传递的方式。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师传身授”改为“传递”可以吗?]第四段(第19~21自然段):写藏戏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并且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1.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归纳每段的大意。

2.了解有关藏戏的传说,感悟故事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有关藏戏的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本课朗读的录音,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有关戏曲种类的录像。

一激发兴趣,直接导入板书:藏戏(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

)同学们,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的民族。

它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大家别急,我们先来看看藏戏面具的图片。

(投影出示藏戏面具的图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藏戏》,去了解它,感悟它的魅力吧。

二教学设计1.播放本课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给不认识的生字、新词注音,自主清除阅读障碍。

2.播放藏戏的资料录音。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钹伴奏;它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

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

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找出相应的答案并标画出来。

老师提示引导,指名回答。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甲:本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

(2)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乙: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4.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总结每段的大意。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老师明确。

)全文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用设问句揭示藏戏的特点。

第二段(第4~7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

第三段(第8~18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面具的特色。

第四段(第19~21自然段):藏戏形成了固定的形式,并一代一代师传身授下去。

5.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有感情地读第一段,这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学生甲: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

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含着民族的自豪感。

(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我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2)有感情地读第二段,唐东杰布的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读后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甲: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

“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这句话,说明了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

这是勇敢的传奇。

学生乙: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通过七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这是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学生丙: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

这个仅由七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老师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他的画像,让他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时生出几分神圣感和肃穆感。

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3)有感情地读第三段,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