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氮磷污染危害及脱氮除磷基本概念
氮磷污染危害及脱氮除磷基本概念
好氧环境下主要发生有机物的降解、有机氮 的氨化、氨氮的氧化以及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
简单的说:
混合液中既不存在溶解氧,又 不存在硝酸盐的状态为厌氧状态;
存在硝酸盐但不存在溶解氧的 状态为缺氧状态;
混合液中溶解氧作为主要电子 受体的状态为好氧状态。
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厌氧、缺 氧、好氧等污水处理技术术语的含义在不同 的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操作中也不断的发展 并发生深刻变化,使其具有不同的内在涵义 和不断扩展的外延。
1.3.2国内外污水氮磷去除 1.我国污水氮磷去除指标值 氮磷指标值值变化如表4所示。
表4 氮磷指标值变化 单位 (mg/L)
标准变化
NH3-N
TP
TN
二级
25
1.0
括号外数值为 GB8978-1996 一级
15
0.5
水温﹥12 ℃的 标准,括号内
一级B
8(15)
1.0
20
为水温≤12 ℃
的标准
GB18918-
鱼虾产卵场等。 3. I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 及游泳区。 4. IV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5. 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3)《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目前污水排海工程按该标准控制达标,经环境容量预测确定
六湖连通:将东湖、沙湖、北湖、杨春湖、 严东湖、严西湖六个湖泊贯通,并与长江相连, 实现引江济湖、湖湖连通,从而改善武汉地区水 域环境
引江济湖工程的目的是“换”,通过“换”, 使得污染水源的各个污染指标得到稀释,从而增 强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以达到对水质的优化。
类似有西湖调水工程、玄武湖调水工程等。
据估算,我国人均体内排出的磷为1.8g/d左右。 生活污水中含有机氮和氨态氮,其来自于食物中 蛋白质代谢的废弃物。一般每人产生11g/d氮态废 物。新鲜生活污水中有机氮约占40%,氨氮约占 60%。
1.1.2工业污染源
食品加工企业(乳制品行业)、化肥生产企业 等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较高浓度的氮。
含磷工业主要是磷化工题,下面从参与反 应的微生物、呼吸类型、最终电子受体、主 要代谢反应、典型工艺操作及其组合等方面 对这些术语进行综合分析和汇总说明。见下 表:
状态划分
呼吸类 主要最终 参与活动的主要微
型 电子受体
生物
主要生物反应
典型最终产物
典型工艺
1、完全厌 氧(甲烷
化)
厌氧
低分子有 机物CO2
一级A
5(8)
0.5
15
2002
二级
25(30)
3
5
未来
1
0.1
5
2.国外污水氮磷去除指标值
美国制定了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的基本标准,即 “双30标准”:BOD、SS排放指标均为30mg/L。
在Lake Tahoe(太浩湖)、Great Lakes(北美五大 湖)、The Occoquan Reservoir and the Chesapeake Bay、 Northern Gulf of Mexico四个流域或地区执行非常严格 的氮磷排放标准:TN 低于3mg/L 或5mg/L,TP 低于 0.1mg/L 或0.2mg/L。
1.4.2 缺氧
缺氧状态下混合液中不存在溶解氧(或溶 解氧浓度极低),而存在大量的硝酸盐氮。
此时由于混合液中的溶解氧浓度极低,不 足以供给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受体,因此该 过程中主要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在此过 程中主要发生有机物的降解反应以及反硝化 反应。
1.4.3 好氧
好氧状态是指污水中存在溶解氧的状态(一 般指溶解氧浓度>1mg/L)。此时混合液中的电 子受体主要为溶解氧,在溶解氧不足的情况下, 混合液中的部分硝酸盐也会作为电子受休。
1.3污水处理水质目标与国内外污水氮磷去除标准
1.3.1污水处理水质目标和水质标准
1.城市污水处理的水质对象与方法
主要对象: COD、BOD5、 SS和氮磷营养物质
方法: 机械法、化学法、生化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核心)
2.污水处理水质目标和水质标准
城市污水和污泥经过有效处理之后,其排放、利用 和处置的去向往往因地而异,因此必须根据当地的具 体情况,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水质标准和接纳水体 的等级划分(水质目标),合理确定城市污水处理厂 的污水处理程度和水质指标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 度(日均值)如表1所示。
表1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 单位(mg/L)
(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表2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摘录) 单位(mg/L)
1.1.3农业面源
面源性的农业污染物,包括肥料、农药和动物 粪便。
肥料和农药通过雨水冲淋、农业排水和地表径 流进入河道和水体,成为直接营养源。
畜禽养殖业废料和水中野生动物的排泄物,氮 磷含量相当高,也会大量进入水体。
1.1.4 沉积物中氮和磷的排放
沉积物是湖泊的主要污染内源,是污染物的蓄 积库。各途径的营养盐经湖泊物理、化学、生物 化学作用沉积湖底,成为湖泊营养盐的内负荷。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0.11.1920.11.19Thursday, November 19, 2020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09:48:2209:48:2209:4811/19/2020 9:48:22 AM
内源性负荷:内源性负荷是沉积物中氮和磷的 释放、水生动植物新陈代谢分解 等。
1.1.1生活污染源
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 污染源之一。
生活污水中含大量有机物如 纤维素、淀粉、糖 类脂肪蛋白质等;常含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 含无机盐类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 和钠、钾、钙、镁等。
国家或
TN
地区 mg/L
%
TP
mg/L
%
规模 PE
15
2
欧盟
70~80
80
10
1
10000~100000 >100000
2
德国
18
70
1
10000~100000 >100000
15
70
2
80
法国
10
70
1
90
10000~100000 >100000
英国
同欧盟
10000~100000 >100000
1.4 污水脱氮除磷厌氧、缺氧、好氧基 本概念辨析
由于生物脱氮、除磷的需要,在传统活性污 泥法的基础上,将厌氧状态组合到活性污泥中, 因此在生物反应器中就产生了厌氧、缺氧、好氧 的分区状态;或者是在同一生化反应器中反复周 期地实现厌氧、缺氧、好氧状态。
污水中的厌氧、缺氧、好氧状态不仅体现在 溶解氧的变化上,也体现在参与反应的微生物、 呼吸类型、最终电子受体等方面。
澳大利亚的氮污染物排放标准也分为国家标准 和地方标准,如国家排放标准规定:
出水TN<10mg/L的概率至少保证90%; 同时出水TN<5mg/L的概率至少保证50%。
某地方排放标准规定: 出水TN<5mg/L的概率至少保证90%; 同时出水TN<3mg/L的概率至少保证50%。
欧洲的氮磷排放标准按规模分别制定。 表5 欧盟部分国家氮磷排放限值及达标率
在湖泊环境发生变化时(如入湖营养盐负荷减 少或完全截污后),沉积物中的营养盐会逐步释 放出来,补充湖水中的营养盐。
1.2 氮磷污染危害与水质富营养化
氮素物质对水体环境和人类都具有很大的危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氨氮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氨化、硝化) ②含氮化合物对人和其它生物有毒害作用: a.氨氮对鱼类有毒害作用 b. NO 3-和NO 2-可被转化为亚硝胺——一种 “三致”物质 ③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
(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GB/T18920-2002)。该标准是城市污水再生后 回用于生活杂用水的水质标准。
(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 当出水用于农灌时应执行的标准。
(6)《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该标准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农田 时的控制标准。
水体富营养化:
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 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 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 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 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以武汉东湖为例,据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大学 生物系等单位调查,在60年代初,水体尚未呈富 营养状态时,全湖的浮游生物、漂浮生物、挺水 植物、沉水植物与底栖动物构成良好的生物系统, 具有一定群落规律。其水生维管束植物多达83种 53属29科,全湖植被覆盖率达到83%。
序号 参数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V类
7
氨氮
0.15
0. 5
1.0
1.5
2.0
8
总磷
0.02(湖、 0.1(湖、 0. 2(湖、 0.3(湖、 0.3(湖、 库0.01) 库0.025) 库0.05) 库0.1) 库0.1)
9
总氮
0.2
0.5
1.0
1.5
2.0
1. I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2. 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
1.4.1 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