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6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由Grove等人简化和发展后的POMS量表有__________个分量表。

A.5B.6C.7D.82.多维焦虑理论认为,积极的成功期望可以带来自信心的增强,可以提高运动表现水平,两者呈__________关系。

A.倒U形B.线性C.波浪形D.U形3.积极的心境状态体现在__________。

A.精力感B.抑郁C.疲劳D.惊慌4.Martens认为可以将__________的工作强度比作人的唤醒水平。

A.探照灯B.发动机C.电脑D.变压器5.运动行为的成因,通常只考虑人格因素影响的是__________。

A.特质论B.情境论C.交互作用理论D.状态论6.赛前心境状态能更好地预测__________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

A.闭锁式B.开放式C.连续式D.间断式7.多维焦虑理论认为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运动表现呈__________关系。

A.倒U形B.线性C.波浪形D.U形8.与常模样本相比,优秀的运动员__________得分较高。

A.慌乱B.抑郁C.疲劳D.精力9.__________的个体,在相对较低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运动表现。

A.高特质焦虑、外向B.高特质焦虑、内向C.低特质焦虑、外向D.低特质焦虑、内向10.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__________。

A.比较高B.非常高C.比较低D.非常低二、多选题(该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

)11.应激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成复合情绪,在应激产生的同时附加__________可表现为抑郁性紧张。

A.恐惧B.厌恶C.敌意D.失望12.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知觉因素是__________。

A.刺激的数量B.决断的数量C.刺激的强度D.技能的精细程度13.过高唤醒水平或焦虑状态的症状有__________。

A.消极的自我暗示B.全身发热C.注意不能集中D.尿频14.消极的心境包括__________等情绪。

A.抑郁B.疲劳C.惊慌D.精力15.应激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成复合情绪,在应激产生的同时附加__________可发生焦虑性紧张。

A.恐惧B.厌恶C.敌意D.失望三、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

)16.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___()_______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____()______。

17.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诸因素。

18.Oxendine认为,高水平的唤醒可促进____()______的运动技能活动,但会干扰___()_______的活动。

19.驱力理论认为,运动表现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乘积。

20.与升高状态焦虑水平有关的个性特征方面的因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在预测___()_______不仅需要考虑__()________和____ ()______作用,同时还需要考虑它们的___()_______。

22.Martens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____()______、_____ ()____和_____()_____三个方面。

23.积极的心境状态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消极的心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情绪。

24.唤醒是指机体总的____()______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25._____()_____是运动心理学研究中测量心境状态最常用的量表。

四、匹配题(该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5分。

)26.五、简答题(该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27.运动技能的复杂程度对唤醒水平有什么不同的要求?28.什么是心境状态?29.什么是唤醒及其主要表现?30.什么是冰山剖面图?31.什么是焦虑、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32.什么是交互作用模式?33.简述心境状态和运动员成就水平之间关系。

六、论述题(该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

)34.论述赛前心境状态对运动行为的预测关系。

35.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6.什么是应激?结合体育运动应该如何理解应激的概念?体育心理学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6 小题,共100 分一、单选题1.C2.B3.A4.B5.A6.B7.A8.D9.B10.A二、多选题11.CD12.AC13.ACD14.ABC15.AB三、填空题16.空1.自尊心空2.情绪状态17.空3.躯体的空2.心理的空1.社会文化的18.空1.粗糙或简单空2.精细或复杂19.空1.习惯空2.驱力20.空1.高特质焦虑空2.低自尊21.空1.运动行为空2.人格特质空3.情境因素空4.交互作用22.空1.认知状态焦虑空2.躯体状态焦虑空3.状态自信心23.空1.精力感空2.幸福感空3.抑郁空4.疲劳空5.惊慌空6.愤怒空7.紧张24.空1.生理性激活25.空1.心境状态剖面图四、匹配题26.五、简答题27.高水平的唤醒可促进粗糙或简单的运动技能活动,但会干扰精细或复杂的活动;较低水平的唤醒有助于精细或复杂任务的完成,却会阻碍粗糙的或简单的活动取得更好的成绩。

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比较高。

刺激的数量多、持续时间短、强度小运动技能在相对低的唤醒水平下容易获得好的运动表现。

参与活动的肌肉越多、对肌肉协调运动越高、对动作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高的运动技能,越需要在较低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好的运动表现。

28.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主要体现在精力感和幸福感两个方面,消极的心境包括抑郁、疲劳、惊慌、愤怒和紧张等情绪。

某种心境一旦被唤起,它能持续较长时间,如持续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而且具有稳定而弥散的特征,会使人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淡薄的背景,在一段时间里影响主体对事物的态度和主体的行为表现以及身心健康。

29.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唤醒有三种表现,即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现去同步化的低压快波)、行为唤醒(非麻醉动物唤醒时伴随的行为变化)和植物性唤醒(较高水平刺激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

三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单独存在。

唤醒对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保持觉醒状态有主要作用,它为注意的保持与集中以及意识状态提供能量。

30.在运动领域的研究中,人们将将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化POMS的分值标图,与常模样本相比,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即成功的运动员“紧张”、“抑郁”、“疲劳”和“慌乱”等消极情绪得分较低,而“精力”较高,人们将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称为冰山剖面图。

冰山剖面图说明了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不同,但无法准确可靠地鉴别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水平。

31.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32.在运动心理学关于行为的研究中,特质论心理学家考虑运动行为的成因,通常只考虑人格因素的影响,不考虑特殊情境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运动行为;而情境论的心理学家则主张运动行为大都是环境所决定的,人格的作用较小。

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在预测运动行为需要将人格特质因素与情境因素一并考虑,不仅需要考虑人格特质和情境因素可以单独决定行为,同时它们还可以以独特的方式互相作用或结合起来一起影响运动行为。

用交互作用模式来预测运动行为可以用公式来表示:运动行为=人格+情境+人格×情境+误差。

公式中的误差是指所有可能影响运动行为但无法测量的因素。

33.摩根(Morgan)用POMS量表研究了从事田径、摔跤和划船等项目的运动员,研究发现,与常模样本相比,成功的运动员“紧张”、“抑郁”、“疲劳”和“慌乱”等消极情绪得分较低,而“精力”较高。

摩根等人将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化POMS的分值标图,发现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而不成功的运动员,其心境状态剖面图较为平坦,因此,他们指出,POMS是评价运动员潜能的有效工具,可以区分不同技术水平的运动员。

但是,更多研究认为POMS不能区分不同技术水平的运动员,只能说明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不同。

六、论述题34.赛前保持理想的情绪状态被广大运动员和教练员认为是取得运动佳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者发现心境对行为结果有较大的影响,POMS是预测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良好手段。

在赛前心境与行为结果的预测中,存在运动类型与评价方式两个调节变量。

在运动类型方面,相对闭锁式的运动技能而言,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开放式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例如,赛前心境状态在预测足球运动时要比举重运动好。

赛前心境对短时间运动项目(如划船、摔跤等)的预测效果比长时间运动项目(篮球、排球等)好。

在评价方式方面,在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行为结果时,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行为结果。

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评价行为结果主要有赛后对行为的自我评价、比赛成绩占个人最好成绩的百分比以及比赛表现与赛前预期成绩的比较三个方面。

例如,某田径运动员在正常情况下,他的100M成绩是10.35秒,而这次比赛他的成绩是10.23秒,无论这次比赛他的排名结果如何,可以说他的表现很好。

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是要预测某位运动员在比赛中是输或还是赢,或预测他是否会比别的运动员跑得好,那么心境对行为结果的预测就较弱;如果你是要看运动员的表现是否接近个人的预期值或以前的最好成果,那么心境对行为结果的预测较强。

35.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一般可以分为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两大类。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是比赛的重要程度和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

通常,参加越是大规模的比赛,对于运动员来说就越重要,所引起的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水平也就会越高。

主场与客场、预赛和决赛、积分和排名、观众的多少及支持度、媒体的报道力度等,也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运动员对体育比赛重要性的主观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