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障房建设标准范文

保障房建设标准范文

保障房建设标准范文
保障房建设标准
每个城市的保障房建设标准不一样,让我们一起看看以下几个城市的保障房建设标准吧!
新疆保障房建设标准【1】
新疆保障房建设标准一:公租房百套房需有30个车位
集中新建保障性住房宜设置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公共停车位,并应符合当地规划要求,当规划无要求时,机动车停车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的停车率不应小于30%,也就是说如果有100套房需设置30个停车位;廉租房的停车率不应小于10%。

保障性住房中非机动车和作为经营手段的机动运输车辆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该标准结合各地调研数据,并参照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按照保障性住房的不同类型,提出机动车停车率的设置下限。

新疆保障房建设标准二:商品小区配建保障房不低于10%
保障性住房坚持集中建设与配建相结合,鼓励配建,宜以小区、组团、单栋的规模进行规划。

而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中可规划建设一定比例的普通商品房、配建商业服务设施,统一经营管理,以促进资金平衡。

普通商品房小区配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比例应不低于住房总建筑面积的10%;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小区配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比例应不低于住房总建筑面积的15%。

新疆保障房建设标准三:新区建设绿地率不低于30%
以小区形式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新区建设项目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建项目绿地率不低于25%。

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密度相对较高,但不应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

因此该标准提出了对绿化率的控制指标,以保证高密度下良好的室外居住环境质量。

新疆保障房建设标准四:公共服务设施兼顾无障碍设计
保障性住房建设应符合无障碍设计原则。

保障性住房楼栋底层宜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对于新建地区,要求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与保障性住房同期投入使用,避免形成由于两类设施长期缺失造成的不便和居住环境恶化,并应优先安排建设社区管理用房、物业用房、治安联防站等,其他的公共服务设施应逐步完善,方便群众生活。

目前,我国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残疾人、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课题。

对于必要的无障碍设施,例如坡道、小区盲道等应合理设置。

新疆保障房建设标准五:保障性住房层高不超2.8米
标准规定,保障性住房层高不宜超过2.8米,宜采用大空间结构体系,轻质隔墙分隔功能空间。

每套住房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

据了解,把层高控制在2.8米,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

同时,考虑人体对空间舒适度的要求,保障性住房层高也不宜低于2.8米。

另外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居住对象及保障标准是动态变化的。

采用大空间结构体系及能够灵活分隔的轻质隔墙,会极大地提高保障性住房全生命周期使用及改造的适应性。

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2】
(建筑设计篇)
1一般规定
1.1.1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应坚持“控制面积、完善功能、精细设计、基本装修”的原则,满足“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基本要求。

1.1.2保障性住房应根据地块条件选择经济合理的住宅类型,不应建低层住宅。

1.1.3保障性住房应采用平面和竖向较规则、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

宜选用有利空间灵活分隔、方便改造的结构形式。

1.1.4保障性住房立面造型应简洁、美观,建筑风格宜反映时代精神与地方特色,色彩和谐且宜与周围环境协调。

1.1.5保障性住房宜立面设计宜采用成本较低、能耗较少的造型和材料,减少飘窗、落地窗的使用。

1.1.6保障性住房宜采用多套住房组合的单元。

单元平面布局应合理紧凑,减少公摊面积,提高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

保障性住房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不宜低于70%。

1.1.7保障性住房的平面应规整,并控制体型系数和窗墙面积比,综合考虑节能和日照、通风、安全要求。

1.1.8保障性住房套型设计应综合考虑住宅使用功能与空间组合、家庭人口、代际关系、风俗习惯等因素,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生活需求。

套型组合应尽量避免相互遮挡和视线干扰。

1.1.9保障性住房应设置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无障碍住房。

1.1.10廉租住房的无障碍住房比例不宜少于10%,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的无障碍住房比例不宜少于5%。

无障碍住房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无障碍设计标准的规定。

1.1.11保障性住房当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系统时,应满足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要求。

1.1.12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应符合《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等规范的规定。

2套型标准
1.2.1除宿舍类公共租赁住房外,保障性住房应按套型设计,套型功能应分区明确、合理,每户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等基本空间。

1.2.2保障性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可按表6.2.2选取。

注:1、表中建筑面积与使用面积指标中应包括阳台面积(按一半面积计入)。

2、表中居住空间数值包括卧室、起居室。

1.2.3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应控制在50 m2以内,可选择30型、40型两种类型设计。

高层廉租住房可在上述基础上适当增加,但每套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5 m2。

1.2.4公共租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应控制在60 m以内,可选择30型、40型、50型三种类型设计。

1.2.5宿舍类公共租赁住房应符合《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的规定。

1.2.6经济适用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应控制在60 m左右,可选择50型、60型两种类型设计。

1.2.7保障性住房套内基本空间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应小于表6.2.7的规定。

阳台面积不小于3 m,并按一半面积计入套内面积。

1.2.8公共租赁住房设置的公共食堂按0.7 m2/户进行建筑面积控制,建筑面积不分摊到套内。

当设置公共食堂时,套内厨房面积可适当减少。

1.2.9公共租赁住房设置的公共洗衣房按每20人共用一台洗衣机进行建筑面积控制,建筑面积不分摊到套内。

3优化设计
1.3.1单元优化设计
保障性住房设计应优先采用4户及4户以上的户型组合单元。

单元设计应平面布局合理,楼梯、电梯及设备管井布置紧凑,尽量减少走道、过厅等公共交通面积,减少公摊面积,提高使用面积系数。

1.3.2套型优化设计
保障性住房套型设计应分区合理,布置紧凑,各功能空间规整;交通集中,流线通畅,尽量减少套内交通面积;功能齐全,实现“公
私分离,居寝分离,动静分离,洁污分离”;复合利用套内空间,实现套型的紧凑化。

1.3.3空间精细化设计
1 厨房和餐厅精细化设计
1) 厨房尽量与卫生间相邻,共用上水管井;隔墙宜窄,减少结
构面积; 2) 厨房与餐厅宜相邻布置,隔墙宜为轻质材料;
3) 厨房各种竖向管线宜集中敷设,并在墙角处形成管线区; 4) 厨房宜采用推拉门、折叠门以节约空间。

2 卫生间精细化设计
1) 卫生间宜与洗漱与洗浴、便器功能分开布置; 2) 注重卫生
间空间的复合利用,设置储藏空间。

3) 优先采用淋浴间或考虑淋浴间与浴盆相互替换的可能性。

4) 卫生间宜采用推拉门、折叠门以节约空间。

3 阳台精细化设计
1) 封闭式阳台空间可与客厅空间相连,拓展客厅使用空间,提高居室的空间舒适度。

2) 阳台应配置晾晒衣物的设施。

可预留洗衣机位置,并设置专用上、下水管道;
3) 应结合空调室外挂机位、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置对阳台进行综合布置,合理利用阳
台空间。

利用入户处上部、走道上部或尽端、房间入口上部、阳台等空间,结合室内装修,设置适量的储藏空间(储藏柜)。

储藏空间应合理布局,方便使用。

储藏空间可采用成品装配式柜体。

1.3.4空间适应性设计
为使套型空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多种居住形态及将来户与户的合并,宜在结构、设备、设备、电气、空间组织等方面实现功能空间的互用与户与户之间的合用,提高空间形态的适应性和可改造性。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