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执行保险一、产品创意 (2)1.1产品概述 (2)1.1.1设计背景 (2)1.1.2创意描述 (5)1.2目标客户 (10)1.2.1目标客户 (10)1.2.2客户特征分析 (10)1.3产品定位 (11)1.3.1产品类型 (11)1.3.2销售渠道 (11)1.4产品功能详述 (12)1.4.1专利执行保险合同效力 (12)1.4.3 专利执行保险的除外责任 (13)1.4.4专利保障功能 (14)二、可行性分析 (15)2.1市场需求 (15)2.2效益分析 (16)2.2.1经济效益 (16)2.2.2社会效益 (17)三、风险管理 (18)3.1风险分析 (18)3.1.1道德风险 (18)3.2应对措施 (18)一、产品创意1.1产品概述1.1.1设计背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专利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立足于微观角度,企业专利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专利的价值特别是未来价值是企业可持续利润流的重要来源。
专利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现代企业创造利润的关键,已经转化为掌握该项产业所需要的技术。
专利权的多寡影响企业客户的信任与肯定度,专利权运用已经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且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并且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如美、日、德等国的专利申请量相当惊人,跨国企业用以抢占市场的手段不再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越来越多的使用知识产权的力量,借此掀起新一轮的“圈地运动”。
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说过:知识产权是给智慧之火添加利益之油。
既然是利益之油,就免不了利益的冲突和争夺。
随着知识产权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张,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多,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公司被卷入了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
并且中国的专利侵权案件的数量也较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 年2月,中国民事诉讼专利侵权案件接近2万件,并且专利侵权诉讼案件的涉案金额从1元到上亿元不等,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据可查的诉讼金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
但中国专利侵权诉讼量、额起升,结果却是以撤诉居多,上诉成功率也不高。
并且专利调查的诉讼费用从100万元到400万元不等,而且调查本身的周期偏长,一般为6-12个月。
从研发技术、申请专利、维持专利的费用,到实施专利所能获取的利益及后续专利诉讼成本支出的可能性,都是企业决定运用专利权与否的考量点,因此企业应诉的机会成本较大,再加上即使应诉,企业还要考虑应诉后失败的可能性,所以很多小型企业选择不去应诉。
尤其在专利诉讼中,除须考量有形的专利诉讼费用,诉讼周期的长度亦于无形中破坏权利人的专利权市场空间及价值,导致企业惧于利用专利制度。
而保险凭借其代价微小、方法简便、利益确定、保障性强的优势,成为人们对抗风险的首选手段,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西方发达国家民众长期以来都将购买保险作为分散风险的最佳手段,他们在寻求消化知识产权诉讼风险和负担的过程中,在尝试了其他手段收效甚微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转向了保险。
应该说,是知识产权诉讼的特有风险和保险分散风险的功能,催生了知识产权保险。
知识产权保险首先在美国诞生,如今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都将知识产权保险作为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措施之一。
2011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正式签订《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促进工程项目》合作协议,国家知识产权局独家委托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展制定专利保险工作方案的工作。
北京中关村、辽宁省大连市、江苏省镇江市、广东省广州市以及四川省成都市五个地区作为第一批试点区开展专利保险试点工作,试点时间从2012年4月起,为期3年。
2012年4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公司在江苏镇江签发了国内首批专利执行保险保单,标志着公司知识产权保险项目己从研究探索阶段进入实践探索阶段。
2013年2月,东莞、沈阳、南京、苏州等城市成为我国第二批专利保险试点城市。
但实施后发现企业投保意愿不强,而且保障额度太低,导致了专利执行保险的推广并不充分,而本文将探讨如何去完善专利执行保险,以助于更好地发挥其效应。
1.1.1.1 中国专利发展状况中国新增专利总量和新增基本专利总量居于世界第一,2003年一2011年日本、美国、中国每年的新增专利总量都在稳步上升,但中国专利的年涨幅更大。
尤其在2008年以后飞速增长。
中国每年新增的专利量己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
2003年一2011年新增专利总量情况1.1.2创意描述出于分散诉讼费用和损害赔偿风险的考虑,诸如美国、德国、英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都推出了各自的专利保险,从性质上来看,主要体现为专利执行保险和专利侵权责任保险。
专利执行保险作为一种攻击性保险,保险人负责填补专利权人或被许可人因发起专利诉讼而产生的诉讼费用损失。
另外,当侵权方提起反诉或专利无效宣告程序时,被保险人进行抗辩的费用,保险人也予以补偿。
专利执行保险是第一人保险,而且该险种的保险标的是知识产权利益,换言之就是财产利益,这样与传统的财产商业保险没有区别。
保险人只需要预先支付给被保险人诉讼费用,保证被保险人的经营运作不会因为巨大的诉讼费用而崩溃。
知识产权执行保险会在合同中约定保险人只要拥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己经进入诉讼程序,就可以要求保险人诉前支付保险费用,这一点更有效的支持了被保险人的诉讼目的。
专利执行保险最大的程度上的支持了中小企业的提起诉讼权利。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尽管某些大型公司己经拥有了雄厚的资产,但它们却永远无法满足,借用诉讼程序的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的特点,侵犯中小企业的利益,而经济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只能任人宰割,无力起诉。
知识产权执行保险的出现破除了中小企业受压迫的困境,保险人给予它们足够的资金维护自身权利。
(2)特色条款基本保障保险加商业自愿保障保额选择:目前专利保险试点模式沿用了三年前科技部与保险公司科技保险试点的运作模式,即政府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积极推动、科技企业积极参与的自愿性商业保险模式。
政府引导主要体现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保费财政补贴、商业保险经营主体进入条件、投保企业激励等方面。
试点区当地政府为专利保险试点提供不同的专利保险保费财政补贴。
以成都市为例,对购买重点引导类险种的企业,按实际支出保费的60%给予补贴。
对首年购买一般类险种的企业,按其购买该科技与专利保险险种实际支出保费的40%给予补贴,以后年度按企业购买一般类科技与专利保险险种实际支出保费的20%给予补贴。
而本文探讨的基本保障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模式是指在上述专利保险基本风险保障的基础上,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更高水平的专利风险补充保障。
政府仅补贴基本保障的保费部分,或者政府整合相关资源,基本保障部分保费由政府承担,这样也可以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
该模式既能为专利权企业提供基本保障,同时又能满足部分企业高风险保障需求。
基本保障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是指基本风险保障的强制保险+高额风险保障的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模式为了提高强制保险的效率,一般是确定一个基本的保障额度如5万或10万元对某些企业科技企业而言,5万或10万元的风险保障不足以应对专利风险损失,需要增加的保障则购买商业保险公司的补充型专利保险。
当专利侵权损失发生时,首先由强制保险的保障额度进行损失或费用的补偿,未补偿完的部分,由自愿保险的保障额度进行补偿。
②赔偿分配条款:赔偿分配条款,当被保险人从诉讼或和解中获得损害赔偿金时,被保险人必须向保险人提供一定比例的诉讼费用补偿,但以保险人支出费用的1.3倍为限,会有助于保险公司对专利执行保险的研发与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保费。
③诉讼前进行风险评估:将风险评估时间由保险合同签订时后移至诉讼前进行,主要因专利诉讼发生机率较一般诉讼低,但风险评估花费昂贵,待诉讼提起再进行风险评估较有效率,专利执行保险是在专利申请后对新申请专利权投保,并且在诉讼前进行风险评估后,只有当被保险人的胜诉机率大于50%时,保险人才负担全部诉讼费用,这样也有助于减少滥诉的道德风险。
当专利执行保险的投保人在获胜几率很低时执意进行专利侵权起诉时,自己必须承担一定比例的诉讼费用。
(3)专利保险的社会意义①专利保险制度对我国专利法的推进我国《专利法》虽然己经颁布,但是大多是关于专利申请、专利权授予方面的规定,对于专利权侵权认定、专利权侵权赔偿等保护性的条款寥寥可数,只有十几条,并且多数是原则性的规定。
因而,实践中,《专利法》对于专利侵权的防治不是十分理想。
《专利法》中规定了侵权损害的赔偿方式,共有四种,并且有赔偿顺位,要在不满足前一顺位的条件下才可以进入下一顺位,对于赔偿的规定较为僵硬,可以考虑适当放松赔偿顺位的规定,让受害人有选择性,这样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目前,法条中还没有关于惩罚性的赔偿条款,尽管除了民事赔偿之外,还有罚款、没收等行政方面的惩罚,但是这样不够有力对专利侵权行为的预防,适当提高赔偿额将对潜在的侵权人形成一种财产性的威吓,起到减少侵权的作用。
我国《专利法》中没有规定赔偿金中的具体内容,比如诉讼过程中的律师费、法律咨询费都没有确切的说法,但是在2012年推出的城市专利执行保险产品中,对保费、维权过程中保险人支付的前期费用都做了具体的规定。
这一专利执行保险产品的推出是对我国《专利法》的弥补。
专利保险制度的推出将会对我国现有的法律的推动,也是对一些原则性条款的细化,这些都将有利于推动我国《专利法》更为完善。
②专利保险制度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产权意识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近几年也是快速增加,面对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做好准备,让企业尤其是领导者、决策者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价值,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同时充分利用手中的这些无形资产,发挥它们的价值,扩大生产、增加效益,拉动企业向更大规模迈进。
以知识产权带动企业发展,走知识经济这条新型产业路线,走向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高度。
专利保险制度有利于中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我国专利数量已经达到了近百万件,而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不少中小企业都有自己的专利,但因为诉讼费用较高,以及期限较长,所以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保险制度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同时专利保险制度的建立降低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的同时增加了知识产权的可靠性,增加了企业的信誉度,也增加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融资的可能性,是对企业资金周转、扩大生产的有力支持。
因此专利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发展十分有利。
1.1.3 市场特点(1)市场潜力巨大,国家政策支持我国现在专利数量巨大且增长速度较快,但专利侵权事件屡见不鲜,不利于企业进行专利开发与研究,亟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