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姓名: 学号: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当今中国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新动力。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递增,中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众多世界级跨国企业的第一利润增长点在中国,数十个经济体的全球第一大出口市场就是中国。

中国需求的强劲释放,中国经济的持续活力,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在摆脱危机束缚、平衡全球经济的道路上,欧洲与中国走在了同一阵线上。

欧洲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供应方与第四大投资来源地,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对双边经贸产生不利影响。

分析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各个国家基本经济平衡的前提下,互通有无,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应该就是未来世界经济趋于平衡的主要方向。

毫无疑问,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大幅提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份额,美国的衰退与新兴经济体的兴起,正在形成鲜明的对照与力量转换。

原来扭曲的全球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与不均衡的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拐点上。

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国际地位的上升,正逐步成为重大国际问题的重要参与者。

由G8到G20,变化的不仅就是简单的数字加法,更为重要的就是,新兴经济体拥有了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同台对话的话语权。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正在产生微妙变化,美元作为世界性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也必将逐渐让位于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个三足鼎立的储备货币体系。

在努力发展国内外经济的同时,中国以开放的姿态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国际财经交往与合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参与国际宏观经济对话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中,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焦点,在世界经济舞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重要的执政部门,中国财政部越来越多的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国际财经交往与相关规则的制订,一就是积极开展主要经济大国的财经对话,目前,中国与美国、英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巴西与印尼八个国家,建立了双边财经对话合作机制。

这些对话与合作机制,不仅增进了相互间的重大经济政策上的理解。

而且还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作为一个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战略上的关系,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都加大了中国在南北关系中的回旋余地,使中国能够在南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挥积极功能。

中国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争议斗争与为振兴民族经济所作的努力,积极推动南南
合作的发展,广泛开展区域合作,继续重视与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努力探索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的新途径。

正因为如此,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广泛而友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关于国际事务的一系列主张对发展中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稳定深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与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中国的市场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如今,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中国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外部环境出现诸多风险与不确定因素。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伴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但各种外部压力也随之增加。

今天的中国就是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有着大好前途,有着诸多问题,还有各种成长的烦恼。

得益于政府及时、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中国成为第一个摆脱2008—2009年经济危机影响的主要出口国。

种种迹象表明,私人投资及适当、稳定的居民消费将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就是什么,不就是什么。

如果从投资型经济体的角度来瞧,中国的规模就是美国的四分之三,就是欧盟的一半。

然而从消费角度来瞧,它只就是美国的十分之一、欧盟的五分之一,只就是日本的一半。

中国的大部分消费者只买得起生活必需品与一些平价物品,而不像美国与欧盟普遍居民的消费那样全面。

中国经济腾飞使世界很多国家与地区成为赢家,其中有具备资源优势的非洲、拉丁美洲与中亚地区,以澳大利亚最为突出。

然而,若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远比不上美国。

2008年,美国的个人消费总额达到10、13万亿美元,比中国高6倍多,后者就是1、587万亿美元。

话虽如此,我们仍有理由对中国的未来潜力持乐观态度。

中国在过去十年GDP迅猛增长,使其人口扩充到13亿。

可支配收入每五年平均增长15、5%。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在加重失衡,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供给过剩。

然而中国仍在增加其产能。

若中国要继续这种增长,必须使需求跟上供给。

这个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增加国内对汽车与家电的需求来实现。

但这些都满足不了中国近来频繁增加的供给。

增加基本建设支出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但也会进一步增加未来供给。

因此,当世界其她地方也都同时面临供给过剩的问题时,中国对出口增长的压力也会急速增长,这样就加剧贸易冲突。

实际上,贸易冲突问题在中国与它的贸易伙伴之间早已出现。

若中国要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它自己的发展必须更可持续。

这要求加大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减轻对投资与政府开支的依赖。

新世纪、新形势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
提高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可以预见,中国将在推进世界经济共同繁荣稳定作出卓越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