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这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竞争将空间激烈。
为了提高我国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科学有效的分析这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为其提出在竞争环境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下面我将对海尔集团进行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
一.PEST模型. 所谓“PEST”分析是指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海尔集团发展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
1.政治法律环境P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Law)1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能源促进法和出口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法规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对产品提出了高要求。
而且也促使企业的发展模式由开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对企业来说,不仅是一个挑战,而且是一个机遇,促使企业革新淘汰了一些竞争对手,使家电业向更优的方向发展。
2“十一五”期间,国家为了拉动内需,出台了“家电下乡”的政策。
这期间,海尔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
改善企业结构,提高产品档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小家电产品普及率得到提高,家电工业实现了快速、稳步的增长,在全球家电业的地位持续提升。
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这便有了海尔集团的前身。
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
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而现在,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
海尔集团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在海尔发展的将近30年来,一直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秉持着遵纪守法的理念,进行企业管理,企业发展。
在国内,也是守法企业的代表。
2.经济环境E经济环境(Economic)1经济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家电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
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海尔抓住了机遇,应对挑战。
在创新实践中搜索出“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促使海尔向世界级企业发展。
2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产生使海尔的国际市场受到严重的冲击。
为了适应发展,它积极加大国内稳定市场的投入。
在此期间,加大对技术研发方面的支持,提高员工的技术力量。
为日后的竞争中领先奠定了基础。
3经济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GDP稳步提升。
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需求旺盛,进而加快了海尔这样的家电企业的发展。
4人民币汇率最近,我国人民币汇率不断提高,但在国家宏观调控机制下,提高的幅度不大。
有力的保证了海尔这些企业的国际市场发展。
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9年,海尔冰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冰箱销量第一,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
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
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
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3.社会环境S社会文化环境(Social&Cultural)我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需求大。
对海尔这样一个大的本土企业来说,有一个发展优势。
同时,近年来,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在产品的质量及售后服务很重视。
然而海尔就是靠“环保”“节能”“高质量”“售后服务好”打出的市场。
同时我们习惯个人服从集体,海尔也利用了北京奥运会和电视媒体创造了很高的知名度。
这些都对海尔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总之,不断适应人们的需求,才能不断发展。
海尔集团,公司创立于1984年,1994年成立了美国分部。
公司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也是道•琼斯中国88指数之一。
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青岛的白色家用电器制造商,是全球第三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和上市公司,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7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180亿元人民币。
截至2009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182亿美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了129所希望小学,制作了212集儿童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色家电赞助商。
4.技术环境T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1国内技术水平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重视教育。
国内人才力量不断加大。
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以及国内层出不穷的研发成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的支持。
促进了包括家电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发展。
2国际技术----优胜劣汰迫于国际先进技术和水平的压力,海尔走出国门实在不易,同时国内市场也备受影响。
在这种局势下,海尔不断进行创新,在节能,环保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最终脱颖而出,从而加速了海尔的进步与发展。
3信息产业在全球INTERNET的大范围普及和国际化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扩张局势下,海尔稳步提升,紧随时代发展,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
不断了解市场动态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对海尔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下,海尔不断地优化企业环境,适应环境而发展。
总是提前想到人们需要什么,主观能动的让市场跟着它走,而不是它跟市场走。
这种超前的主观能动及发展观念,使海尔不断向世界级企业靠近。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6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经达到25.5%,依然保持份额第一。
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且优势更加突出;在小家电市场上海尔表现稳健,以16%的市场份额蝉联小家电市场冠军。
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突破7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234项)。
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15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397项。
海尔“防电墙”技术正式成为电热水器新国家标准,海尔空调牵头制定“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安装规范”。
在国际上,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等六项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海尔集团怎样做强做大,集中的焦点在五个方面—价格竞争,品牌竞争,服务水平竞争质量竞争和人才竞争。
而这些均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否到位。
现在的海尔集团既要加强科技基础上的软科学的投人和研究,还要加大硬科学的投人和建设,才能保证产品管理和发展的科学化。
二.五力模型海尔集团的波特五力分析由5个因素构成,即新进入者威胁,现有竞争者的抗衡,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侃价能力以及供应商的侃价能力。
五个因素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和在行业中获得利润的能力。
1.新进入者威胁对于中国家电行业来说,由于规模经济的影响,该领域存在较低的进入壁垒,潜在竞争者进入的风险低。
而中国内的家电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所以这也在客观上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
随着“家电下乡”的进行,将会从政策上鼓励更多家电行业新进入者。
随着家电行业的发展催生了许多细分市场,进一步促进了产品的差异化,多元化。
尽管进入门槛低,资金和技术限制使得许多新进入者难以进一步发展。
虽然中国家电行业十几年高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格局,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下,新进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虽然会对海尔的细分市场产生影响,但总体上不会对海尔地位产生影响。
继成功挤占中国饮料、化妆品市场后,尝到甜头的外国跨国公司又盯住了我国的家电工业,随着外国家电品牌大举进攻中国家电市场的同时,我国家电行业的品牌一个个在被蚕食着。
这使得以海尔为代表的本土品牌面临更大的冲击。
新进入的外国公司将对海尔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产生影响2.现有竞争者的抗衡从品牌的搜索重合度看,海尔的最大竞争对手是美的,有4.75%的海尔网民搜索过美的。
近年来美的多元化战略的“威力”开始显现,美的在空调、冰箱等市场均取得傲人的成绩,对海尔在白色家电领域的优势地位构成威胁。
此外,格力、三星、海信等也是海尔的竞争对手,海尔与格力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空调领域,海尔与三星的竞争主要是在电视机、冰箱领域。
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们大约是一边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
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使海尔如芒刺在背。
中国家电行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
近年来家电企业普遍掀起了产业升级的风潮。
再加上“家电下乡”政策的刺激,行业增长速度加快,从而使家电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由于人民币汇率上升,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以及要素成本全面上涨等原因,势必引起家电行业的固定成本的上升,企业为了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增加产量降低售价,从而产生引发价格战的风险,加剧行业竞争。
3.替代品的威胁随着环保压力加大,我国拟对空调和家用电冰箱推行可再生利用率指标限定值和目标值的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产品可再生利用率指标限定值和目标值(第一部分)》。
节能环保家电产品逐渐成为市场趋势。
未来家电产品装饰化方向发展:一是具备装饰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成本和相关费用并不因产品具备装饰化功能而增加;二是具备装饰化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方法和使用风险并不因因产品具备装饰化功能而增加;三是具备装饰化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收益大于同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