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1 跨国公司现象的理论解释
2-1 跨国公司现象的理论解释
10
2.1.2 比较优势理论
二、主要观点
比较优势决定了一个国家将生产和应该生产某种产
品。当两个国家都分别只生产本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时,那么两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2.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11
2.1.3 要素禀赋理论
一、代表人物
埃利· 赫克歇尔(Eli F. Heckscher)
2.2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27
2.2.1 垄断优势理论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
(一)核心资产论(the Core-Asset Theories)
企业资产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技术和知识 两种代表性论点:
凯夫斯(R.E.Caves)为代表的“产品差异能力论”:强
调产品的差异性,即企业创造差异产品的能力。 约翰逊(H.G.Johnson)和梅吉(Stephen Magee)为代表
2.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21
2.2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2.2.1 垄断优势理论 2.2.2 内部化理论 2.2.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2.5 小岛理论
22
2.2.1 垄断优势理论
一、代表人物
垄断优势理论(Specific Advantages Theory)是西方最早研
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莱(Peer J. Buckley)和卡森 (Mark C. Casson)
1976年,合著《多国企业的未来》和《国际经营论》
等书
2.2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32
2.2.2 内部化理论
二、内部化理论的思想渊源
科斯定理
1. 1937年,科斯(Ronald H. Coase)《厂商的性质》。 2. 企业是一个多功能的复杂体,与市场运行密切相关。 3. 由于市场不完善,往往缺乏效率,而以统一的行政管辖取代市场 机制,可以节省市场交易成本。 4. 只要企业能在内部组织交易,并且其费用低于在市场上交易的成 本,企业自然就会将各项交易纳入企业内进行,即以统一的行政 管理取代市场机制。
2. 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有关,知识密集 型产业最容易产生国际直接投资(FDI)。 3. 摒弃了传统理论关于完全竞争的假设,主张从不完全 竞争即市场不完善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
2.2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24
2.2.1 垄断优势理论
(二)主要观点
1. 垄断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一)贡献
1. 突破了国际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理论框架; 2. 将跨国公司理论从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中独立 出来; 3. 把跨国公司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4. 奠定了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2.2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30
2.2.1 垄断优势理论
(二)局限性
1. 沿用静态分析方法,没有阐明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发展,也 没有论述各种市场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变动性;
(三)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20
世纪70年代初,尼克尔博克《寡占反应与多国企业》:从寡
占市场结构中的企业行为来解释FDI的动机。也称“跟随战略
论”、“追随领袖论”、“交互威胁论”。
2.2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29
2.2.1 垄断优势理论
四、对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
15
2.1.4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二、国家竞争优势的含义
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从全局的高度,根据 一国范围内可以调度的资源,并以最终在国际市 场上确立本国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竞争能力。
2.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16
2.1.4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三、主要内容
应该从行业的角度来考察国家竞争优势问题。
成本的不同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造成的; 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决定的。
2.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13
2.1.3 要素禀赋理论
二、主要观点
国际分工中,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的是本国相对丰富 的生产要素制造的产品,相反,进口的是本国稀缺要 素制造的产品;
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结果会消除贸易国间生产要
在不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上形成的优势; 由于企业垂直合并等因素所产生的内部或外部的规模生产效 益优势; 由于政府干预特别是对市场进入以及产量的限制所造成的企 业优势。
2.2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26
2.2.1 垄断优势理论
2、收入流量资本化
C=I/R
C——对外投资的资产额;
I——该项资产获得的利润; R——利润率。
9
比较优势的判断(公式小结)
比较成本法则: 假定A国X与Y两种W的成本分别是a1、b1,B国X与Y 两种W的成本分别是a2、b2,则: 1)a1:b1=a2 :b2,不发生贸易(比较成本的例外)。 2) a1:b1≠ a2 :b2,两国可能发生贸易。 1. a1:b1< a2 :b2, A国在X产品上成本低出口X产 品; 2. a1:b1> a2 :b2,A国在Y产品上成本低出口Y产品。 (王林生,范黎波:《跨国经营理论与战略》对外经 济贸易大学出版社P.65)
3
2.1.1 绝对优势理论
一、代表人物
亚当· 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 (1776)
二、主要观点 按照绝对成本高低进行分工
2.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4
三、斯密的论证
交换与分工学说(4点内容) 1、交换是人类的天然倾向(利己心) 2、交换产生分工 3、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优势产品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 斯密的逻辑
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
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 Hymer)“跨国公司理论之父” 1960年,博士论文《民族厂商的国际性经营:一种对外直接 投资的研究》
2.2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23
2.2.1 垄断优势理论
二、基本内容
(一)海默对传统理论的突破
1. 利润率的差异无法区分对外直接投资(FDI)与证券投资, 不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原因。
2.2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33
2.2.2 内部化理论
三、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核心内容 (二)假定前提 (三)动机
2.2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34
2.2.2 内部化理论
(一)核心内容
由于市场不完全,企业将外部市场交易转化为在内部各 所属企业间进行贸易的形式,由此构建了内部市场,而 内部化超越国家时即产生了国际企业。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基础:存在大量的中间产品, 尤其是技术、专利等“知识中间产品”。 当企业的中间产品市场交易成本较高时,企业就有必要 统一管理整个经营活动,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
竞争状况
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
相关的供应商
和支持性产业
波 特 的 钻 石 模 型
2.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18
2.1.4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机 会
竞争状况
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
相关的供应商 和支持性产业
政 府
波特的国家创新系统结构钻石图
2.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19
2.1.4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四、简要评述 (一)理论贡献
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并且会使商品价格趋于均等化;
商品贸易的结果可以实现生产要素在两国间的间接移 动,从而弥补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移动的缺陷。
2.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14
2.1.4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一、代表人物
迈克尔· 波特(Micheal Porter) 1990年,《国家的竞争优势》
2.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跨国公司现象的理论解释
1
主要内容
2.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2.2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2.3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
2.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2.1.1 绝对优势理论
2.1.2 比较优势理论 2.1.3 要素禀赋理论 2.1.4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阅读材料2-1】比亚迪公司的国际化经营
如果一个国家能在那些劳动生产率高、新发明和新技
术发展最快的行业领先,则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 就会高于其他国家,就有了竞争优势,反之,则没有。 决定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不是某一个比较优势的因素, 而是由一组因素,即“钻石因素”及其附加因素决定
的。
2.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17
2.1.4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个人:制针 家庭:裁缝与鞋匠 国家:苏格兰和葡萄牙的布和酒
结论:各国集中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进行交换, 将会使各国生产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样会大大 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物质财富。
5
【 思考 】
一个落后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时 是否会发生对外贸易?如果发生,贸易对双方是 否有利? 一个先进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时是 否会发生对外贸易?如果发生,贸易对双方是否 有利?
6
2.1.2 比较优势理论
一、代表人物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 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
2.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7
2.1.2 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单位产量/劳动日)
国家
英国 葡萄牙
呢绒
100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