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996年到2017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1996年到2017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6月28日起
有针对性的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
9月6日起
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额外下调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
10月24日起
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5月10日起
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至1.5倍
6月28日起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
1999年
年存款利率改革初步尝试
1999年10月
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由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年),进行了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
1999年10月
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从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
2000年
年放开外币贷款利率与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
2002年
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2003年
放开部分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
2003年11月
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可以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降为3年以上)
2004年
完全放开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
2006年
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范围
2012年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
2013年
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
2014年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至基准利率的1.2倍
2015年
央行五次降息
3月
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至1.3倍
1996年到2017年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时间
改革内容
1993年
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
1996年6月1日
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
1997年6月
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
1998年
放开贴现与转贴现利率
1998年8月
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
10月24日起
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
2015年
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
2月4日
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标银行额外再将0.5个百分点对农发行额外降4个百分点
4月20日起
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额外再降1个百分点,对农发行额外降低2个百分点,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标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再降0.5个百分点